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强拿出一颗螺丝钉:正是它提醒着我要走自强奋斗的道路

  激光制造网  来源:长江网

“正是这颗螺丝钉提醒着我:我们国家要构建完整、现代化的工业体系,需要每一家企业摈除依赖,走自强奋斗的道路!”6月27日,在“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之“武汉新城·世界光谷”专场上,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特意带来了一颗螺丝钉。

马新强说,这是10多年前,他们从海外采购的一颗螺丝钉,因为当年不仅核心技术要靠买,甚至连紫外激光器加固用的螺丝钉都要从国外买3美元一颗的。

报告会上,马新强自豪地说,从十几年前通过“全球买”集成创新,到现在整合产业链资源协同创新实现“全球卖”,华工科技通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在国内率先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先后诞生了60多项“中国第一”,成为中国激光产业的一面旗帜,从一家年营业额不足7000万元的校办企业,成长为中国光谷的“百亿军团”之一。

6月27日,“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之“武汉新城·世界光谷”专场上,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作报告。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总书记的嘱托给了我巨大鼓舞”

报告会现场,马新强讲述了他跟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面对面”。

马新强说,2013年7月,他在光谷展示中心第一次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总书记在现场强调的话言犹在耳:“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马新强说:“总书记的嘱托给了我巨大鼓舞。”

第二次“面对面”是在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光谷考察时走进华工激光,先后参观了企业激光科技馆、半导体面板激光智能装备生产车间等地。马新强说,当总书记提到我国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时,言辞恳切,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踔厉奋发、奋起直追,“这几句话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让我热血沸腾,浑身充满了斗志”。

“华工科技始终牢记嘱托,以创新赋能求发展,持续激发企业活力,为世界一流企业建设集聚力量。”马新强说。

今年3月,作为武汉新城中轴线十大重大项目之一的华工科技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创园开工建设。“未来将有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在这里诞生!”马新强充满自信地说,在科技创新巨变的前夜,作为龙头企业要勇担责任,着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力为科技强国持续贡献战略力量,“这不是选答题,而是属于我们的必答题。”

马新强表示,华工科技将扎根武汉,助力加快把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加快洞察全球科技创新趋势,下好先手棋,为世界光谷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主要产品自主化率达90%以上,避免被国外企业“卡脖子”

通过自主创新、链式创新,华工科技在国内率先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万瓦光纤激光器、硅光芯片、汽车制造中高质高效激光切割焊接关键技术,皮秒飞秒等超快激光器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9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领衔关键核心部件、装备的国产化,推动了中国激光产业链的‘黄金十年’。”马新强说。

近两年,华工科技投入近20亿元用于40多个“行业领先、国产替代、专精特新”产品的研发,率先实现了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核心部件的全国产化。行业首推航空发动机三维五轴激光加工特种智能装备,突破了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产业链的瓶颈之一,有效提升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加工水平。

马新强介绍,晶圆激光切割机是半导体工业加工的重要设备,目前国内企业采用的都是进口产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交货期长达两年。为了避免了被国外企业“卡脖子”,华工科技自主研制了半导体晶圆激光切割机等装备,而且核心部件实现全国产化,该设备1小时可以加工10片6英寸以上晶圆,成品率达99%。

还有IC载板激光刻蚀装备、1.6T硅光模块、“光波导玻璃晶圆激光加工智能产线”、锂电池高速磁悬浮智能装备、制氢碱性电解槽双面智控焊接机器人等创新产品……两年来,华工科技通过不断创新,不断国产化,为我过新型工业化建设持续注入华工科技“隐形的力量”。目前,包括硅光相干芯片在内的17个公司一级重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华工科技不断向行业创新高峰攀登。

6月27日,“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之“武汉新城·世界光谷”专场活动现场。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目标,立精神,华工科技打造行业内创新策源地

“华工科技是一家以创新为强驱动力的企业,我们知道,创新难,经常创新更难,保持10多年一直不断创新更是难上加难!那么我们华工科技是如何做到十多年来保持创新的呢?”报告会现场,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城市观察员”——2019级本科生、青年聚力共同缔造”大学生社会实践队队长郭奇荣向马新强提问。

马新强通过一“立”字来回答,一个是立目标、一个是立精神。

他说,首先要立目标,华工科技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代表国家竞争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的初心,现阶段,我们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成为行业内的创新策源地之一。”马新强介绍,华工科技在集团层面着力推进中央研究院建设,积极整合创新资源,聘请24位院士、专家担任公司“智囊”,与20多家高校、创新机构、智库和企业签约协同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更好地支撑中央研究院建设,华工科技实施“博士100计划”,两年时间招揽了硕博士人才300多名,不遗余力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组合拳,筑牢人才高地。

“为在公司内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明天,也就是6月28日,华工科技将举办第二节届创新日活动,一些新技术、新设备将在创新日上亮相。”马新强透露。

“人是渺小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所以要立精神。”马新强说,华工科技要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除了要打造人才高地,还要打造精神高地。近年来,华工科技一直在倡导“三千精神”——华工科技技术人才、核心骨干要秉持千方百计干成事的进取精神,不畏千辛万苦的攀登精神,千锤百炼的工匠精神。“我们需要怀着强烈的使命担当,将个人事业融入到国家的发展大局中来。我将带领华工科技以行践言,为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留下我们不辱使命的印记。”马新强坚定地说。


申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