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综述
第一步:望利润
一看利润,规模、利润率、边际成本。
分析企业好坏,首先看利润,这是第一硬指标。
利润规模:企业利润的绝对规模是第一重要的指标,利润高的企业比利润低的企业好。
利润率:每销售一个产品获得的毛利是多少?如果很低,说明产品的可替代性高、附加值低,企业很难盈利。另一个是净利率,如果净利率不高,或者销售费用巨大、市场费用巨大,说明商业模式不够高明。
边际成本:如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边际成本会大幅度降低甚至趋零,是高明的商业模式,反之,说明商业模式不够高明。
二看收入,规模、结构、增长率。
如果企业没有利润,再看收入情况。
收入规模:对照过去36个月收入曲线图,看收入规模,规模大的是好公司。
收入结构:如果收入来源于经常性收入,是可复制的收入,则收入的稳定性和含金量高。
收入增长率:如果收入年对年、月对月高速增长,是好公司。
三看用户,增速、粘性、规模。
如果公司既没有利润也没有收入,再看用户情况。
用户增速:好的产品,一定是用户增速快的,互联网产品有一个说法,如果用户不是呈几何级数裂变式增长,说明产品不够“爆品”。
用户粘性:用户粘性低,说明产品不是用户的刚需。
用户规模:一个是潜在用户中多大比例成为了用户,比例越低越说明产品不是用户的刚需;另一个是用户的绝对规模,互联网产品,如果没有一百万以上的用户规模,是很难规模盈利的。
信息维度 | 调查目的 | 获取方法 | |
企业概况 | 成立历史 | 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便于对其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判断。 | 查阅公司网站 查阅公司宣传资料 公司现场实地勘察 |
企业规模 | |||
行业特点 | 了解所处行业的生态链、竞争态势及本企业的竞争地位。 | 查阅公司网站 查阅行业研究报告 主要业务骨干访谈 | |
股东结构 | 了解本企业的决策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 | 查阅公司章程 查阅公司组织架构图 公司主要领导访谈 | |
运营状况 | 了解企业的基本运营状况,便于对其发展阶段和生存状态进行判断。 | 查阅公司近3年财务报表 查阅公司近3年年度总结和计划 查阅公司近3年的年度经营大纲 | |
利益相关方评价 | 客户评价 | 了解公司在客户中的印象,以了解公司在市场中的形象。 | 客户抽样调查(按关键客户、一般客户、老客户、新客户等类别进行抽样) |
员工评价 | 了解公司在员工中的形象,以了解公司内部的凝聚力。 | 员工抽样访谈(按公司领导、中层和基层进行抽样) | |
股东评价 | 了解公司在股东中的印象,以了解股东的诉求对公司战略的影响。 | 股东抽样访谈(抽选能够影响公司战略决策的股东代表进行访谈) | |
合作伙伴评价 | 了解公司在合作伙伴中的印象,以了解公司所在生态链的分工和地位。 | 合作伙伴抽样访谈(按合作伙伴类别进行抽样访谈) | |
同行评价 | 了解公司在同行中的印象,以了解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 抽取几位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同行或竞争对手进行访谈 | |
运营状况 | 营业额 | 了解公司短期财务指标的表现,以了解公司的短期生存能力。 | 阅读公司近3年的财务报表 |
利润率 | |||
现金流 | |||
客户满意度 | 了解客户及员工对公司的认可度,以了解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调阅公司近3年的客户满意度报告及员工满意度报告;如果没有的话,进行针对性的满意度调查。 | |
员工满意度 | |||
其他指标 | 了解公司在质量管控、项目管理、产品研发方面的表现 | 调阅公司近3年的质量事故报告、客户投诉处理、项目例会纪要、产品评审报告等资料 | |
业务组合 | 了解公司的业务组合情况 | 公司价值链分析 SWOT分析法 波士顿BCG矩阵 | |
企业文化 | 形象建设 | 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特别是制度执行情况、员工对公司战略的认知度,等等。 | 企业文化调查报告 |
价值观体系 | |||
制度和行为规范 | |||
物质文化 |
从企业概况、利益相关方评价、业务组合、运营状况、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以利于问题的进一步分析。
问题分类 | 原因分析 | 理论依据 | 理论要点 | |
运 营 | 市场 | 缺乏找到目标客户的有效手段 | STP营销理论 4R’s营销策略组合 水平营销理论 |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 关系营销 合作伙伴渠道营销 |
没有找到有价值的客户 | STP营销理论 定位营销 | 客户定位 产品定位 | ||
品牌和产品没有溢价 | 4V’s营销策略组合 | 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 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 | ||
研发 | 产品的平台化和扩展性不足 | IPD集成产品研发 | 平台化和标准化 | |
产品的成熟度不高 | 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 | 基线管理 配置管理 | ||
质量 | 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失效 | 德鲁克:有效管理理论 CMMI 能力成熟度模型 | 为成果而工作 过程管理 | |
计划 | 项目计划管理不科学 | 德鲁克:有效管理理论 计划原理 控制原理 | 管理者应努力提高时间的利用效果 承诺原理和灵活性原理 控制点原理和例外原理 | |
战略 | 不清晰的公司战略 | 战略管理 | 战略地图 |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建设欠缺 |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 阿米巴经营 | 适应性、参与性 阿米巴经营哲学 |
第二步:闻产销
企业诊断的第一步“望”,是对企业的一个整体评估,如果企业利润情况良好,或者没有利润但收入情况良好,或者既没有利润也没有收入但是用户情况良好,说明企业“健康”,剩下的“闻问切”就是“常规体检”寻找“隐患”;如果企业的利润、收入和用户情况都不理想,说明企业“病了”,剩下的“闻问切”就是寻找“病根儿”。
四看产品,成交难度、用户体验、产品完成度。
大部分公司的失败是因为产品失败,大部分产品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抓准用户的刚性需求,用户的刚需是一个方位而非一个方向,必须精确地抓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没有抓住需求,管理者很容易发现问题,最可怕的是抓住了需求但没有抓准,管理者很容易被迷惑为需求没有问题……就如同电话号码如果少了一位数,大家都能发现打不通是因为号码错了,但是如果号码只是错了一位数字,就很难发现是号码错了。
好的产品,一定是抓住用户刚需点的,具体表现一定是产品成交难度低、用户体验好、产品完成度高。
成交难度:抓住了刚需的产品,用户一定是愿意付费的,好的产品,一定是成交难度低的产品,目标用户一旦看到产品,就有购买冲动,而那些需要反复推销,甚至讨价还价才能成交的产品,都说明产品有需要完善之处。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产品的一票否决权,产品的用户体验不好,轻则相当于漏盆舀水,所有的投入和努力都会大打折扣,事倍功半,重则直接导致企业失败。好的用户体验应该是小白用户、不假思索、流畅使用。
产品完成度:这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产品是有完成度的,完成度低的产品,推广起来事倍功半甚至会失败,只有完成度高的产品才能成功。产品的完成度可以分为三个级别:产品级、商品级、品牌级。
产品级的产品,指具备了功能和性能,带给了用户物质层面的满足;商品级的产品,指在产品级完成的基础上,增加了展示、交付等环节的设计,提供了完整的用户体验,带给了用户心理层面的满足;品牌级的产品,指在商品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品牌影响力,带给了用户精神上的满足。以智能手机为例,具备触摸屏等硬件的智能手机,是产品级的产品,具备丰富的应用商店的智能手机,是商品级的产品,最新款的苹果13,是品牌级的产品。
产品完成度低,是所有企业经营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这方面的似是而非,是失败之源。
五看销售,持续销售、销售加速度、可复制的销售方法。
如果产品没有问题但收入和利润不理想,一定是销售出了问题,就要分析销售环节,现实中,往往最畅销的产品并不是最好的产品,而是最会营销的产品。
持续销售:正确的销售方法,一定是可以让用户“应买尽买”的,不依赖某个具体的销售人员,形成常态化的持续的销售。对管理者而言,如果对于未来的销售是不可以预测的,或者高度依赖于某个销售人员的,都说明销售存在问题。
销售加速度:正确的销售方法,一定是有销售加速度的,因为老用户会带来新用户,用户规模的扩大也会影响潜在用户产生购买欲望,如果没有销售加速度,要么是产品有问题,要么是销售方法有可优化之处。
可复制的销售方法: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对于企业而言,首先是做出一个有人愿意买的产品,然后就是找到一个可复制的销售方法,没有可复制的方法,企业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如果没有可复制的销售方法,销售不可持续,企业不可能成功。实际上,市场营销(4P)的本质,就是设计一种可复制的销售方法。
第三步:问一把手
六看一把手。
企业的天花板是一把手,一把手决定企业的成败,尤其是初创公司,和一把手更是密切相关。
只有具备“成功范儿”的一把手,才能打造一家成功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胜任的领军人物,不管企业如何资源独特甚至占有先机,都不可能成功,手握一手好牌然后把企业做得稀巴烂的大有人在。
诊断企业,不管前面几个方面有没有问题,都要审视一把手是否堪当大任。
我认为一把手必须是“三好人才”和“三有人才”,“三好”即好品德、好才华和好心态,“三有”即有态度、有能力和有素质。
第四步:切现金流
七看现金流。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现金流紧张甚至面临断裂的企业是重症病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时刻关注公司的现金流,根据公司每个月要消耗的成本和费用,测算现有现金能够支撑的时间,而且在测算时,对于收入要按照最低可能预测,对于成本和费用要按照最大可能预测。
原则上,如果在没有一分钱收入的情况下公司的现金不足以支撑18个月的最低成本和费用,则公司的危险系数比较高。对于这样的公司进行杯水车薪式的投资,是风险最高的选择。
以上是我总结的企业诊断四步法,层层递进,由表及里抽丝剥茧,可以把企业分析得清清楚楚,就如同中医的望闻问切一样,是企业诊断的方法论。
诊断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