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资本市场

激光雷达:无人驾驶的眼睛

星之球科技 来源:机器人网2018-02-23 我要评论(0 )   

激光雷达是全球化的市场,中短期供不应求目前激光雷达受技术限制产量严重不足,世界各地的智能驾驶企业都对激光雷达有强烈需求,

 激光雷达是全球化的市场,中短期供不应求
 
目前激光雷达受技术限制产量严重不足,世界各地的智能驾驶企业都对激光雷达有强烈需求,一旦激光雷达企业有新产品发布即会马上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因此说激光雷达市场是全球化的市场,一旦企业产品突破即可放眼世界,独享自动驾驶主传感器的蛋糕。
 
2016年仅有Velodyne公司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用激光雷达的量产,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翁炜在去年预计2016产量将猛增三倍,约为一万台,且产生量变的主要原因是用于自动驾驶的16线激光雷达的推出,此前销量主要是用于测绘、科研。我们据此估计2016年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销量为5600万美元。据HIS的预测,到2020年能够进行自适应巡航(ACC)的ADAS系统渗透率为9%,按2020年汽车年销量1亿台计算,该系统共生产900万套。
 
该系统目前的主要实现方案是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将部分取代、与之结合构成更安全、更可靠的系统。若按每台低配(4线或更低)激光雷达价格150美元、每套系统使用一个激光雷达计算,市场缺口达13.5亿美元。因此可以替代的空间巨大,在中短期内产量将决定市场空间。长期来看,根据麦肯锡公司的预测,到2030年汽车年生产量将达到1.15亿台,其中将有15%的汽车实现高级自动驾驶,并有45%实现低级自动驾驶。
 
根据北科天绘CEO张智武预测,车企希望大批量生产时整套系统做到5000元/车(约750美元),在不计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在2030年自动驾驶用的激光雷达市场将达到180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速51%。
 
激光雷达进入壁垒高,率先低价量产企业将占据车企合作入口
 
目前激光雷达的硬件提供商主要是初创企业,也有部分较为成熟的激光企业从相近技术切入布局。
 
由于激光雷达是精密的光学仪器,且需要结合大量软件算法、电路设计及其他自动化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因此技术壁垒较高,难以模仿。在资金方面,激光雷达目前量产成本高、产品未能广泛商业化,需要大量前期投资,各创业公司都已获千万以上级别的投资,资金壁垒也将成为进入市场的限制。各初创企业的技术团队均实力强劲,有多年激光雷达、位置传感的开发经验。从周期上看,创业团队在天使轮/种子轮获得启动资金,并研发出原型机,原型机获得合作伙伴认可后再获得A轮/B轮融资开始量产,投资方一般为车辆零部件Tier1供应商或VC、PE。
 
成熟的激光企业优势在于在较早之前就开始激光技术的积累,团队内光学方面人才积累较充足,技术团队较大。该类企业已有能够产生充足现金流的产品,Velodyne称融资主要是为了进行深度合作,应下游需求进行定制开发,因此投资方是无人车的开发企业(百度、福特)。Velodyne、Ibeo和Quanergy走在前沿,国内企业旋转式技术已经成熟。
 
目前着眼于高级自动驾驶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的领军企业是Velodyne,固态式激光雷达的领军企业是Quanergy;在低级自动驾驶已量产商用的企业是Valeo/Ibeo。国产企业目前主要专注于生产旋转式激光雷达,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北科天绘均可接单量产,并且在精度和价格上与国外同档次产品相比拥有优势。
 
到2020年ADAS市场所需的激光雷达数量就达900万个,因此企业只要技术突破能够量产价格到位的产品就将得到应用。除目前的Ibeo/Valeo4线激光雷达可应用于L3系统以外,未来Quanergy为首的固态激光雷达企业也将预计在2022年开始大规模低价量产。由于车规级部件在实际应用前需要进行大规模测试,厂商一般不会轻易更换装备提供商。因此在产能能够满足需求缺口之前将是技术突破的关键期,在那之前能够低价量产抢占市场的将打开与车企合作的入口,并在未来获得渠道优势,与厂家合作开发应用于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雷达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