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德、美、日制造业新战略较量

星之球科技 来源:先进制造2015-03-06 我要评论(0 )   

在市场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企业实力显著提升,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目前正在试图组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  德

       在市场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企业实力显著提升,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目前正在试图组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

  德国制造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独具特色

  在欧洲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德国的制造业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德国虽有宝马、奔驰、大众、博世、西门子、巴斯夫等世界知名的大型全球化企业,但被视作“德国制造业优势的象征”的却是“独具特色的德国中小企业群”。

  2013年日本通商白皮书对德国的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总结如下:“企业战略特点”主要为在竞争激烈的领域对优势产品的竞争力作进一步深化;更重视品牌效应和质量的取胜,虽身为中小企业,但在产品创新和研发方面投入的精力以及资金比例完全不亚于大型企业;同时积极推行出口和向海外发展的全球化经营模式。企业在全球化中主要拓展其优势领域。在企业性质方面,这些企业多数为B2B模式,而且很多都是在地方扎根的家族式经营企业。

  屏蔽此推广内容支撑德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制度和环境的要素主要包括双重教育机制、资金筹措、研究机构和大学、在外工商联合会和政府扶持等。

  德国企业的强大,不仅因为其经营战略上的特点,经济政策和工业政策也起到了相当的效果。施罗德政府实施的结构改革以及1999年引进欧元和欧洲统一市场的诞生成为推动德国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宏观因素。施罗德政府和默克尔政府不断下调法人税,对失业保险等待遇优厚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重新修改,同时动手进行雇佣制度改革。因此进入新世纪后,在发达国家的人均劳动成本多数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德国却得以维持在较低成本或者仅有少许增加。

  当前,德国“工业4.0”项目作为“高新技术战略2020”的一环已经开始启动,其目标是解决“综合工业”中的尖端技术研发问题。德国已将“工业4.0”定位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力图通过该项战略,提高德国在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两方面的国际优势,实现成为未来制造业技术领导者的目标。

  美国制造业回归政策促进制造业复兴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显著上涨,“利用亚洲廉价劳动力生产”这种商业模式正在逐渐消失。美国一批企业重新在美国启动制造和生产,形成“制造业复兴”的现象。美国页岩气革命成果以及奥巴马政府为了促进就业而推行的制造业回归等政策都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而以3D打印技术革命为代表,IT科技下新一轮生产技术革新正在发生。在美国,从国外转移回其国内的制造业生产基地正不断增加,而生产基地更靠近客户的目的地,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

  在企业将生产基地迁至美国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少国外企业。如德国的西门子的燃气轮机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生产,现已经将生产基地移交到美国南卡罗莱纳州。西门子此次转变主要针对该领域的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通过页岩气开发,美国已成为主要天然气生产国,西门子在此基础上强化生产体制的同时也在计划从美国出口产品。在美国旧金山等大城市,同样在计划进行新形势下的制造业复苏。美国加州制造技术咨询公司就此提出了未来美国将成为出口产品的生产基地的可能性,以及在美国像3D打印等新型尖端技术中心出现的可能性。

  一个充满活力的制造业对于增加就业、发展经济以及保障国家安全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回归尖端制造领域的领导地位方面,为此,美国政府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AMP),在2013财年中投入22亿美元的预算用于创新制造工艺、尖端工业材料研发以及机器人制造为主的尖端制造领域的研发。

  日本深入挖掘市场培养新型制造业人才

  与其他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相比,尽管日本在技术实力和产业集群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产业基础和全球化上远逊于其他国家,在企业经营能力上也不及美国、德国和英国。

  日本国内的工业正面临着多重困境,国内工业结构环境的恶化以及出生率下降等原因导致内需低迷,产业空洞化的担忧一直未能解决。因此,通过对以“制造业复兴”为目标的美国的具体对策和高成本结构的德国能够发挥竞争力的企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日本制造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深入挖掘市场,发挥硬件制造和零部件制造的优势,通过伙伴合作构筑高门槛的价值链,重视知识产权经营;创造新型市场(如医疗、护理、福利等领域);培养和保障适应新型制造业潮流的人才,重视培养工业基础学科(冶金、金属、电力工程、土木工程等)方面的人才;推进地区创新,促进校企合作,对分布密集的中小企业实施结构转变,强化产业集群化管理,计划建立联结国内外产业集的双赢的地区间联合,并将此作为中小企业结构转变的工具,重新设计产业集群。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