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高端访谈

卢秉恒:从工人到院士!“中国3D打印之父”的“破壁”人生

激光制造网 来源:人民网2021-06-28 我要评论(0 )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也是一位在工厂一线工作过十余载的熟练工。他是卢秉恒,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奠基人,中国3D打印之父。人生第一次提拔“我想考北...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也是一位在工厂一线工作过十余载的熟练工。他是卢秉恒,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奠基人,中国3D打印之父。

人生第一次提拔

“我想考北大,想搞航天。”受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影响,卢秉恒从小有个航天梦,作为当时的“学霸”,他一心想考进北京大学学习固体力学,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可最终失之交臂,卢秉恒去了其他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专业。

大学毕业后的卢秉恒被分配到一间工厂做车床工人,这一干就是五年,后来,他迎来了人生第一次提拔。“厂子说提拔你,先当技术员吧,请你到家属工厂主管那里的技术。”“那里有一百多个家属工,有三分之一都不识字,但是我学习的东西在这里逐渐得到了应用,我学习制造工艺,设计了卡具,包括开动机床都可以教他们,最后形成很好的效益。”

 “我这一生都受益于在工厂工作的十一年,没有白过。”年过七旬的卢秉恒回忆起当年工厂生涯时,动情地说。

改革开放之初,卢秉恒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顶着生活的压力,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师从顾崇衔教授,直到博士毕业。人生新篇章就此打开。

这些活他都自己做

“我今天回顾一下,幸亏是学机械制造的。”卢秉恒说,在工厂的经历,使他具备了实践的意识与能力。他举例,在完成他的硕士论文时,需要制作二百多个零件,最初联系的工厂一个多月都没有音讯,他便决定自己上手,只用了两个夜班时间,又快又好地做出了所需零件,顺利完成了论文。

博士毕业后,卢秉恒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国外交流学习,在参观一家汽车企业的时候,一台设备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台3D打印设备,只需要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输进去就可以把原型做出来,这在中国没见到,我感到很新奇。”卢秉恒当即决定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这个新兴领域,他认为这是发展我国制造业的一个好契机。

回国后,起初卢秉恒想引进这种机器,然而价格昂贵,光是一个激光器就需要十几万美元。由于资金紧缺,他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面对“技术+资金”的双壁垒,卢秉恒决心靠自己的力量“破壁”,从头开始研发这项技术。

起初不知道技术的工作原理,他就自己一步一步通过实践探索出来;买不起昂贵的零件和原材料,就联合其它科技工作者自己花小成本制作出来。终于,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制造出来了原型机,还获得了科技部的资助,自此卢秉恒顺利开展了增材制造技术的探索,并且让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西迁精神”不能丢

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为响应支援大西北,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质是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西迁精神一直在鼓励着我!”卢院士在节目中强调,他从导师顾崇衔身上清晰地感受到了西迁精神的伟大。顾教授是当年西迁的老教授之一,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三秦大地。

“他知道此时国家正在发展工业,这里需要他,于是他带着全家老小搬到了西安。”卢秉恒表示,初到西安时,顾教授感到这里远不如上海,但是看见了许多在建的工厂,让他受到了触动,认为西安才是他该来的地方,帮助这些工厂建设,才是他要做的事。

卢秉恒一直强调的创新与实践,也来自于顾教授的深远影响。据卢秉恒介绍,为搜集机械加工的案例,顾教授带领助教走访一二十个工厂,用实际案例编写教材,证明了其中的理论,最终,这套教材被全国一百多所院校采用。

“如今,我两个梦都实现了,我研究的3D打印技术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而我本人也被北京大学聘为了兼职教授。”站在舞台之上的卢秉恒不无自豪地说。他勉励莘莘学子牢记西迁精神,脚踏实地解决国家亟需解决的工程问题,在工作当中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

3D打印,增材制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