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燚 大族集团副总裁、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总经理
人物简介
陈燚(曾用名陈焱),生于1972年,湖南衡阳人,1997年湖南大学机械系毕业,湖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产业教授、深圳大学客座教授。激光行业应用专家,中国光纤激光切割机创始人。
现任大族集团副总裁、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旗下有大族彼岸、大族超能、大族汉狮、沈阳大族赛特维机器人等四家子公司)总经理,兼任深圳市商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获得深圳市政府颁发的专业人才最高奖项“鹏城杰出人才奖”“深圳市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深圳质量十大领袖”“深圳百名行业领军人物”及“深圳机械30年风云人物创新创艺奖”等荣誉。
创业故事
对于大族激光也好、陈燚也好,过去的19年,真是一段“梦想照进现实”的历程。
陈燚清楚地记得,1998年3月,他根据特区报上的招聘信息按图索骥,找到了当时在华强北办公的“大族实业”公司,见到了老板高云峰。他递上一大摞大学时斩获的荣誉证书。看着高云峰一本本地翻阅,他看得出高云峰对自己印象不错。接下来的面试,两个人聊了4个小时,一半时间聊激光,另一半时间聊了不少共同话题。正当他心里有点暗喜这次求职胜算在握时,高云峰话锋一转:“你这个人挺优秀的,但是我现在公司很小,这个岗位前几天已招了一个人,如果再招的话,公司肯定养不起。”
挥手作别后,陈燚知道自己没戏了。过了几天,想想还是不甘心,又主动给高云峰再打了一次电话,又表了自己的心意。第二天,高云峰给他打来电话说:“行,你过来上班吧。”
到大族报到后,他才知道高云峰所言不虚,这个刚成立一年多的公司真的小——加上他一共10名员工;而且也是真的穷——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创业的启动资金即将告罄,为了融资,高云峰四处奔走,心力交瘁。陈燚说,若不是1999年深圳举办首届高交会给大族的融资带来转机,大族激光当年很可能就被市场经济的浪潮拍死在岸边了,更遑论后来的开疆拓土,拿到国内第一,以及扬帆出海,在全球的激光装备产业中确立领军地位。
简而言之,陈燚庆幸自己当初选对了地方——深圳。
背起行囊出湖湘
对于陈燚而言,命运的各种际遇总是环环相扣。
当年高考,他的分数达到了第一志愿上海交大的录取分数线,但由于计算机专业太热门,没被录取;调剂到第二志愿湖南大学后,因为超过录取分数线40多分,被编入了当时最强的机制931班。
4年的大学生涯,让陈燚不仅在专业及课外活动当中培养了较强的综合能力,也让他这个寒门学子在思维方式上经历了“破”与“立”。以前,他觉得自己比较内向,考上海交大是奔着自己将来成为一名研究型学者的方向,想着在性格上可以扬长避短;一到湖大,一位老师慧眼识才,发现他在写作上颇有才气,便引荐了他加入学生会当宣传干部,加上自己磨练演讲才能,恰恰是扬长补短。临近毕业时,陈燚还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与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在岳麓山下的爱晚亭畅谈“如何创新”。
在湖大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的经历,以及鼓励外出闯荡的湖湘文化,让当年的陈燚在毕业择业的三岔路口轻易就作出了选择:既放弃下乡挂职当副镇长、也不打算留校工作继续读研读博,而是笃定一个人背起行囊南下深圳,大步走向充满未知的前程。
到深圳后,陈燚先是进了一家国企。但他那一腔“到改革最前沿真正干点事情”的热情,在那8个月按部就班、寡淡如水的日子中开始消磨。唯一令陈燚觉得自己还算上进的是,他还保留着在校时的那种学习的劲头,有空就到书店去看书,啃英文的大部头技术专著。书店打烊后就在滨河大道旁的草地上继续看,到晚上10点多才意犹未尽地回到出租屋。
为了从国企了无生气的环境当中自我突围,当时陈燚除了去大族面试,也曾去华为以及一家港资企业应聘,在他心目中,“做激光挺有意思的”。对大族的第一印象最令他念念不忘,果然有了回响——高云峰不仅录取了他,而且在试用期结束后,在初出茅庐的新人和经验丰富的老手之间,把陈燚继续留用而裁掉了后者。这既出乎陈燚的意料,而又令他感恩至今:“从那时候起,我一直没有离开大族。”
单枪匹马闯福建
讲起大族在上个世纪末如何渡过资金寒冬时,陈燚用“这个故事一匹布那么长”来形容。陈燚说,自己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而且从2000年开始就外派福建,尽管他心细并善于察觉微妙变化,但是高云峰这位硬汉作为创始人,不动声色地扛下了所有困难。即使在步履维艰之际,高云峰也很少在众人面前流露出灼心的焦虑和煎熬。后来陈燚听高云峰讲起,才知道大族当年融资无门,所幸在高交会上“一炮打响”,让激光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并迎来高新投注资渡过难关,在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后回收股份。
陈燚去福建也是一个电话就定下来的。他记得那天是2000年大年初六,高云峰在电话里说:“你也做了半年的技术工程师了,想派你去福建当业务经理。陈燚没有犹豫,马上答应了。实际上,他心知这是一个其他业务员不愿意去的地方,够基层,啥基础都没有,离深圳又远,心想自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
那一年的2月份,陈燚带着5万块钱去福建开始打拼,那边以生产皮带扣而闻名,需要激光打标机来打成品上的花纹。直到5月份,钱快用完了,陈燚才成功地卖出了第一台机器。但是陈燚接下来的业绩让人大吃一惊。他记得,“在泉州、石狮有4家皮带扣商,占据了全球皮带扣70%以上的份额,仅在这一个领域,我们就销售了几十台激光设备。我那时一年能销售100多台设备,也是第一个用集装箱装设备去卖的业务人员。”
这不仅是运气那么简单,陈燚在摸爬滚打中总结出一套“销售方法论”:把自己变成一张“名片”,把为客户创造价值摆在首位。
以卖出第一台机器的经历为例,陈燚一开始也是奔着卖设备上门拜访客户,一看对方家里都已经有了几台机器。最先陈燚想说服客户增加设备,对方不为所动。陈燚见状,于是换了另外的方法——之后天天去客户家喝茶,也不提卖机器的事,就陪对方海聊,让客户认可以及信任自己。
“一来二去熟了以后,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他当时买有3台我们竞争对手的设备,在他工厂订单量上来之后,还需再添置设备。于是,我知道机会来了,当机立断,不惜一切代价把他拿了下来。”陈燚说,等设备进厂后,与竞争对手的设备摆放在一起同台PK,相比之下就知道了自身设备的不足。他迅速调来工程师研究对手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设备的性能超过了对手。“因为拿下了该区域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客户,市场得到大力巩固。从此以后,对手在该区域再也没卖过一台设备。”
在福建8年,陈燚已经记不得有多少酸甜苦辣,“很多时候都在迎接不同的挑战,我总是向高总(高云峰)看齐,无论前一天多么濒临崩溃,睡一觉第二天起来,又感觉到阳光是那么灿烂。”
临危回深挑重任
按理说,在一方市场勤勤恳恳“耕种”8年之久,以大族的品牌和技术实力,陈燚大可以在福建安逸地“收割”多年的劳动成果。但是2008年高云峰一召唤,他又义无反顾地回到深圳。
时值金融危机期间,大族内部作了调整,当时的切割事业部(钣金装备事业部前身,现已发展成为智能装备集团)在经营上问题重重,业绩一落千丈,高云峰不得已,只能临时换将,召回了陈燚。为了方便照顾妻儿,陈燚倦鸟思返,而且想继续挑战自己,就把这个“烫手山芋”接了下来。
其实,当时很多人劝他。“这是一个烂摊子,你都在江湖上积累了这么多年,业绩上都是数一数二了,何苦跳这个‘火坑’?”其实,陈燚当时心里也没底,为了甩开膀子干,就自己划了一个时间线——两年,“两年之内,如果没有明显的起色,我马上走人”。
走马上任后,陈燚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实际问题的严重性及解决的困难程度——销售不到1个亿,亏损达七八千万,积压库存折算后1个多亿。按照高云峰这一轮的排兵布阵,当时的部门总经理要为陈燚保驾护航,作为副总经理的陈燚负责实际运作,按照高云峰的说法,要把“大小王都拿下来”,“如果这块业务再搞不好,就不搞了”。
激光切割机是大族的高端装备,如果陈燚他们当时没有咬牙突破,大族有可能真的会“壮士断腕”,很难说还有没有今日江湖的“一哥”地位。陈燚当时压力大得整整两个月都辗转难眠。
想清楚后,陈燚决定挥动改革的“三板斧”:第一,整合业务,将预付款从原来合同额的30%提高到70%;第二将市场上有问题的机器召回来,不惜代价修好,重塑市场声誉;第三,在人事制度上进行整顿,不允许员工自己私下搞业务、兼职,还得按时提交工作报告。
个别措施当时还引起了内部哗然,例如业务员纷纷反对提高预付款,辩驳说:“一台机器上百万,30万都卖不出去,搞70%谁还会来买?”陈燚不由分说:“这是军规,一定要推。”对于当时层出不穷的阻力,铁了心要“拨乱反正”的陈燚就是说一不二。
在内部开始清库存时,虽然库房里的机器都靠真金白银才生产出来的,但是卖不掉,“这样‘败家’虽然很心疼,但没用的东西只能报废掉”;为了求精,陈燚把原来林林总总的几十款产品,挥刀一砍,只剩下五款;与供应商谈判,对供应品质提出了高要求,同时给承诺供应商及时付款,重新建立了一套与供应商互信、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体系。
清理历史遗留问题、顶层制度设计、抓产品生产……事情一桩接一桩,纷繁复杂,令陈燚应接不暇。那段时间,他总是最早到办公室,差不多也是最晚离开的。渐渐的,业务有了起色,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陈燚并没有裁掉原先的管理团队的任何一个人,大家对他心服口服。大族集团董事长高云峰也把这一切看在了眼里,始终作为强大的后盾支持着陈燚。
出国发现新商机
总结扭亏为盈那一役,陈燚有两个感受:创新,往往是走投无路的时候被逼出来的;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最大的作为应该是把流程和制度建起来,把向上的文化氛围营造出来,把人才培养出来,让团队离了你也能正常运转下去。
兢兢业业大半年后,到了2009年,陈燚感觉自己能稍微放手和松一口气了,就决定到国外去看看。他没想到,没想到在俄罗斯的一个业内的展会上发现了关于光纤激光切割的市场契机。当时,国内的学术界对光纤是否能用于切割,还是存疑的态度,但是陈燚凭借自己十几年的从业经验,感觉是大有可为。接着陈燚又去了德国,谈下了在光纤激光切割方面研发的合作伙伴。陈燚信心满满地回来,并且立即组织人员研究高功率光纤激光集成应用的可能。
尽管填补了国内的市场空白,但“1.0版”光纤激光切割机并没有成为爆品。这一次,陈燚又遇到了当年在福建遭遇的场景:这种新品故障率比较高,可靠性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同行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陈燚不慌不忙,他知道客户最在乎的是价值。他说:“一台机器100万,坏100次都无所谓,我能修,只要一年能为客户赚回100万,客户当然愿意买;另外一台机器如果一年只能赚50万,再稳定又有什么用?”
陈燚同时抓紧了技术上的改良和革新,从随后推出的“2.0版”到今天的“5.0版”,大族的光纤激光切割机每一代的性能都跨了一个台阶。到今天而言,其技术含量和水平不仅在行业内领跑全国,而且已经位于全球的前列。最令陈燚骄傲的是,当年的“1.0版”就是纯粹模仿,“2.0版”自主研发加一部分模仿国外同类产品的痕迹,“4.0版”基本上都是别人模仿大族了,而其中核心技术之高精尖,还真的不是想模仿就能模仿到的,因为那是大族团队经过多年磨砺打造出来的。
今时今日,大族激光在行业的领军者地位、难于超越的产品市场占有量、充裕的资金以及在战略上的运筹帷幄,让很多人认为陈燚可以闲庭信步了,但陈燚却说:“被别人竞相模仿不就等于拿着鞭子抽我么?不当‘第一’就容易为别人做嫁衣,我只有拼命往前跑,对不对?”
其实带头跑在前面的是高云峰。制造业与资本运作有喧嚣也有寂寞的A、B面,从1996年创立大族至今,一路上有过萧瑟寒冬,也有过春暖花开,在陈燚眼中,高云峰的这一路体会比自己深刻得多,并且将实践、勤奋当作乐趣。“他早上九十点就从香港过来,每天晚上九十点才回去,天天在思考,他缺钱吗?缺江湖地位吗?缺名气吗?……什么都不缺,他为什么还要这么操心?实际上,他在享受不断征服自己的过程。”
当被问及“那你是怎么想的?”他对这个问题想了几秒,眼睛笑成了两道弯,说:“大族现在一万多人,我就是其中一分子。我希望自己当好一名‘工匠’,当好职业经理人,好好做事,继续创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