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研发才能走得更长远,只有不起眼的小创新逐步积累才有产品和品牌质的飞跃。
2009年10月,一个以研究开发高科技成果,为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提供“光通讯造芯”技术的马尔斯公司成立,并正式成为宜宾五粮液集团旗下环球子集团公司的一员。该公司总经理李若林先生是硅谷归国博士,先后在英特尔、西数、美国芯欧科技等国际一流公司担任主任设计工程师、技术顾问、总经理等职务。
“回到中国创业缘于很多情结,和宜宾结缘更是一种缘分。”李若林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巧遇了时任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国春。“通过接触,我们了解到四川信息产业正在迅速崛起,配套产业发展的基础比较好。五粮液更是积极为我们搭建平台,在开发光通讯中高技术,研发高附加值关键器件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宜宾的各级领导也都十分关心。”无论是配套产业还是发展软环境,都让几位博士心中更加坚定回国创业的信念。
在李若林的团队里,樊文峻、税永强、王江三位博士也都有着丰富的、常人难及的履历。他们都拥有一样的信念:“要做就做别人做不了的,这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激情。”
“我们选择辞职回国创业,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用在了研发新产品上。”税永强博士说,他们几位博士绝大多数时候是在实验室和车间度过。短短一年时间,马尔斯公司拥有调节激光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SERS生物光学检测芯片、硅基V漕芯片四种填补国内空白的独有产品,另有12种自主研发的产品,全是以芯片为核心的产品。
硅谷归来,创业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初,马尔斯技术团队在一个光电器件的研发上遇到瓶颈,经过长达四五个月的反复试验,一项指标始终达不到预期标准。李若林制定的标准受到了质疑,但他选择了坚持。经过对研发方案不断的推翻重来,光电器件的指标超出了预期。
在马尔斯的员工看来,李若林对技术的要求近乎苛刻。“目前,高端的关键芯片技术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国内的高端器件生产受到严重制约。比如,可调激光器是当今光电器件领域的最前沿,而受制于国外关键芯片技术垄断,国内供应商根本无法染指。”李若林认为,只有突破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才能打开我国光通信发展的最大瓶颈。
“如今,我们月产芯片的数量达到20万颗,光电器件模块5万只。”李若林告诉记者,公司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全公司85名员工中,清一色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专业的研发团队人数已达40人。核心博士团队的专业特长覆盖了光电器件核心技术的每一个环节,芯片的设计、制造、检测、器件封装、电子电路控制、软件接口等环节。正是马尔斯公司占领了人才高地,一个占地仅4000平米、成立不到四年的新公司已有了意想不到的成绩。
2012年4月,中兴通讯主动联系马尔斯,提出共同开展“新型10GB/s波长可调谐激光器”项目。波长可调谐激光器属于“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类领域。
在重视研发的同时,李若林博士团队深知本土化对于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公司一方面从国内高端电子企业引进高级人才担任公司副总,一方面也从沿海电子企业生产一线引进技术能手,并破格提拔。2011年9月,马尔斯公司唯一让别的企业代工的刻蚀工艺也已实现自己生产,并开始陆续接单为国内外企业代工。
今年,李若林带领的博士团队先后成功入选四川省“百人计划”和全国“千人计划”。谈及此,李若林只是淡淡一笑,“创业的道路上难免曲折,研发人付出艰辛是义不容辞的。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研发才能更得更长远,只有不起眼的小创新逐步积累才有产品和品牌质的飞跃。”在马尔斯公司的博士们、科研人员们为先进技术孜孜求进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强大的人才队伍,清晰的产品路线图,务实的研发精神,马尔斯公司在光通讯产业链整合的道路上,看重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市场,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发展空间。如今,四位博士已将发展目标明确为“打造中国业界第一家以硅光子芯片技术为核心、具有芯片设计、生产、器件封装的垂直技术整合能力的高端光电产品生产企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