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出台12项措施,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激光制造网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南方日报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紧密相连,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月11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提出,大力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互促互强,打造优势产业链条、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到2027年,建设20个“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培育100个销售额亿元以上的电商品牌。



今年推动4000家细分行业

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科技服务、设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质量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等。


为推动制造业与科技服务融合,《措施》提出,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先使用后付费”模式,降低企业应用成本和试错风险,对工业企业利用购买的科技成果开展技术改造或增资扩产,按规定享受省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


围绕集成电路、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广东将推动制造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设一批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到2025年,建成30—50家省中试验证平台;到2027年,现代化中试验证平台体系基本建成,中试公共服务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工业设计在产品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措施》提出,支持引导制造企业重视和加大工业设计投入,以设计引领消费和制造。持续深化工业设计赋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应用工业设计,加快设计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到2027年,新增培育200家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措施》提出,支持人力资源机构积极服务制造业转型发展需求,加大对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集群人力资源服务保障力度,积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打造人才引育平台。


在推动制造业与质量服务融合方面,《措施》提出,深入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围绕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链持续打造一批质量稳链强链标志性项目,推进一批质量管理公益推广试点。到2027年,重点推进17条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建成18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


如今,物流业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业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服务。《措施》提出,构建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网,推动快递业广泛覆盖制造业环节流程,培育一批类型多元、各具特点的融合发展典型项目。到2027年,培育200个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广东还将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生产服务水平,打造一批融合转型试点示范,形成推广一批端到端的集成式服务产品。到2025年,推动4000家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到2027年,培育7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00家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综合利用或环保装备规范企业。



到2027年打造形成

10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广东制造业规模大,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巨大。在此背景下,服务贸易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至关重要。


跨境电商规模稳居全国第一的广东,积极推动制造业与电子商务融合。《措施》提出,重点聚焦电子信息、家电、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试点。到2027年,建设20个“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培育100个销售额亿元以上的电商品牌。


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方面,广东推动制造业向“制造+服务”转型、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措施》鼓励制造企业或服务企业面向工业设计服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方向,提供特色化、专业化、高效化的增值服务。到2027年,累计培育1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


《措施》还提出,要培育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包括做强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做大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做专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做优共享制造平台等。到2027年,培育10家具备全国影响力的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


围绕“万亩千亿”园区载体,广东计划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体系。到2027年,将打造形成10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其中,广州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商贸物流、科技金融等领域打造区域性、全国性服务平台和服务中心,形成25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深圳打造国际供应链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服务基地,形成3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佛山则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设计高地,形成15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东莞围绕制造业集群发展和专精特新发展,形成1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惠州聚焦智能网联、新型储能、超高清显示、鸿蒙生态等领域,形成1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珠三角其他地区则大力发展具备区域辐射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面向当地产业需求打造特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当前,广东服务业融入全球服务网络步伐加快。广东将充分依托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国家重大战略平台,携手港澳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比如,支持横琴联动澳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性品牌展会和产业主题展会,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支持前海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和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化金融业开放创新,谋划布局人工智能、规划设计、文化创意等新一批集聚区;支持南沙构建“一核引领、多区联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推动航运服务、科技服务、特色金融、国际贸易、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支持河套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协同香港联手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研发服务、测试验证、中试转化平台,推进粤港检测认证合作,积极建设深圳数据交易场所、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

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

一图读懂↓↓↓

Image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南方日报


申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