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在遭遇欧洲“特价票售罄”(补贴削减)和美国“票价飞涨”(“双反”)之后,中国光伏企业终于等来了日本光伏市场又好又快的“新干线”。
5月5日,日本最后一台运行的核电机组——北海道电力泊核电站3号机组正式停运,日本迈入“无核时代”。而在福岛危机前,日本政府规划到2020年核能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高达45.4%。为此,日本不得不寻找新的能源形式以补给电力空缺。
7月1日起,日本国内光伏补贴法案正式实施。按照这一法案规定,未来20年内,该国的电力公司必须保证收购家庭和企业利用太阳能所生产的电力,其上网补贴电价为42日元/千瓦时(约合人民币3.36元/千瓦时),是德国光伏补贴金额的2倍,中国光伏补贴金额的3倍。该法案的出台引起全球太阳能业界的一片欢呼,日本一举成为太阳能光伏企业眼中的天堂。
传统屋顶市场难进入
在严谨的销售渠道下,分销商与日本本土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制造商很难迅速打开局面。
回首2005年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量,夏普、京瓷及三洋电机等日本企业名列前茅,日本市场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然而,日本市场自给自足的状态却影响了该国光伏产业的升级发展。近几年来,日本光伏企业产量一直屈居后位,取而代之的是最大限度利用较低生产成本,通过迅速扩大生产量和并购增强了影响力的中国光伏企业。市场方面,欧洲市场也在快速扩容崛起,把日本光伏市场远远甩在后面。但即便如此,日本国内市场仍被本土企业牢牢占据。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光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1年户用屋顶市场占到日本光伏市场总量的80%以上,并已培育出一套非常严密的分销体系,因此中国企业进入该市场绝非易事。据悉,日本购买组件的渠道有如下几类:一级分销商如住友、三菱等;专业太阳能分销商如Greentech等;建筑公司如大和房屋、高岛等;电器商如东芝等;另外还可以跟建材商购买。日本消费者和运营商对渠道的忠诚度非常高,一般不会越过中间分销层级来购买。所以,在如此严谨的销售渠道下,分销商与日本本土品牌建立了长期持久的合作关系,中国光伏制造商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打开局面。
2006年,无锡尚德宣布收购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的MSK公司——日本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建筑集成光伏领域的20年老店,试图撬开紧锁的日本市场大门。2011年,尚德取得中国企业在日本市场的最好成绩——区区50WM的销售量,相比尚德2GW多的整体出货量,还不到3%。
新兴电站市场是机会
2012年日本有望超越德国与意大利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其增量以地面大型光伏电站为主。
“相较于难以进入的传统市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日本光伏市场最大的机会还是在新兴的大型电站方面。”据相关机构预测,在如此之高的补贴推动下,2012年日本有望超越德国与意大利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其增量以地面大型光伏电站为主。
其实早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核危机伊始,一些精明的中国光伏企业家就已经预测到光伏电站在日本的新机会,并开始着手购置日本郊外无人问津的荒地——如今早已成为各大新能源企业竞相争夺的宝地。
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当日本政府透露出有关上网电价补贴的消息后,中国光伏企业的行动已经全面展开。日前,英利已对外宣布在东京设立日本区域总部,天合光能、阿特斯也已在日本设立子公司。不仅是光伏巨头,一些第二梯队的光伏制造商也紧随其后,如海润光伏也将在日本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
乐观估计,在日本进行光伏电站投资的收益率将达到20%以上,远高于全球其他市场10%左右的平均水平。据航天机电销售人员透露,尽管日本市场过去半年才从无到有,但在全球各大区中,来自日本的订单利润率无疑是最高的,比欧洲订单平均利润高20%以上。难怪如今的中国光伏企业,不是已经登上了日本光伏“新干线”的首班车,就是在排队等候下一趟车的到来。
质量认证“一票难求”
申请认证的中国企业排起了长队,为了尽快成功打开日本市场,企业开始寻求变通。
1854年,美国强迫日本开放对外贸易,结束了日本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由于美军乘坐黑色战舰抵达日本,此后“黑船”一词便被日本用来象征西方技术的威胁。而如今,中国光伏企业的到来已经被日本同行称作“黑船”。据日本太阳能发电协会的统计,在2008年之前,日本太阳能市场还几乎没有外国产品;2011年,日本从海外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所占国内市场份额已突破了20%大关——其中大部分的进口来自中国,这已经让日本产生了警惕。
据悉,在日本光伏市场,主要有两种质量认证:由日本太阳能光电协会颁发的日本住宅顶部太阳能系统JPEC认证和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JET颁发的太阳能组件JET认证。由于所有进入日本市场的太阳能产品都必须经过这两种质量认证,所以从福岛核危机开始,申请该认证的中国企业就排起了50家以上的长队。但是,目前拿到认证的企业仅有尚德、阿特斯、天合、英利、赛维LDK、索日以及Upsolar共7家。
为了尽快成功打开日本市场,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开始寻求变通。富士康宣布以669亿日元购买夏普9.88%的股份,直接入股本地企业。天华阳光通过与日本企业共同开发光伏电站的方式,以投资者身份获得认可。而那些仍在苦苦等待认证“门票”的企业,则可以选择成为日本企业的代工厂。世界巨头FirstSolar为获取日本市场份额,也不惜放低身段,成为东芝的代工者。所以给日本企业代工,也不失为一条进入日本市场的有效策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