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编辑推荐

反思: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激光切割市场?

rongpuiwing 来源:激光制造网2018-11-30 我要评论(0 )   

激光切割,是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作为主要热源的热切割方法。该技术采用激光束照射到钢板表面时释放的能量来使不锈钢熔化并蒸发。

激光切割,是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作为主要热源的热切割方法。该技术采用激光束照射到钢板表面时释放的能量来使不锈钢熔化并蒸发。中国激光切割的发展已接近20年,自主商用化的激光切割装备最早从2000年开始发展,主要是2000瓦以下的CO2激光切割,当时是上海团结百超公司引领国产切割装备发展。到2009年开始出现光纤激光切割,在CO2激光切割发展成熟,主导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光纤激光只可以切割薄板,而且毛刺较多,并没有重视。随着光纤激光器技术进步、采购成本大幅下降和工艺的提升,多数从事激光切割装备的企业纷纷转入光纤切割。经历了近十年发展,光纤激光切割在一般的钢板加工行业已成为一种潮流趋势,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激光切割广泛应用于钣金加工、金属加工、广告制作、厨具、汽车、灯具、锯片、电梯厢板、金属工艺品、纺织机械、粮食机械、眼镜制作、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行业。特别是在钣金加工行业中已取代许多数冲加工方式,深受行业用户的青睐。

图片1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我国激光切割装备企业不下400家

2013年,我国拥有的激光切割装备企业大约50-60家,而能够生产2000瓦以上高功率产品的不足20家。至2018年初,保守估计我国拥有激光切割装备企业超过400家,能够生产3000瓦以上高功率产品的企业超过200家。大族、百超迪能、华工、宏山、领创、高能、邦德、奔腾楚天等“英雄辈出”。在过去十年中,激光切割行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包括切割材料的质量和厚度的提升、机器功率和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得如今的激光切割机能够以更高的速度、精度及更优的质量对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医疗保健、塑料、电气和电子、纺织品、木工等在内不计其数的零部件产品进行高效加工。笔者记得2012年的时候,光纤激光切割装备流行比拼的是2000瓦的功率,在2014年则是3000-4000瓦,很多人认为4千瓦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厚度板材切割加工需求。然而到2016下半年大族激光首先推出8千瓦的机器,引发了新一轮高功率激光切割的争夺。如今,各个主要激光切割厂商已经在比拼1.2万瓦、1.5万瓦功率的产品。不得不承认,激光产品升级换代非常迅速,市场发展也是瞬息万变。

尽管过去两年激光板材切割市场快速发展,增长率非常不错,但是无法掩盖一个事实,就是激光切割市场竞争太激烈,这一领域进入门槛不高,导致从事激光加工装备的企业数量太多,而产品质量又是良莠不齐,个别一些企业家抱怨:这两年激光切割产品的竞争强度跟七八年前激光打标机的情况差不多了,厂家利润大幅压缩。这样的局面究竟是不是我国激光产业所需要的现状,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欧洲激光装备走在世界前列

在欧洲的激光装备市场里,有意大利萨瓦尼尼、普玛宝、博利马,德国梅塞尔、通快,瑞士百超,比利时LVD等为代表的激光切割机企业,规模较大的不超过10家做激光切割装备。事实上,据欧洲激光行业人士介绍,欧洲的激光产业创业时代在1970年代初,经过10多年发展,至八十年代也是遍地开花的格局。历史较悠久的如梅塞尔公司于1898年由阿道夫.梅塞尔创立,从事电焊和火焰切割,1969年在德国埃森展首先推出了激光切割机;通快集团则在1923年创立,从事钣金机器和数控,1970年代出进入激光领域,推出激光机床。意大利萨瓦尼尼公司成立于1963年的萨瓦尼尼公司至今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Bystronic这个名称于1964 年第一次出现,1983年百超Bystronic制造出第一台CO2激光切割机,1984年百超生产出更加贴合市场需求的CO2激光切割机:Bylas 3015。国内做激光切割的人对“3015”再也熟悉不过,就是3.0*1.5米幅面,几乎每一家做激光切割的厂商都有这款型号机器,这个尺寸设计最早就是来源于百超的。意大利普玛宝(Prima Power)成立于1977年,于1979年成功推出了首台三维激光设备。随着一大批激光光学器件、激光器、激光设备的企业诞生并发展,欧洲的激光加工应用市场迎来繁荣阶段,市场无序、竞争激烈,与今天我国的情况相似,也许由于我国基础激光物理研究不足,上游激光器件和激光器从事企业较少,中游激光设备扎堆,竞争形势比当年欧洲更为严峻。因此,至九十年代,欧洲激光产业陆续出现了整合。例如通快90年收购 HÜTTINGER,92年控股HASS激光;普玛宝收购瑞士 Laserwork AG公司成功进入平面激光市场。成立于1952年的LVD是位于比利时的从事折弯机的企业,1998年收购Strippit公司并开始生产激光切割机。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洗牌和产业并购整合,欧洲激光切割装备发展成为今天大家所见到的格局。

在日本做激光切割机的企业主要是山崎马扎克、天田集团、三菱、村田,特别马扎克不断扩张,在全世界下单。天田集团更是通快之后全球规模第二大的钣金机床与激光技术企业,近年不断在中国推出激光切割机,另外还收购了激光焊接领先企业米亚基公司,介入激光焊接市场。

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激光切割装备发展经验,可以值得我国参考并思考,我国激光切割装备发展迅速,当下必须反思:市场蛋糕容量究竟有多大?我国最终究竟需要多少家激光切割企业?激光切割接下来发展方向是什么,是继续拼价格赢市场还是差异化发展走高精尖道路?

 

2018我国激光切割设备市场规模超过280亿元

我国2003年到2009年间,在工业加工要求不断提升到推动下,国内企业积极引进激光切割设备,如合肥日立引进5台大覆盖激光切割机、2台小覆面激光切割机,三一重工确立了在3年内引进27台套大覆面面激光切割机计划。通过2008年和2009年的引进,已有15台套的激光切割机,配备于昆山重机、沈阳三一等企业。徐工、山推等企业不甘落后相继引用了激光切割机。2009年中旬激光微加工系统制造商JPSA计划把制造车间的面积扩大一倍,提高公司制造激光微加工(激光雕刻)系统的产能,以满足生产太阳能(包括千瓦级)面板制造厂家的需求。

近几年,国产激光切割机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并朝着高功率、高精度、大幅面的方向挺进。目前国内激光切割装备企业已形成了大族、华工、百超迪能、奔腾、领创、宏山等第一梯队,以邦德、海目星、天琪、百盛、镭鸣、迅镭、庆源、天弘、高能等为第二梯队发展格局,一些从事3000瓦以下的中小型激光切割企业就更多了,目前估计总数超过400家。在中国智能制造大背景下,工业领域都呈现从传统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型的态势,中国激光切割领域市场规模将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趋势。到2017年中国激光切割设备市场规模为240亿元,增长率为35%,据估计,2018年激光切割机增长率可能会达到27%,预计市场规模会超过280亿元。其中中小功率激光切割设备市场销售规模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核心激光器实现了较高的国产化率。生产销售激光切割机已成为行业的“宠儿”。

 

以宏石为例,企业转型与专业发展

如宏石激光在成立之初,该公司主要生产应用于皮料、服装面料切割的低功率非金属切割设备,在激光行业并不显眼。但从2014年起,宏石激光开始进入中高功率激光金属切割设备领域,与全球顶尖的激光器生产企业合作,将激光技术应用到金属切割、金属焊接中,为国内企业提供高端激光智能装备。

如今,宏石激光已经成为激光智能设备里的“隐形冠军”,产品被格力电器、温氏集团、伊之密等多家知名企业应用。企业年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1.8亿元一路跃升,到2016年突破5亿元,同比增长270%。近两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到年底销售量超过2500台,销售额达12亿元。

目前,业内像宏石这种快速发展的企业比比皆是,一方面是恰好遇上这两三年激光切割市场需求爆发性增长,另一方面激光切割机单价较高,相对于小型激光机更容易把业绩规模冲上去。但必须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不少为了赢订单而下调价格的现象,当然其中有激光器、切割头采购成本下降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个别企业追求出货量而牺牲部分利润,当前国内激光切割装备普遍单台利润空间是20%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数,企业还要扣除纳税、行政运营、销售支出等,几乎是无利可图的。在效率递减,企业看不到新希望的同时,制造业走向跨界发展,也成为了可能。一些企业从2013年就开始进行3D金属打印设备的产业化研究,除了产业跨界,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在悄然变化着。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向具备“软性附加值”的服务供应商转型。企业不是种植业,看到猪肉价格高,就去养猪,结果一哄而上,加之效益周期长,等大家把猪养大,送上市场结果价格下跌,又成了赔本生意。做企业要看市场动态和产品走向,看准了认真做几年,有变化就要及时升级转型创新或跨界重生。

 

格力跨界做激光切割引争议

格力在众人的印象里是主打空调设备的家电企业,而其掌舵人董明珠是位有个性、敢闯敢干的女强人。前些年格力就开始尝试摆脱“家电企业”的单一印记,一度叫嚷着要跨界作业,力求转型。这些年,格力先是成了智能装备公司,然后尝试做手机,董明珠与小米创始人雷军的10亿对赌成为人们饭后谈资,后来格力又想进军新能源汽车,董明珠以个人名义入股珠海银隆,前段时间的中兴事件后,格力又宣告要做国产芯片。

 

格力电器2017年年度股东大会上, 董明珠在会上披露了最新的产业规划图,分别为空调、高端装备、生活品类和通信设备四块,物联网、手机、芯片和大数据业务隶属于通信设备公司。董明珠表示,格力要进军智能装备,手机、芯片必须要做。只要对的一定要干,就要干成功,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饭碗不要端在别人的手里。退休了就另当别论。

 

对于激光行业人士关心的,就是格力在今年6月初宣布推出首台光纤激光切割机,为龙门式双驱结构,搭载4KW激光器,据说切割精度极高,误差<±0.02mm。这一消息引起激光装备从业人员普遍关注。“连家电企业也来做切割机了!”一些行业人士这样慨叹。这些年,除了做冲床、裁床、折弯的一些企业加入做激光切割外,做钢铁的、煤炭的、也来做,如今做家电的也来做。对于一些从头到尾都是做激光切割的“老行尊”,更是忧心忡忡。当然,格力方面的初衷就是“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除了做激光装备,他还做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企业发展模式有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路径,各有许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最终只有一个结果,适合自己企业的就是成功的模式,而这个“适合”,往往是要去尝试后才知道的。这种跨界做装备,究竟是好还是坏,相信众人有不同的评论。

 

应朝高、精、三维智能方向发展

我们需要发展环境和趋势:一是向高速、高精度激光切割机挺进;二是更高功率与大幅面的大型激光切割装备;三是三维多轴灵活多功能激光切割机。为了满足汽车、航空等工业的立体工件切割的需要,目前已发展了各种各样的5轴或6轴三维激光切割机,加工速度快,精度高,在6.2m范围内加工误差仅在0.1mm之内。目前,三维激光切割机正向高效率、高精度、多功能和高适应性方向发展,其应用范围将会愈来愈大。

 

行业将会整合,差异化中求生存

笔者多次在不同文章上提醒行业人士,目前激光加工产业遇到一“进”一“出”的问题:进,就是进入这个行业无需太多准入门槛;出,是指做好了设备产品要卖出去,并没有太多的认证、品质监管、行业标准制约。因此很容易造成有些企业有“卖出去就是王道”的意识,而不管产品真正使用和技术后续发展。目前激光切割企业是良莠不齐,也许未来几年内产业会出现整合,一些品质差劣的企业会被淘汰,以后中国不需要400家激光切割企业,也许40家就够了。就像十多年前,家电品牌数百上千,今天又是何种光景,读者也清楚。

我们要摆脱产业同质化的窠臼,寻找企业解决方案,实现差异化。在激光装备制造业领域,有两个特点特别鲜明。一是智能化+自动化已经成了大趋势,另外,企业也应看到从卖设备到转变成卖方案的转机。在绝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的彩页上,似乎做整体方案少,做设备的多,设备和方案看似类似,却存在很大差别。所谓设备,是将产品卖给客户后,让其自己搭配。而方案则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其解决问题。设备会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但是每个客户的需要却是不同,方案则能够真正实现差异化。

 

不断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想不被市场淘汰,成功存活下来,并且发展成为行业龙头或者区域龙头,那么,就要靠“研发创新+高品质产品+良好品牌营销”。不要指望经历了产业整合后,竞争对手少了,就可以活得很舒服,就松懈了。要记住,竞争对手也许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做你手上的订单,国内手机行业只剩下华为、OPPO、vivo、魅族几个,你可以看看他们的竞争。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到许多激光加工,这是给激光市场带来利好的最大因素。未来10年这一红利预计将能够继续,而期间一批做激光切割装备的企业会脱颖而出,取得不错的成绩,他们也没有什么捷径,还是得依靠“研发创新+高品质产品+良好品牌营销”。

如何让一家企业能在激光切割机行业中生存下来,获得更多的盈利?我们要从下面七个方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企业文化竞争;2、销售渠道竞争;3、产品价格竞争;4、企业流程竞争;5、生意伙伴竞争;6、创新意识竞争;7、产品品牌竞争。

 

文/老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