2018年11月更新的IDC《全球机器人及无人机支出指南》显示,中国机器人和无人机及相关服务的支出额持续高速增长,到2022年将达到805.2亿美元(约5560亿元),2018-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7%。
该指南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22年将占全球总量的38%以上。2019年中国机器人系统近一半的支出将在离散制造业(包括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市场规模超过167亿美元。其次是流程制造、医疗、零售业和消费类。
从机器人技术成分来看,中国市场的机器人系统支出包括了工业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和消费型机器人本体、配件、应用软件、网络设备、以及相关咨询服务等。2019年机器人市场的支出主要集中在硬件采购(包括机器人系统、售后机器人硬件和系统硬件) ,约占总支出的三分之二。
IDC全球机器人及亚太制造业研究总监张敬兵认为,在IDC 2018年调查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主要市场中,机器人仍是制造业企业技术投资的重中之重。未来五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也将继续以每年26%左右的增速增长。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服务机器人综合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实用功能的强化、用户体验的改进、以及厂商对垂直行业应用场景的潜心深耕。同时,IDC也预期自主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协作机器人将会得到更快的推广应用,帮助跨行业用户提高产能、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事实上,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大机器人市场,在于中国数千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强烈需求。而在未来几年中国能够成为机器人数量增长最快的市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推进。
为什么说工业互联网会带动机器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呢?这要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功能架构说起。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从功能架构层级而言,共包括边缘、平台(工业 PaaS)、应用三大核心层级。
其中,最底层是边缘层,这个层级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大范围、深层次的数据采集,以及异构数据的协议转换与边缘处理,从而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基础。其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作用是:
第一,通过各类通信手段接入不同设备、系统和产品,采集海量数据;
第二,依托协议转换技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归一化和边缘集成;
第三,利用边缘计算设备实现底层数据的汇聚处理,并实现数据向云端平台的集成。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边缘层也就没有海量工业数据,没有工业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就没有足够的价值。而在边缘层诸多设备之中,除了生产设备配备传感器能够收集数据,各种可以联网的智能设备更是设备助力,机器人更是边缘层重点设备之一。
目前,在服务商提供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中,尤其是面向制造业,机器人已经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因为机器人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能够胜任各种危险工种,并且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中采集相关数据。
重点在于,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自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开始,几年来已经发布了多项政策及措施,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目前有中小企业7000多万家,但大部分企业尚未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更不要说拥抱工业互联网。
2016年,IDC数据显示中国公有云市场不及美国 3%。即便近两年中国工业云平台企业数量以百分之一百几的数量猛增,这个数据应该也不会超过10%。如何解读这个数据?简单的讲,只有制造型企业上云才能进一步搭建或者连接工业互联网,因此工业云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
对企业来说,上云之后再进一步搭建起包括边缘层、平台层及SaaS层在内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才能真正转型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
对工业物联网而言,边缘层设备的功能并不只是采集数据,更要用于边缘计算。而应用 “边缘计算”的设备并不仅仅是传统的控制器或者网关,还需要满足3个必备能力:采集边缘数据、智能的运算能力和可操作的决策反馈。显然,更加智能的机器人设备将是边缘层设备首选,并且其在边缘层的位置也愈发重要。
可想而知,如果未来五年中国中小型企业上云数量能够达到50%,若其中30%企业用到机器人设备,中国7000万中小企业的体量。再加上央企及大型企业,这将缔造一个多么大的机器人市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