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佛山举行。其中,供应链优化、碳中和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成为会上热议话题。
为什么制造业这么关心这个问题呢?先来看看制造业的近况:尽管节后复工提速,制造业PMI已经连续多月高于枯荣线。但制造业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图片来源:pexels
芯片短缺影响从半导体行业往外蔓延,比如家电制造,部分智能产品如电饭煲等小家电也开始受到波及,一些家电品牌已经开始提升销售价格。比如汽车制造,由于芯片和部分零部件短缺,不少企业已开始暂停部分车型产线……关键技术被掐脖子,生产也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制造业利润被压缩,不少中小型企业举步维艰。比如纺织行业,人们在为新疆棉发声的时候,纺织企业却被困在原料价格里。
“棉在吼,涤在叫,人棉在偷笑,涤纶在蹦蹦跳,锦纶丝更是呱呱叫,氨纶在咆哮,原料成本发高烧,前期报价已无效,涨得我们都想不到,市场没有后悔药,昨天报价已无效,价格已经全部乱了套。”纺织人圈里流行的段子更是体现出纺织企业的捉襟见肘。
不仅仅纺织业,原油上涨引发的钢铁、化工、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上涨影响范围更大。比如塑料原材料中常见的PP料,去年4月大概5800元/吨,现在已经到达9000元/吨。
一些企业表示部分原材料供应商按10%起步涨价,然而适逢淡季,甚至有些客户一再压价,价格不升反降,制造业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困局。
图片来源:unsplash
随着碳中和相关的政策下达,环保要求也将日益严格,制造业绿色整改也迫在眉睫。在这样的环境下,制造型企业应该如何破“涨”呢?
其实,仅仅是控制材料成本,成本调整空间有限。企业只有不断提升其经营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才会更强。通过创新提升产品质量,走出低端市场高度同质化而引起的价格竞争困境;通过创新应用,提高企业运营和生产效率、优化管理,这才是企业应对之道。
产品质量、研发能力、技术水平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根和魂,但不少企业却忽视了这一点。
图片来源:pexels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机器换人、引入工业软件来优化管理、洞察市场、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而这些方式正逐渐获得企业的认可。
例如某五金厂希望可以加强对产线的自动收边机、窝爪机台、自动冲床的安全管理和设备管理。首期改进为设备加装寰球底层数据通信模块读取设备PLC上的运行信息,实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识别设备异常信息。一方面为生产安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一方面提升了生产运维、设备管理的效率。不考虑效率提升带来的产出价值,仅仅从节约人力方面测算,该项目13个月即可收回成本。
环境在不断变化,科技在不断变化。只要企业不对自己设限,坚持创新,原料价格再涨,也总会有路可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