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汽车制造

下一个智能终端:汽车

星之球科技 来源:自动化网2016-01-05 我要评论(0 )   

李书福被称为来自汽车圈的极客,曾多次代表汽车行业与互联网众多领袖探讨智能汽车发展方向。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他分享了沃尔沃在智能互联与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的最新...


       李书福被称为来自“汽车圈的极客”,曾多次代表汽车行业与互联网众多领袖探讨智能汽车发展方向。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他分享了沃尔沃在智能互联与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
       李书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将会是下一个智能终端,他也同时透露目前吉利控股集团已经在自动驾驶方面做了较长时间的研发,并实现量产。

个性化定制是必然趋势

“互联网+”“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将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十三五”建设插上翅膀。在李书福看来,按照这一方向,汽车行业将继续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作用。

汽车的产品形态也发生根本变化,工业制造4.0和个性化定制是必然趋势,商业模式的变化已经从电商、维修、汽车金融、二手车、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始,逐渐延伸到供应链前端的设计、研发和生产。

“只要方向正确了,方法得当了,最后的结果就自然而成。”李书福说,“现在很多人把‘互联网+’理解成电子商务,其实并非如此,更多的应该关注技术带来的变革。”他认为,汽车制造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典型,这是核心;其次可以让用户通过互联网设计订购自己的商品,用营销方面的软件加以配合。“核心是两化融合,外延才是电子商务。”

李书福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他建议,国家应尽早制定中国车联网和智能互联汽车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和时间表,同时制定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统一安全标准、云服务规划、数据安全规则等。

跨界合作放大协同效应

 

沃尔沃是吉利旗下高端车的制造商。自2000年着手研发车联网以来,沃尔沃在智能互联领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在全新spa整车平台上生产的xc90和s90两款新车上,沃尔沃sensus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和服务已经迭代到第3代,是极少数能通过ota(在线远程数据交换)实现数据与服务实时更新的品牌之一。在德国柏林举行的“2015车载人机交互概念及系统大会”上,沃尔沃摘得“最具创新性的人机交互界面系统”大奖,该奖项堪称全球车联网领域的奥斯卡。

李书福透露,“我们在欧洲收购了一些汽车公司,同时也吸收了大量国际一流的研发人员,在汽车智能研发方面不仅走在了前列,还与国外销售地的消费文化、习惯相衔接。”

吉利早些年就成立了欧洲研发公司。“三年多经历告诉我们,吉利公司和沃尔沃公司合作成立的研发机构运行良好,这种基础架构下的模块研发将会不断提高汽车制造的质量和制造水平。”

沃尔沃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都有合作。“跨界合作有利于协同效应的放大。”沃尔沃研究自动驾驶已有十年了,但李书福强调,吉利自己研发的自动驾驶和当前一些互联网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是有所不同的。

“同样的技术,不同的理念,自动驾驶更接地气”。李书福说,沃尔沃坚持认为应保留人类驾驶汽车的选择权。“相对于无人驾驶完全接管车辆的做法,自动驾驶可以让人们畅享驾驶乐趣,并在极端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最大程度保障驾乘者的安全。”

汽车正进入智能时代

百年来,汽车工业经过机械时代和机电时代后,正进入智能时代,进入汽车与互联网融合的新历史阶段。汽车从过去支持人的功能,到正在通过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来解放人,未来汽车还将能理解人,拥有高度智能和智慧,会主动探索和满足人的需求。

“车联网不仅仅是车与移动设备的连接,更重要的是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连接。智能互联汽车绝不是简单地把手机功能集成到汽车上。”李书福说,“智能互联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一辆车。整个生态链形成后,智能互联汽车将带给人们更多方便,可以变成你的保镖、秘书、联络员,内容非常丰富。”


       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是智能互联汽车的三大技术,自动驾驶是三者融合的方向。这个趋势将引发一系列变革,包括消费者出行和生活方式的变革、it和通讯技术的变革、基础设施的变革、人类文化和社会进程的变革。李书福表示:“汽车将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吉利集团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据了解,在车联网探索方面,沃尔沃在主流车型上标配sensus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包括了互联(connect)、服务(service)、娱乐(entertain)、导航(navi)、控制(control)5大功能,目的是打造基于车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城市交通生态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沃尔沃智能互联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