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汽车制造

汽车智能化能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什么?

星之球科技 来源:盖世汽车网2015-11-04 我要评论(0 )   

智能汽车应 该在“中国制造2025”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汽车智能化目前存在着怎样的发展瓶颈?汽车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应该如何携手打造中国自己的智能汽车?日前,由中 国汽...

今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规划提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明确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 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成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发展战略。
 
智能汽车应 该在“中国制造2025”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汽车智能化目前存在着怎样的发展瓶颈?汽车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应该如何携手打造中国自己的智能汽车?日前,由中 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即墨市汽车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在青岛即墨隆重举行,政府、汽车产业、IT产业以及互联网产业的专家学者各 抒己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我国汽车智能技术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缺乏全 局性政策和完善的标准体系,相关企业基本处于各行其是、自行发展的状态。“在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传感系统、车载终 端、V2V/V2I等车联网通讯协议、测试评价以及其他共性关键技术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和实用化进程加快,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和网联化呈现逐步融合趋势,而国际上智能汽车技术标准和法规随之升级和完善,这对我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 智能汽车的研发上投入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关键的、共性的、核心技术的缺失,关键零部件长期被国外大企业所垄断,更让我们忧虑的是国外几乎所有的整车企 业都在智能化研发与应用方面投入巨资,前瞻布局。”在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看来,国内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投入还相对较少,懂 得智能汽车技术的尖端人才极为匮乏,而且科研单位与整车企业之间对汽车智能化理解的差异也较大,产学研尚不能紧密地结合,都在阻碍汽车智能化的发展。
 
对此,徐和谊建议,在国家层面,政府要抢占制高点,在法律法规、交通的配套设施等方面,政府要配合汽车企业做智能汽车的研发,要在国家层面识别核心技术,指导和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制定技术路线,引领技术方向。
在 行业层面,徐和谊说,要制定中长期汽车智能化发展规划,建立汽车智能化产业联盟,构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路径。整车企业要加强对智能汽车前瞻性技术的研发投 入,加强汽车智能化技术的人才储备,同时还要加强与互联网企业、IT企业等方面的联合,突破行业发展的瓶颈,寻求实力强且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加强交流 合作,真正实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快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的突破。
 
朱宏任提出,要加快智能汽车战略和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制定,加快智 能汽车标准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多方合作加快智能汽车关键技术及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推动实施智能汽车试点示范运营项目。“在已有基础上,需加强战略引 导、健全和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创新,集合汽车产业内与信息、电子、互联网以及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共同力量,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朱宏任 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