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触冰”!激光行业IPO寒冬已至?

  十一郎  来源:激光制造网

2025年开年,中国激光行业遭遇了资本市场的首场“寒流”:短短一个多月,森峰科技、奇致激光、长光辰芯等三家激光相关领域的企业相继宣布终止IPO进程,从创业板、北交所到科创板,这三家企业相继在IPO路上“触冰”。

其中,森峰科技在过会后长达17个月的时间里未能提交注册材料,最终因研发投入匮乏、市场竞争力孱弱而黯然离场;奇致激光在撤回北交所IPO申请后,更是遭遇了高管集体离职的“地震级”风波;而背靠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长光辰芯,则因股权结构错综复杂、盈利压力巨大而主动终止了科创板IPO。

我们也不禁要问:难道激光行业IPO的寒冬真的来了?

Image

事实上,作为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激光产业近年来备受政策扶持与资本追捧。然而,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技术迭代的压力不断增大,部分企业的“成长隐患”逐渐浮出水面。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多家企业IPO受阻,既是市场“挤泡沫”的必然结果,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唯有夯实技术根基、优化商业模式,方能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长远发展。


奇致激光:

医疗激光领域的IPO坎坷之旅


最新消息显示,北交所网站于2025年2月7日正式披露了关于终止对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致激光”)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的决定。

事实上,奇致激光的IPO之旅可谓一波三折:从最初提交申请到最终决定撤回,期间历经了多次审核问询与回复,然而,种种内外部因素最终导致其IPO梦想破灭。

据悉,奇致激光是一家专业从事激光和电光类医疗及美容设备研发、生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其IPO申请于2023年9月28日被北交所受理,但在经过一年多的审核后,奇致激光于2024年12月24日向北交所提交了撤回IPO申请材料的报告,北交所于2025年2月7日正式终止其上市审核。
          
Image

分析认为,奇致激光IPO终止的背后,原因错综复杂。首先,奇致激光在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尽管奇致激光在激光医疗领域享有较高声誉,但其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代理产品销售额占比较高。此外,奇致激光的股权结构频繁变动,这也给其IPO进程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奇致激光在IPO失败后遭遇了高管集体请辞事件。2025年1月3日,奇致激光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24年12月31日收到董事长兼总经理彭国红女士、董事张力明先生、董事王诗宇先生、监事刘璐女士等多位高管递交的辞职报告。这一事件不仅给奇致激光的经营带来了巨大挑战,更引发了业界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担忧。

实际上,奇致激光近年来一直在寻求转型之路。在医美市场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奇致激光欲逐步由“美”转“医”,拓展医疗设备领域。然而,这一转型之路并不平坦。奇致激光在IPO进程中遭遇的挫折以及高管集体请辞事件,都为其转型之路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森峰科技:

技术短板与市场失衡的双重困境



2025年1月27日,深交所一纸公告宣告森峰科技创业板IPO终止。
     
森峰科技,作为一家专注于激光加工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公司于2022年6月15日提交创业板IPO申请,并在2023年8月17日通过审核。然而,在过会后长达17个月的时间里,企业始终未能提交注册材料,最终选择撤回IPO申请。深交所于2025年1月27日正式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招股书显示,森峰科技核心产品为激光切割、焊接设备及智能生产线。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从7.31亿元增至9.91亿元,但净利润却波动剧烈,同期扣非净利润仅从1208万元攀升至9618万元。

Image

更为关键的是,其技术储备与行业龙头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公司仅拥有25项发明专利,其中6项为外部转让所得。在研发投入上,2019年至2021年森峰科技累计研发费用为1.23亿元,而同期销售费用却高达3.04亿元。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直接导致其产品竞争力不足。此外,森峰科技过度依赖境外市场,境外销售占比高达61%-75%,客户分散,这也增加了其经营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森峰科技历史股东之间的对赌协议存在争议。东兴博元于2018年增资入股森峰科技,持股11%,并与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签署对赌协议。但因业绩未达预期,东兴博元于2020年退出持股,并在2023年6月与森峰科技签署《确认协议》,约定支付其3500万元以终止相关协议。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森峰科技的财务状况,更对其IPO进程造成了重大阻碍。


长光辰芯:

资本盛宴下的“技术突围战”



长光辰芯的IPO终止,是2025年初激光行业IPO挫折中的又一重磅消息。

2025年1月7日,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因长春长光辰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光辰芯)及其保荐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决定终止其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

作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孵化的“明星企业”,长光辰芯一度被寄予厚望。长光辰芯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的研发设计、测试与销售以及相关的定制服务的企业。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从1.98亿元飙升至6.04亿元,年均增速达74.66%。然而,同期净利润却因股份支付费用(累计5.92亿元)由盈转亏,2022年净亏损达1.2亿元。

在技术上,长光辰芯在科学级CMOS传感器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其产品主要应用于航天、工业检测等小众市场,商业化空间有限。与消费电子传感器巨头索尼、三星相比,规模效应不足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Image

值得注意的是,长光辰芯的IPO终止并未阻碍其在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的布局和发展。长光辰芯的核心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背景,其产品在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长光辰芯需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长光辰芯IPO终止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其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尽管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在医疗、安防、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长光辰芯作为这一领域的后来者,需要面对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此外,长光辰芯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也需要不断提升,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上市遇阻:

激光赛道IPO寒冬降临?



那么,激光行业IPO的寒冬真的来了?
          
事实上,2025年初,多家激光企业IPO终止或搁浅的事件,给整个激光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首先,这些事件再次凸显了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激光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挑战。
          
三家企业折戟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伪硬科技”的严厉过滤。以森峰科技为例,其研发费用率长期低于4%,显著落后于行业均值;奇致激光虽标榜“国家级专精特新”,但核心专利多集中于应用端,底层光源技术仍依赖进口。

其次,这些事件也提醒我们关注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治理结构。良好的财务健康状况和健全的治理结构是企业成功上市的重要保障。激光企业在准备IPO时,需要充分披露财务信息,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事实上,长光辰芯的股权激励导致巨额亏损、奇致激光实控人变更引发的战略摇摆,均暴露出资本短期逐利与产业长期发展之间的矛盾。

毫无疑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激光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激光企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战略方向和市场布局,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力度,推动激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激光制造网 编辑:十一郎


申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