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军工航天新闻

萨德还没闹完 美国又开始研制无人机激光反导技术

星之球科技 来源:中国航天报2016-07-31 我要评论(0 )   

前段时间,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出尽了风头,这件事还没完全消停,美国又开始计划部署无人机激光反导技术。这不,近日据美媒报道,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将继续推...

        前段时间,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出尽了风头,这件事还没完全消停,美国又开始计划部署无人机激光反导技术。这不,近日据美媒报道,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将继续推动发展无人机搭载激光武器拦截助推段弹道导弹的技术。

  助推段反导的诱惑
  把来袭弹道导弹摧毁在起飞阶段
 
  萨德系统的全称是“末段高层区域防御系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8所研究员吴勤解释说:“根据弹道导弹全程飞行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反导作战分为助推段、中段和末段反导。而这个全称表明,萨德系统是一种末段反导系统。”
 
  目前,美国已经实战部署了中段和末段反导系统,地基中段拦截弹(GBI)和标准-3系列导弹主要负责中段反导,萨德系统和爱国者PAC-3主要用于末段反导,而用于助推段反导的武器系统现在处于“想法很多、项目不少、经常下马”的状态。既便如此,美国导弹防御局为什么始终对助推段反导“念念不忘”呢?
 
       
       无人机搭载的激光武器可将敌方导弹摧毁在上升阶段
  其实,美国导弹防御局钟情于助推段反导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助推段反导具有一些中/末段反导不具备的特点和独特优势。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工业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洋解释说:“从易摧毁性的角度来看,在弹道导弹3个飞行阶段中,助推段是其全程飞行中最脆弱的时段,这个时候最容易被拦截。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处于助推段的弹道导弹弹头与弹体没有分离,整个导弹体型巨大,并且导弹飞行速度较慢,无法像飞行中段/末段那样采取机动变轨、释放诱饵等突防措施。”
 
       为何用无人机做“弓”
  无人机适合用作专用的助推段反导空中平台
 
  其实,激光武器只是助推段反导手段中的一种,美国曾计划研制用战斗机携带空射导弹拦截助推段导弹的技术。张洋告诉记者:“激光武器用于助推段反导时能发挥出最佳的拦截效果。因为弹道导弹在末段飞行时,为解决重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产生高温的问题,其弹头通常都配备了高性能的耐热防护层,这意外地增大了激光武器对其打击时的难度,而在助推段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不过,在探索无人机搭载激光武器进行助推段反导技术之前,美国导弹防御局曾研制出用于助推段反导的机载激光武器(ABL),该激光武器使用波音747-400作为平台,并进行了多次反导试验,但在2011年年底,ABL黯然下马。
 

 
       使用波音747-400作为平台的激光反导系统
  据美国《航空周刊》当时的报道,该武器研发计划已经进行了16年,美国军方为此已耗资50亿美元。终止该项目的原因是其成本太高,那个时候正逢美国削减国防预算,一些项目必然遭到“夭折”,“吞金巨兽”ABL首当其冲成为了下马对象。
 
  “除了成本因素,战技性能指标不达标也是导致ABL下马的重要原因之一。”张洋补充说。
 
  ABL下马之后,美国导弹防御局并没有将激光助推段反导技术彻底打入“冷宫”。不久之后,无人机搭载激光武器进行助推段反导的概念悄然诞生。
 
  在各种可执行助推段反导任务的作战平台中,无人机非常适合用作专用的助推段反导空中平台。由于助推段反导任务所面临的作战环境较为简单,对平台有无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十分适合由无人机来承担。
 
    激光反导,万里长征才开始
  目前要想研制出理想的激光功率仍然是技术瓶颈
 
  ABL下马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成本不断上升让美国国防部不得不忍痛割爱,实质上还是技术难度太大。张洋指出,与ABL一样,无人机搭载激光武器进行助推段反导会遇到许多技术困难,功率密度比如果无法满足需求,就很可能遭遇胎死腹中的命运。
 
  美国导弹防御局的定向能路线图显示,该防御局正继续为多条高功率激光武器技术路线投资。预计2019财年,该防御局将选出一种最为成功的类型,将其按比例放大,并在2021财年集成到一架无人机“射手”上。
 

 
       飞机搭载激光武器进行反导作战示意图
  据悉,如果能够成功部署输出功率达到“数百千瓦”的激光武器,反导无人机将会担负助推段反导任务。目前,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詹姆斯·叙宁在前段时间举行的定向能峰会上就表示,当前无人机激光助推段反导的研制难题是提高功率重量比,要实现优于5公斤/千瓦的功率密度,才会在工作高度和射程方面获得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叙宁认为,理想的激光武器其功率重量比应达到2~5公斤/千瓦的水平。作为对比,ABL的YAL-1A激光器所采用的化学激光武器的功率重量比高达55公斤/千瓦,而目前的合成式光纤激光武器和DPAL样机的水平也达到了35~40公斤/千瓦。
 
  张洋认为,从冷战到现在,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研制激光技术,在这方面,他们在世界范围内是首屈一指的。美国未来激光武器功率密度比是否能达到5公斤/千瓦的目标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反导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