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市场研究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竞争乏力 新政为企业加劲

星之球激光 来源:中国医药报2015-04-08 我要评论(0 )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收入约2556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收入约2556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06%。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年均增速连续多年在20%以上,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预计今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将保持高增长的发展势头。”该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赛迪顾问、中研普华等多家市场研究机构均预估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
  业内专家指出,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产业领域已得到充分发展,而高端产业领域亟待突破。
  高端竞争乏力
  “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短板’,严重制约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向更高、更好层次发展。”中投顾问研究人员指出,目前我国已经跻身为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并已成为世界医疗器械产业大国,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但是摆在面前的现实是,我国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由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水平较低、核心技术较少、品牌影响力小,导致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国内企业缺乏主动权和话语权。几车皮的国产低端医疗器械,可能不及国外企业一台高端医疗设备的利润高。”国家科技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国医疗器械发展质量亟待提高,亟须打破重数量、重产量的固有格局,转向重质量和重品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尽快扭转高端产品被洋品牌垄断的局面,逐步实现“中国创造”百花齐放的市场愿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去年公布的《2014~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约80%的CT机、中高档监视仪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超声诊断仪、磁共振设备、心电图机、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
  有关市场研究机构的调研情况显示,在近两年我国出口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中,GE医疗、飞利浦、日立等在华外资公司的产品占很大比例。本土企业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如卫生材料、一次性医用耗材、输液器、B超仪、呼吸机、普通手术器械和激光手术器械等方面,产量居世界各国前列,但是高端产品制造力不足。
  外资企业主导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致使相关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据媒体报道,进口高端设备在我国的售价可能达到其在原产国售价的3~5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看病贵”的问题。
  新政为企业加劲
  “发展国产医疗器械能促进进口设备降价。比如,原来CT造影剂没有国产品牌,价格很贵,后来有了国产造影剂,进口品牌就不得不降价了。如果不发展国产品牌,进口产品垄断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周纯武说。
  要发展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打破外资企业垄断市场的格局,提升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就必须打造出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近几年,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如《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等。去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遴选优秀国产医疗设备工作,不少国产优质高端医疗设备出现在第一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目录上。为改变长期以来医院高端医疗设备被洋品牌垄断的局面,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信部联合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最近,国家科技部就“数字诊疗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提出重点实施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四项任务。这一政策颁布后,无疑将为国产高端数字医疗器械插上腾飞的翅膀。
  “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产品附加值较高、利润空间较大的产业之一。综观全球知名医疗器械企业,其优势往往集中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这些知名企业拥有高、精、尖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科技部工作人员说,自2013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鼓励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有20多个,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给予产业大力支持,特别是对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等高性能医学诊疗产品的发展进行了专项扶持,以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研发热情被大大激发,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加快。去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23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上,上海联影一举推出11款自主创新产品,包括1.5特斯拉(T)超导磁共振、16层CT机、悬吊式数字DR机、96环PET-CT机等设备,以及磁共振图像后处理工作站、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等软件产品。其中,96环超清高速PET-CT机,以分辨率和扫描速度的双重突破,成为世界首创。去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第72届秋季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上,东软医疗推出自主研发的NSM-S15P 1.5T超导磁共振系统。该系统具有高均匀性、大视野等技术特点,可提供从神经系统到体部各器官的高密度多通道覆盖。
  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目前,像数字化平板X线机、64排CT机、高端彩超仪、1.5T磁共振系统、PET-CT机、植入性可充电双侧脑起搏器、心血管支架等一批高端产品,国内企业已经成功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一批前沿技术取得了先导性突破,医学影像等产业领域上呈现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演进的发展态势。
  打造综合实力
  “但是,从行业综合实力来看,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创新链和产业链不完整,政策措施不配套,应用环境不完善,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特别是先进数字诊疗装备目前主要依赖于进口,国民健康保障受制于人。由此可见,要真正形成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仍然任重道远。”科技部工作人员说。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毅新建议,将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列为国务院重大专项,建立行业垂直的支持途径。这样既可以释放技术,也可以避免盲目的资金投入。发改委和卫计委在价格招标和产品进入医院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促进增加创新医疗器械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出台民族医疗器械产业措施,打造产业群、产业链。
  北京普罗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罗永章呼吁,为创新医疗器械进入国家收费目录和医保目录设立绿色通道,取消各省区单独报价,由企业定价、政府备案。各省可以根据当地物价系统,严格选用医疗设备。
  业内专家表示,就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要形成国产高端产品的产业群、产业链,必须在技术、品牌、规模上都有突破。目前的关键任务是要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部分企业的引领,市场激励机制的形成,产生“鲶鱼效应”。一旦鲶鱼效应产生,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自然会像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使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真正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

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疗器械产业企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