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路人,勇于担当。
林学春作为半导体研究所全固态光源实验室的领路人,他的勤奋、刻苦和执着在半导体所有口皆碑。1997年19岁的林学春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党和国家有一份浓浓的深情,立志献身于祖国的科技事业,对科研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正是凭着这份执着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他在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的研究领域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林学春从在物理所攻读博士学位起,他就致力于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的研制,2006年研制出的工业级3kW全固态激光器是林学春的标志性工作之一。实验中总是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给本来就时间不充裕的他很大压力。“不是水冷机就是电源,或者是激光头出问题,那会儿经常一做实验就做到凌晨,在桌子上趴着睡一儿,然后直接去科技处上班。”3个月后才最终攻克难关,研发出了3kW全固态激光器。所里的人都知道林学春很“拼命”,也许正是这份“拼命”成就了他在业界的不俗成绩,也许正是他的无数个“熬夜”给与了他在成长路上的不断超越。有人问他做科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林学春的回答是:“要攻克科研难关,一定要有锐气、有血性,要不然过不去的。我认为我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只有拼死劲、肯努力,下狠功夫才有可能成功。”
团队中,不畏艰难
林学春不仅是半导体所的科研骨干,还是半导体所的党委委员。他在团队中敢于担当,还注重整个团队的奉献精神。他领导的全固态光源实验室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全室共24人,平均年龄才32岁。在繁忙的科研任务之外,他周末有时带着实验室人员去进行拓展训练,增进整个团队的协作和奉献精神。团队虽然年轻,却不失进取,他要求每周各小组进行交流和总结,每个月进行一次全室考核,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没有年轻人的浮躁,更多的是踏实做事的态度;没有抱怨,更多的是拼搏向上的朝气。正是这样一个团结向上、不怕吃苦、甘于奉献队伍才能完成异常艰难的科研任务。
签约后,研发团队经常工作到后半夜。正是在这种百折不挠的坚持下,经过9个月、尝试数十种工艺方案、近千次各种实验,一点一滴调整优化,终于获得了可行的工艺方案,威德福首次将该部件的生产从欧洲转移到亚洲。
科研上,追求卓越
正是这样一支不怕吃苦、不断创新的团队,历经十多年自主研发攻关,在光纤输出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关键技术、激光器工程化技术、激光焊接和表面淬火等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发明,推动了国内在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领域的发展。该项目发明了气泡匀化泵浦光技术,实现了工业级7kW光纤耦合侧泵全固态激光器;发明了互注入锁定复合腔技术,实现工业级3~5kW激光器产品的高稳定性输出;发明了一种全功率范围连续可调电动机械光闸,在光斑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千瓦级输出功率的动态精确控制,精度高达1%;发明了一种脉冲/连续激光复合焊接工艺,具有焊接速度高、形变小的优势,应用于汽车CVT自动变速箱关键部件高速、高精度焊接,为奇瑞汽车焊接生产了30余万套高性能CVT自动变速箱,已广泛应用于奇瑞瑞虎3、瑞虎5、艾瑞泽7等新款车型,提升了其性能。
成果上,致力于应用。
科技为民、创新报国、研以致用是林学春一贯秉持的基本理念。他曾说过:“我最大的科研梦想是自己的成果能被应用,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是激光制造装备的核心器件,而激光制造是先进制造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铁路航空航天等领域,成为当前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强力推手。近年来,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林学春及其科研团队以“工业应用需求”为导向,协力攻关,研制出一系列工业化高稳定性、高可靠性激光器及其装备,大量应用于激光焊接和激光表面处理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激光器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和激光精密加工核心工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实现了我国工业级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从无到有的产业化跨越,形成了年产200台的产能,并在汽车领域实现典型应用示范,有力地支撑了产业发展。成果广泛应用于北京奔驰、奇瑞汽车等产业,提升了国产汽车的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其中,为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焊接生产了超过86万件高质量的天窗滑轨,合格率达到99.98%,其中6万件返销配套德国总部奔驰汽车,系德国首次转产中国生产。
项目组目前已经与江苏中科四象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科大港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技术转让合作项目。在江苏丹阳建成大型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研发及生产基地。
林学春长期致力于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的研制与应用,他用“激光”点亮了自己的梦想,相信他在梦想的道路上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