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雷达

汽车行业:软件定义汽车 激光雷达开启量产元年

来源:东吴证券2022-03-22 我要评论(0 )   

特斯拉选择视觉为主的感知路线,而以Waymo为代表的企业选择Lidar为主的感知路线。大部分主机厂均规划选择以Lidar为主的感知路线。由于不同传感器优劣势各异,多类传感器...

特斯拉选择视觉为主的感知路线,而以Waymo为代表的企业选择Lidar为主的感知路线。大部分主机厂均规划选择以Lidar为主的感知路线。由于不同传感器优劣势各异,多类传感器融合方案是主要的感知路线。激光雷达具备可绘制高精度地图、准确检测获取位置、距离和速度信息等优势,是未来实现智能驾驶感知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Lidar将在扫描方式(机械→混合/纯固态)、测距方式(TOF→TOF/FMCW)、发射器(EEL→VCSEL)、波长(905nm→1550nm)、接收端(APD→SPAD)等方面不断升级。

  2025年全球Lidar超百亿美金市场,感知硬件先行

  Lidar主要应用于汽车、车路协同、服务机器人等领域。随着robotaxi商业化逐步落地,各车企纷纷规划下一代车型首次量产搭载激光雷达,车路协同、服务机器人等进展迅速。经我们测算,2020年全球汽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为8.2亿美元,随着高级别智能驾驶加速渗透,到2025年市场规模达89.4亿美元,CAGR为+61.3%;到2030年将达178.3亿美元,十年复合增速+36.1%。在车路协同和服务机器人方面,重点参考禾赛科技数据,2025年全球车路协同用Lidar市场规模超45亿美元,2019~2025年CAGR为48.5%。202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用Lidar市场规模达7亿美元,2019~2025年CAGR为57.9%。国内市场,重点参考沙利文研究数据,2025年我国Lidar市场将达到43.1亿美元,较2019年CAGR达63.1%,其中,车载领域即无人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是主要组成部分。

  Lidar企业百家争鸣,率先量产或将具备先发优势

  在智能驾驶发展前期,为迎合Robotaxi企业需求,机械式高性能的Lidar企业竞争优势明显(例如Velodyne、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随着高级别智能驾驶加速渗透,具备体积小、性能强、低成本、符合车规标准的混合/纯固态方案企业竞争优势逐渐凸显(Luminar、图达通、Livox、华为等),原采用机械旋转方案的企业在激光器、接收端等领域技术储备优势仍可延续。创立之初以混合/纯固态路线和机械切换至固态路线的企业均有机会,率先量产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或将具备明显先发优势。

  行业观点

  我们看好“5G/AI技术进步+特斯拉催化”带来的新一轮自动驾驶行情。区别于2015-2016年,这轮行情不同点:1)软件取代硬件定义汽车,E/E架构升级成为关键已是行业共识;2)智能化接棒电动化,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军备竞赛焦点。L3级别智能汽车加速驶来,硬件率先搭载上车,2021年将成为激光雷达规模量产元年。我们看好激光雷达厂商及其产业链的投资机会。通过对各家企业的技术方案和产品进行对比,我们认为Robotaxi市场Velodyne、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相对领先;ADAS市场Luminar产品性能相对领先,Innovusion、禾赛、速腾、Livox、华为、镭神智能正加速追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雷达汽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