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汽车制造

激光器市场有望搭上智能汽车发展的“快车”

星之球科技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2021-03-09 我要评论(0 )   

描述集微网消息,根据《2020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全球激光器销售额为147.3亿美元,相比2018年销售额137.6亿美元增长较为缓慢。不过,随着新一代智能汽车中光...

描述

集微网消息,根据《2020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全球激光器销售额为147.3亿美元,相比2018年销售额137.6亿美元增长较为缓慢。

不过,随着新一代智能汽车中光电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激光器市场有望搭上智能汽车发展的“快车”。光学整形后的光斑在众多应用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在应用于激光雷达时可以减少机械运动部件的使用,从而大幅提高系统可靠性和车规级稳定性。

其中,上游的元器件厂商可提供辅助驾驶(ADAS)、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和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AR HUD)所需的激光元器件。因此,激光产业链的上游企业跨界到汽车应用的机会相对更多。

炬光科技就是跨界激光雷达的厂商之一。在上一篇《【IPO价值观】炬光科技进入台积电供应链背后:收购海外公司LIMO商誉减值风险突出》中提到,炬光科技通过收购海外公司LIMO,凭借光场匀化器在半导体设备应用领域取得成功,开始向激光雷达业务拓展。

虽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不错成绩,但仍连亏三年,与此同时,其选择继续加大汽车应用领域布局,能成功吗?

依托海外客户,拓展激光雷达业务

据悉,在新一代智能汽车中,光电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基于激光与光学技术的汽车激光雷达正被逐步应用于辅助驾驶与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基于近红外VCSEL激光光源的智能舱内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将逐步取代传统LED 光源,为 AI 预警系统提供更丰富准确的舱内驾驶员行为信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基于激光显示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AR HUD)可将辅助驾驶信息和导航信息即时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

激光雷达是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重要传感器件。据披露,炬光科技正在拓展面向智能驾驶激光雷达、智能舱内驾驶员监控系统等汽车创新应用场景的车规级核心能力。

目前,炬光科技正在拓展激光行业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包括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和UV-L光学系统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汽车应用业务主要包括激光雷达面光源、激光雷达线光源、激光雷达光源光学组件等。

04f4538e-7ee1-11eb-8b86-12bb97331649.png

报告期内,汽车应用业务(激光雷达)为近年来炬光科技发展的新兴业务,已逐渐成为炬光科技业务战略发展方向。2018年之前,炬光科技主要向汽车激光雷达客户提供半导体激光元器件。2019年,其激光雷达在营收上取得突破,由2018年的219万元增至2019年的2272万元,增长10倍。

对于此次业绩的大幅增长情况,炬光科技称,主要是与德国大陆集团的合作项目在2019年正式定点,由销售半导体激光元器件转变为向客户提供激光雷达发射模组,使得激光雷业务当年营收实现较大的增长。

不过,即便如此,在2017年至2020年1-9月,炬光科技扣非净利润为-2,912.39万元、-49.20万元、-8,077.89万元、1,805.80万元,前三年扣非净利持续为负,已累计亏损达8,499.05万元,直至2020年才扭亏为盈。

激光雷达爆发前夜,炬光科技能撑到黎明吗?

在当前业绩大幅亏损的背景下,炬光科技仍大幅布局激光雷达市场。据招股书显示,炬光科技此次拟将募集资金的1.67亿元用于激光雷达发射模组产业化项目。

当从其实际情况来看,炬光科技激光雷达业务总体仍处于研发投入和应用拓展阶段,虽实现一定收入但尚未取得较大稳定盈利。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产品化和市场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若未能在研发方向上做出正确判断,或未能收获预期的下游市场应用效果,其将面临研发和募投项目失败的风险。在目前激光雷达市场现状下,炬光科技能否等到激光雷达市场爆发或者从中取得相当的份额令人质疑。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炬光科技已与北美、欧洲等地区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或建立合作项目,包括美国纳斯达克激光雷达上市公司Velodyne LiDAR、Luminar和无人驾驶公司Argo AI等。

其中,2016年起开始研发的高峰值功率固态激光雷达面光源已与德国大陆集团签订批量供货合同,现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05493e58-7ee1-11eb-8b86-12bb97331649.png

从前五大客户来看,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德国大陆集团均位居其第三大客户,分别贡献了7.10%、9.26%的营业收入。从账面上看,即便有激光雷达大客户的订单,也并未能弥补其业绩上的亏损。

从行业发展来看,依靠海外大客户向激光雷达业务拓展,或成其未来业绩一大不确定因素,而不确定性就会降低投资者对其估值。

激光雷达即将进入成熟期,接下来比拼的就是产品成本和规模优势。行业人士认为,“激光雷达正处于商业化应用前夕,竞争加剧是行业发展必经的过程,届时也将有很多企业因发展路线不适宜,客户关系变动等原因,见不到行业爆发的黎明。”

目前,在激光雷达这条赛道上已聚集了Velodyne、Luminar、Quanergy、博世、大陆、法雷奥、华为、大疆等厂商。行业人士认为,哪家激光雷达生厂商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技术路线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否装车量产应用才是重点。

从车企角度来看,产品成本是关键考量指标,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产品的成本越低就越有机会“上车”。近年来,华为、速腾聚创等则采用了固态式激光雷达路线,以更低的价格冲击着这个市场。华为在2020年底发布了中长距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这款激光雷达拥有150米的探测距离,且具有96线程,价格只要数百美元。

在低成本优势下,目前选择与华为合作的有北汽极狐HBT车型,该车型将搭载3颗华为96线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将在年内上市。此外,长安汽车也宣布将携手华为一起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将搭载5个激光雷达。

反观海外的Velodyne、Luminar、德国大陆等激光雷达厂商,产品单价动辄上万美元,装车量产也成了这些企业上市估值的“天花板”。以Velodyne为例,其上市后股价表现并不理想,截止1月19日,市值仅剩下38.72亿美元。

在行业人士看来,海外激光雷达厂商若无法实现量产装车,也将直接影响炬光科技相关元器件的出货量;而依靠这些海外客户,炬光科技未来能否顺利在激光雷达领域走下去也将面临市场考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制造业激光激光技术激光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