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消费电子

中外院士:激光刻录将解决大数据存储难题

星之球科技 来源:科学网2014-11-27 我要评论(0 )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科协大讲坛上,来自中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各国的院士以《大数据新技术应用与展望》为题进行了探讨。 德国国家科学工程院院士、德国波茨坦大学哈索普拉特...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科协大讲坛上,来自中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各国的院士以《大数据新技术应用与展望》为题进行了探讨。

  德国国家科学工程院院士、德国波茨坦大学哈索—普拉特纳研究院院长梅内尔认为,互联网现在正在连接一切,它对社会的推动已经从家庭转向整个产业体系。在此情况下,互联网的一些基础架构可能被颠覆。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也表示,谈到互联网技术的魔力,现在更多的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产业界的应用。但大数据时代也存在“数据太大”的危机。数据量大到每隔两年数据量翻番,以至于到2020年全世界必须建设100万个数据中心,只有全年石油产量全部转化为电能,才能满足这些能耗中心的用电需求。

  对此,中外院士给出了一个难以置信却正在成真的解决方案:用光盘。如今存放高清电影的蓝光DVD光盘,通常容量规格是20个G,而纳米层面的超级光盘可以达到100万个G的容量,刻录下原先5万倍的内容。

  根据通行标准,只有达到P(1P相当于100万G)级容量且来源多样、类型多样的数据集,才能被定义为大数据。因此,谷歌等数据产业巨头建设的P级数据中心,总面积足有一个足球场大小。在数据中心成百上千的服务器机柜内,存储介质与常用硬盘一样,都是磁盘。

  目前,一个小小U盘就能装下16G甚至更大的数据,而光盘的存储密度已到极限,无法与时俱进。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顾敏解释说,光盘靠光点存储数据,激光刻录的光点越多越密,存储数据就越多。一根头发丝直径约10万个纳米,“蓝光碟”的光点直径只有250纳米,而运用今年诺贝尔奖“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超级光盘光点直径仅仅9个纳米。目前,顾敏等人已经实现了一张超级光盘存储0.34P(34万G)的大容量,达成了三分之一的P级目标。他表示,如果按照这样的技术路径,装进1个P或只是时间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