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初次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立刻联想到了2013年2月,也就是既定截止日期后的第四个月,我对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装置进行的一次参观。在那次参观中,相比于先进的激光技术,我更加困惑于NIF当局在2009年作出的关于点火目标的保证。
显而易见,受控聚变的进展并未像计划的一样顺利。可以看出,在2010年NIF运行之初,科学家们很快就意识到对于X射线激光驱动引起的氢同位素腔体内爆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差距较大。如果腔体无法实现对称性内爆,就会阻止聚变反应的实现。NIF研究人员们做出了科学家应有的反应——通过探测寻找问题并对结果做出调整性预测,但还想在截止期限前实现目标就完全不现实了。在上次的参观中我已发现,科学家们感觉到了无论做出多少的努力,无论对破坏因素做出怎样的洞察预见,终究会因为错过期限而被贴上失败的标签。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2012年9月开始,NIF装置的科学家们已取得了非常值得称赞的成就。例如调节激光脉冲以获得超快爆炸,实现更加快速、紧凑的内爆。在2013年试验中产生了近14 kJ的能量,相比腔体吸收的激光能量多出达3 kJ。当然,14 kJ的能量输出距离近1.8 MJ的激光输入还是很远。
尽管计划正循序渐进中,但利用NIF或其他激光器装置实现点火的几率却在减少。最新报告中显示,“如果没有不可预见的技术突破,以现在NIF激光器的配置要想实现点火目标,在短期内(1至2年)是不可能的,在近5年内也是不太确定的。目前来说,没有已知的配置、明确的目标设计或方法能够保证NIF点火的实现。”相比NNSA在2012年报告中“确认NIF能否实现点火目标,还为时过早”的陈述,这段文字显得更加保守。
另外,NIF装置至少对核武器研究中向点火目标持续缓慢前进提供了有限的实验平台。NIF工程师们正在修补燃料胶囊和圆柱黑腔。同时,定制诊断仪器能从每个激光发次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改善计算机模拟。
短时间内围绕NIF会存在大量苛责,但是更加遗憾的是,NIF的科学家们从一开始就几乎注定了要失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