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涉嫌内幕交易,华工科技包括董事长在内的多位高管受到调查。昨日,公司新任董秘杨兴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调查与华工科技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半年度业绩不会受调查事件影响。
6月16日,华工科技发布公告称,目前正受证监会调查的三位公司高管中已有两位当事人离开岗位,独立董事骆晓鸣已提出辞职,刘卫的董事会秘书职务已解除,其他相关职务正逐步调整。虽然监管部门尚未公布案情,但两位当事人的离职表明,案件调查结果公布或已临近。
事件过去已有一个多月,华工科技内幕交易案最终的结果初步揭盖:因负有领导责任,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被免职。
7月25日晚,华工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由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党委书记熊新华担任。马新强担任的公司党委书记、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和战略委员会召集人、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不变。
百亿梦想的豪言犹在耳,而正值旺年、47岁的马新强,在执掌华工科技7年后,却无奈交出帅印。
多位市场人士认为,他的离任,与此前被证监会调查有关。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马新强在华工科技多年,公司状况非常熟悉,根基深厚。此次保留了董事和战略委员会召集人职务,离任可能为权宜之计,假以时日有可能再重执大旗。
不过,亦有了解内情的人士认为,华工科技不可能频繁换帅。
1999年,华工科技由华中理工大学优质资产改制重组后设立。同年7月,马新强开始担任华工科技总经理,带领公司上市。
2000年6月,在国家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政策春风下,头顶激光概念,华工科技顺利上市,募集资金4亿元,成为两市股价最高的股票,一度冲至84元。
斯时,拼凑上市的华工科技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年销售额只有8000万元。
面对募集而来数额如此庞大的真金白银,急于做大、年仅35岁的马新强开始投资涉猎纳米、软件、新材料、医药等新兴领域,但亏损居多。
2005年7月,马新强擢升华工科技董事长,公司决定收缩战线,凸出主业,把公司主营聚焦到激光器及激光技术的应用上。
而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至2011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22亿元、10.0亿元、12.1亿元、14.6亿元、20.2亿元、22.0亿元,依次同比增长20.12%、39.04%、20.62%、20.88%、38.37%、8.78%。同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37万元、4501万元、5638万元、1.51亿元、2.51亿元、2.11亿元;同比增长-0.83%、27.26%、25.27%、167.00%、66.89%、-16.03%。
而2011年,成功实施股权激励本应是好事,却成为马新强下课的直接原因。
2000年华工科技上市时,国家未出台股权激励政策。其间为了实现管理层持股,马新强和团队的一班人多方努力。
据了解,此前有一次有关部门已同意让管理层持有了数百万股的股份,最后又被收回。2010年,华工科技所在的东湖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该区域将开展股权激励试点,且华工科技被列为试点单位,但最后由于多方原因,仍无疾而终。
随后,在2011年11月30日,武汉新金石管理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由马新强、王中、闵大勇、刘含树、杨兴国、聂波、熊文、杨肖、刘卫、张勤和其他10名公司骨干员工,以及湖北劲牌投资有限公司共计21名股东以现金共同出资,注册资本1000万元。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的方式,间接实现管理层持股。
但是这家公司,最后却成为内幕交易的执行者之一。
另一个导火索是定向增发。2011年6月,华工科技成功非公开增发,募资净额7.31亿元,发行价格20元/股。但从2011年7月18日开始,华工科技股价从20.24元一路震荡下行,2012年1月9日,跌至底部11.61元,几近腰斩。
而为了拉抬股价同时实现管理层持股,2012年1月12日、2月13日、3月5日,新金石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合计约5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2%,累计耗资约7734.46万元。
紧接着,在新金石最后一次增持后的31天(公司公告前30天为“窗口期”),即4月6日,公司发布“10转增10的高送转”利好消息。
当时,一切似乎均向好的趋势发展。
孰料,风向突变。5月底,证监会稽查总队前往武汉东湖新经济开发区的华工科技总部大楼,突袭查封相关个人的电脑资料取证。
6月1日,公司即收到通知,董事长马新强、独董骆晓鸣、董秘刘卫及武汉新金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因涉嫌违反相关证券法律法规、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
华工科技遭调查,市场总结出“四宗罪”:其一,新金石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蓄意推高股价,以为去年参与定增机构制造出货机会;二是,提前泄露10转增10的送转方案;三来,董秘涉嫌老鼠仓;最后,对于关联方劲牌投资屡屡交易公司股票,公司未及时披露。
但此方论断,尚未得到监管部门证实。
当时,即有市场人士认为,作为公司董事长,即使马新强没有涉嫌内幕交易,亦负有领导责任,“下课为时不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