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企业新闻
金运激光梁伟: 用互联网+3D打印 改造中国工业
星之球激光 来源:搜狐2015-09-22 我要评论(0 )
“金运·3D+平台”将实现3D打印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建立3D打印生态圈,提供中国进入工业4.0时代后柔性生产的范本。
创业板上市公司金运激光董事长梁伟创业三次,转型三次,且每次都“紧跟着国家的步伐、时代的步伐”。这次,他把握了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互联网+”潮流,在3D打印产业做起来“金运·3D+平台”,纵向构建产业垂直整合生态链,横向采取“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的模式,扩展行业应用——在翘首期盼的工业4.0时代,它会成为3D打印界的下一个阿里巴巴吗?
梁伟的第三次创业还在路上,充满荆棘也充满希望,或许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
“金运·3D+平台”的诞生:从“卖设备”到“提供应用服务”
在世界3D打印大会上,栩栩如生的人偶,以获奖建筑作品的微缩模型为灵感的奖杯,充满设计感的饰品……金运意造网展示的一系列3D打印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同时,一面名为“万物拼图”的白色3D打印互动墙因其“妙趣横生”引起瞩目:当观众站在由1万多块PLA材质3D打印模块组成的墙体前移动,由专用投影仪投射至墙面上的彩色光晕,将智能追随人体移动而变换方位与形状,实现娱乐性互动。
正是参数化设计、可感知环境(交互设计)与3D打印,共同创造了这一融合技术与艺术的跨界设计杰作。这个国内首面3D打印墙的诞生,来自于意造3D云平台、meta跨界实验室与协作派对跨媒界创作工作室三方的合作,并成为金运激光董事长梁伟构建金运·3D+平台建设的最新成果展示。
“为什么说这个模式不是吹泡泡,而是我们的确在脚踏实地做事情。”从2013年开始带领金运激光转型——从单一激光设备制造转向激光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应用服务,梁伟在一路质疑中坚定前进,用行动验证观点。“任何新的商业模式出来之后,巨大的商业机会必定存在于其中。”梁伟告诉《3D打印世界》记者。
通过将金运定位于3D打印产业链与生态圈中的“服务商”,他为金运选择了3D打印的互联网+道路。梁伟坚持认为,3D打印产业的发展,应采用商业模式探索为推手,并以应用特别是消费与文化创意领域的应用为突破口。
于是,“金运·3D+平台”应运而生——纵向构建产业垂直整合生态链;横向采取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的模式,扩展行业应用。布局先从C2B2C网络平台模式开始,通过意造网捕捉个性3D打印需求并依托平台聚集设计师、设备、技术等丰富资源,提供3D打印服务,远景则是将3D打印云工厂、线上云平台、线下体验店和设计俱乐部四个部分,构成运转流畅的产业“生态圈”体系,实现从传统“卖设备”到“提供应用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变。
对于最初抛出3D打印云计划时不少投资者的疑虑,梁伟曾给出解释:“相对于设备制造商,金运云模式是倒着来,首先是帮助消费者实现商业价值。”现在,他以马云坚守阿里巴巴终见云天为例回应,“不能因为现在还做不到的事情,就认为它将来一定做不到。”
第三次创业与转型:尝试探索3D打印“大规模定制”新模式
以“普通创业者”自居的梁伟,创业三次即转型三次。前两次成果斐然,2011年金运激光成为国内激光行业第三个上市企业,两年后梁伟位列2013年湖北上市公司富豪榜单前十。这一次,他把握的是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互联网+热潮。
盘点过往创业经历,按他自己的话,“每次都紧跟着国家的步伐,时代的步伐”:第一次1992-2002年期间,他利用国内外商品信息的不对称,通过做贸易赚第一桶金,并做过音响设备代理、开过婚纱影楼、办过电蚀刻设备制造公司;第二次从2002年至2012年中国制造业起飞的阶段,他踏准节奏,通过一次展会获得的意外启发,聘请专家于2002年初研发国内第一台服装激光裁剪机,并成立金运激光,陆续开发出业内第一台5头互移激光切割机、全球首创的“双核双芯”专利机型等多项纺织激光设备。
尽管企业本已占据纺织激光设备制造业龙头地位,但梁伟还是从2013年开始了第三次创业。他解释,激光设备供应商生产链条非常长,从需求调研、生产、试制到制造、市场与售后服务,利润稀薄,“很难支撑公司做大”。此时刚刚起步、预期应用广泛的3D打印步入视野。在他看来,后者能提供更多附加值环节,商业模式上可能有更多盈利点。
《3D打印世界》了解到,以3D打印和激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金运激光逐步通过建立线上“云平台”和线下实体加盟体验店的方式,实现消费者在激光3D打印领域云端定制生产的商业新模式。
其中,3D打印云平台命名“意造”(Eazer),取“意造万物之意,万物皆由一而生”之意,已拥有3D制造服务与数据服务两大中心。前者通过组建专业技术团队,依靠顶级打印设备提供全材质3D打印服务,实现创意从零到有的设计、精准的模型数据处理与精确的数据重现,快速解决方案广泛覆盖创意设计、工业、医疗、军事等16个行业。在3D数据服务中心,梁伟尝试探索3D打印“大规模定制”新模式,用O2O的经验模式推广C2B商业模式。依托“意造”云平台与云工厂,消费者将激光加工及3D打印数据上传至云端,或将创意提交给云平台设计师完成模型数据设计,再由云端工厂集中生产制作完成,通过物流系统交付给消费者,实现消费者从个性化创意-设计-制作的极简化定制服务。
梁伟希望,“金运·3D+平台”将实现3D打印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建立3D打印生态圈,提供中国进入工业4.0时代后柔性生产的范本。
取胜的关键:强大设计资源与良好交付能力
看上去再美的商业模式核心逃不脱持续良好盈利能力的检验。对于“金运·3D+平台”的“钱景”,梁伟解释,早期阶段将通过3D打印服务盈利,后期则将围绕应用端的企业、设计师、消费者与产品进行交易,通过收取佣金的方式产生收入,并预期2-3年内将实现这一目标。
但当国内互联网+热潮风起云涌,诸多资本亦开始投入3D打印服务平台,金运将如何保持领先地位?梁伟解读金运“取胜的关键”在于两点:强大的设计资源与打印工艺资源所支撑的良好交付能力。
“我们是先入者。对于市场的观察与理解力,会强于后来者。”他颇有自信。“3D打印要靠设计驱动。很多资源并不是单用钱就能买来,需要长期的积淀。”
他计划通过内生与外延两种方式,为金运挖一条坚固的“护城河”,把核心竞争力构建到位。 目前,“意造”平台在全球范围网罗优秀3D打印设计师并与之签约,在B2C“导流”方面,与淘宝网、天猫等知名网站建立合作,并通过自身内容和板块的设计开发,增加吸引力和用户粘性。同时,大手笔投入建立全球领先的中央云工厂,提供满足各类3D打印服务的工艺技术,并与EOS、3D systems、Stratasys等全球优质品牌实现不同程度合作,拥有可直接根据数据创建实物的最全面材料组合,未来还将建设分布式工厂。线下体验店“记梦馆”已有分店40余家,设计师俱乐部也在筹建中。
“在3D打印的生态圈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一家企业来完成,我们期待的是互惠互利与共盈。”梁伟表示。于是,他采取与湖北高投等共同创立总规模达到5亿元产业基金的方式,进行3D打印行业的并购与外延式扩张,扶持3D打印的应用型企业。同时,积极拓展3D打印应用领域,与南京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投入火药研究,为将来运用到军工和民用方面做好技术支撑和行业卡位。
“金运采用互联网3D+的思路去改造传统产业、达到个性化生产的整个过程,也就是工业4.0的过程。”看来,梁伟的第三次创业,再一次把准了时代的脉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 条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服务与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