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金属钣金新闻

我成功进行陆基反导技术试验

星之球科技 来源:钱江晚报2014-07-29 我要评论(0 )   

7月23日晚上,中国国防部网站出现了一条简短声明,宣布当天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反导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八一建军节前夕、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

       7月23日晚上,中国国防部网站出现了一条简短声明,宣布当天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反导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八一建军节前夕、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这一消息尽管寥寥数语,却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继2010年1月11日、2012年9月11日、2013年1月27日以后,中国官方公开宣布的第四次成功进行的陆基反导技术试验。

 

  耐人寻味的是,前三次试验国防部的措辞都是“陆基中段反导”,而这次少了“中段”二字,同时,没有前三次那么频繁的民间目击报告。军情观察者做出猜测分析,这很可能是一次大气高层反导拦截试验,其模板是美国陆军THAAD末端高空区域反导系统。

 

  军事专家、二炮工程学院退役教官宋忠平接受钱报专访时表示,如果大气高层与中段反导拦截试验都获得完全成功,那么表明,中国有能力同时防御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中国的反导技术又获得了较大进步。

 

  军迷猜测——

 

  或为大气高层试验

 

  本次试验,国防部发布的消息非常简短,这也勾起了外界强烈的好奇心,做出了种种具有浓郁猜测性质的分析。

 

  其中,航空航天港网站版主KKTT的分析显得逻辑相当严密。他的入手点,是国际上向飞行员通报因空中军事行动而产生禁飞区的NOTAM信息。

 

  从公开网络上KKTT查询到,7月23日有7条中国西部的NOTAM信息,横跨乌鲁木齐、兰州和昆明三个飞行情报区,关闭了4条东西向航线,建立了两个圆形禁飞区和两个长方形禁飞区。根据脱靶落区判断,这枚拦截弹的射程可达1600公里,拦截弹处于上升段,而靶弹已再入大气层,位于大气高层。

 

  值得注意的是,推测拦截区域距拦截弹发射点约170到370公里,很可能大大超出THAAD最大有效拦截距离(200公里)。

 

  军情观察员石豪认为,这很可能是由于大气高层拦截的高度,比大气层外的中段拦截低得多,因此地面可见范围就小得多了。“另外,之前几次试验在深夜进行,而这次试验时很可能太阳还没落山。阳光下远处的导弹尾焰,看不见也不足为奇。”

 

  基于此,多数军迷倾向于认为,本次是一次高层大气反导拦截试验。

 

  二炮专家分析——

 

  大气高层反导难度不输于中段

 

  “拦截弹道导弹分为三个阶段——上升段(助推段),大气层外的中段,以及末段(再入段)。其中,打击刚发射处于上升段的敌弹道导弹效果最好,但也最困难,因此各国主要发展中段和末段反导。”

 

  宋忠平告诉记者,相对中段反导的太空真空环境,大气高层的飞行器时刻受到大气摩擦加热,航天器再入大气层遭遇的“热障”就是这回事。“对于反导拦截,这有利有弊。”

 

  “利有两点,一是热障能烧掉偏软的箔条、假弹头,减少对雷达的干扰,提高命中率;二是大气摩擦加热,使敌弹头载具红外特征一下子非常明显,容易被发现。弊也有两点,一是拦截弹使用的红外探测器受加热干扰,很难正常工作;同时,进入大气层后载具可采用气动翼面动作,进行机动规避,这就对拦截弹的机动性,以及制导系统的应变速度与精确度,提出极高的要求。”

 

  所以宋忠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气高层反导的难度不输于中段反导。“THAAD的导引头采用了侧窗红外凝视成像制导,配合新型冷却系统,才满足战术指标。”

 

  尹卓将军坦言——

 

  红外早期预警体系亟待建设

 

  在宋忠平看来,此次试验成功意味着,中国已成功解决大气高层目标精确探测与跟踪、末端战斗部机动变轨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侦察预警、快速反应、制导精度均获突破性进展。

 

  而著名军事专家尹卓少将也坦言,目前只是技术上试验成功,还需要稳定性,距离陆基反导技术的实战部署还有相当距离。从整个战略反导体系看,中国尚缺乏高轨的红外早期预警卫星体系,来随时监视全球弹道导弹的发射情况。

 

  洲际导弹发射时,喷出的火焰达数千度高温,持续4分钟以上,容易被天上的卫星探测到,并计算出关机点的参数,迅速计算出导弹落点,尹卓指出,这有利于反导体系早早做好迎击准备,大大提高拦截效率。“这一整套系统,还需要长时间的建设。”

 

  军情解析

 

  反导巨网

 

  从陆地伸向海空

 

  事实上,早在1980年代的里根时期,从名噪一时的“星球大战”计划,美国就已持续探索将反导体系延伸到海、空。至今,在海基反导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美国的海基中段拦截系统,以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装载标准-3作为拦截弹,其有效拦截高度大于200公里,防御半径600至 1000公里。对于射程不到3500公里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可实施上升段、中段和再入段全程拦截。

 

  由于装载于军舰上,这套系统能方便地进行全球快速部署,还有利于拦截战略核潜艇在水下发射的潜射弹道导弹。

 

  而在当下,中国也具备了近似的技术基础。

 

http://d2.sina.com.cn/pfpghc/9a6f4705f23745c4a94451022baf0bf5.jpg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海军最新锐的052D驱逐舰,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L波段远程搜索雷达。尤其是被称为“龙眼”的346A有源相控阵雷达,其矩形阵列面积非常大,配合中国不输美国的尖端雷达技术,对空探测、跟踪距离和识别能力应有巨大提升。

 

  更值得注意的是,052D装备的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其发射筒直径比美国的MK41大出一大圈,甚至比最新的MK57都大,足以垂直发射尺寸庞大的红旗-19反导拦截弹,成为海基的大气高层乃至中段反导武器平台。

 

  反导平台的另一大发展方向是空基,其方法之一,是在大飞机上安装最有名的科幻武器——激光炮。

 

  激光以光速输送强辐射,几乎不需要射击提前量,转移火力灵活、迅速,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是导弹最可怕的天敌。从1990年代起,美国开始研究把激光炮装到飞机上,用来拦截上升段的敌弹道导弹,这就是ABL机载激光导弹拦截系统。2012年,美国导弹防御局宣布,波音747载机搭载的ABL在飞行中对一枚液体燃料洲际导弹进行了攻击。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