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解决方案

激光扫描、水下机器人等保护古迹显神威!

星之球激光 来源:解放日报2015-05-26 我要评论(0 )   

“高科技”成为近年来上海文物保护的关键词。昨天,上海市文物局发布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水下机器人、激光扫描、无人机都出现在帮手名单上。

        从水下文物发掘到建筑遗产测绘,“高科技”成为近年来上海文物保护的关键词。昨天,上海市文物局发布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水下机器人、激光扫描、无人机都出现在帮手名单上。
  我国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丰富的内陆水域,自然演变令一些位于水边的居址、港口、墓葬等沉没于水中。如何让水下宝藏重见天日?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大学,引入机器人技术,提高水下考古的效率。去年9月,水下机器人联合声呐系统完成淀山湖水下考古。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范杰介绍,淀山湖底堆积淤泥,水质浑浊,水下机器人经过近两个小时水下作业,对几个可疑点进行了排查,传回了较为清晰的视频图像信息。虽然没有找到古迹,但获得了大量勘探区域的声呐和视频图像信息,是利用水下机器人考古的有益尝试。去年11月,沪上水下考古团队再度对横沙岛水域发起挑战。通过母船搭载声呐设备,对水下可疑点进行扫测,发现一艘长约73米、宽约12米、高出泥面约4.5米的沉船。该沉船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水下体型尺寸最大的沉船之一。经文保中心专业人员查阅相关资料并比对,该船极有可能是我国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万年清”炮舰。范杰表示,若能确认,将对我国的近代史、造船史和海军史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高科技能发现水底潜藏的秘密,也不会错过文保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如果把建筑遗产的保护比作治疗,那么数据采集就像诊断。假如对建筑遗产的信息采集不到位,就会影响到对该建筑的判断,从而在修复中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说,在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家汇天主教堂的测绘中,就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工作人员把激光从发射器投射到建筑物表面,得到由上百万个点组成的空间点云,不仅可以在电脑上准确得到建筑高度等很难通过手工测量得到的尺寸,还可以对建筑中的雕像、柱头装饰等复杂的有机形状进行准确捕捉。“这些点云模型比照片更加翔实,成为徐家汇天主教堂的健康档案。”
  精准测绘也能为文物的保护开出最恰当“药方”。去年夏天,青浦麟趾桥发生一次严重撞击,导致桥面开裂、桥拱变形。该桥建于清乾隆年间,嘉庆年间重修,是一座长20多米的单拱石桥。近十几年来,该桥屡遭驳船撞击,但2014年这次撞击最为严重。研究人员发现,撞击的原因是原本满载的驳船在卸货返航时,吃水减少,左右船舷非常容易撞到桥洞。他们用无人机获取该桥图像,建立三维模型,得到危险程度的分布示意图并模拟桥体受撞变形的情景,为修复和加固提供了参考。曹永康表示,传统的结构变形模拟通常需要首先在计算机中手动建立三维模型,然后输入各种荷载参数。然而,历史建筑形态往往与上述基于理想几何形式的三维模型相去甚远。空中摄影测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设置GPS坐标点,无人机还可以自动按照规定线路飞行并传回图像,最后自动返航。
  随着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遗产保护中,如果你在街上看见头顶嗡嗡作响的无人机,别纳闷,它有可能正在采集建筑立面残损的图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扫描无人机文物保护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