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日要闻
“神光”装置通过国家级鉴定
星之球激光 来源:光学学报2015-08-18 我要评论(0 )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正在积极进行“神光I装置”国家级鉴定的准备工作,这台装置是进行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科学大装置。
1987年6月,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正在积极进行“神光I装置”国家级鉴定的准备工作,这台装置是进行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科学大装置。此前不久,我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组宋广礼先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中国激光的腾飞”一文也专门谈到了此事。
一天上午,上海光机所电话总机接线员告诉我,有北京来的长途电话,接听后得知是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打来的。王教授说,你们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那篇“中国激光的腾飞”文章我看到了,他接着问,谁告诉你邓锡铭是我国首先提出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这个概念的?我回答,大家都是这么说的。他又问,邓锡铭他也是这么说的吗?说完便挂断了电话。估计我的回话对方并不满意,往下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大约过了半小时,邓锡铭先生来找我,他说王淦昌教授刚才给他打电话,问他:“‘中国激光的腾飞’那篇文章写邓锡铭是中国首先提出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概念者,你敢不敢领受?”邓先生对我说,他从科技文献中了解到,1963年,苏联的巴索夫(N.G.Basov)和克罗欣(O.H.Krohkin)在巴黎召开的国际量子电子学会议上提出激光热核聚变理论。至于在我国,谁首先提出这种理论,他并不知情。“大概是由于1964年我在北京接受使用激光进行核反应研究任务,并在上海光机所开展研究,以致流传我是国内首先提出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概念者,这实属误传。首先开展的工作并不等同于首先提出的工作,首先提出一个科学新问题比解决一个科学问题要难出十倍、百倍,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汤斯而不是梅曼也是这个道理。前者是首先提出激光理论,后者是首先制造出激光器。”
“这么说吧,”邓先生接着说,“即将要进行鉴定的这台‘神光I装置’也是王淦昌教授提议建造的。”邓先生说,1977年,上海光机所建造了输出激光功率1011W的激光系统装置,并对充气玻壳靶照射实验获得了近百倍的体压缩,使我国的激光聚变研究进入了逐级论证向心聚爆原理的重要发展阶段。于是在1980年,王淦昌教授又提出建造脉冲激光功率为1012W固体激光装置的建议,称为“激光12号实验装置”。1985年7月,激光12号装置按时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中成功地进行了三轮激光打靶试验,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1986年夏天,张爱萍将军为激光12号实验装置亲笔题词“神光”,于是该装置正式命名为“神光I装置”。
最后,我与邓先生约定,由我写信给王淦昌教授,承认没有做仔细调查核实,以印象代替真相,文章报道的内容失实,并将刊登更正信,并望得到他的原谅;同时也请他把当年提出的设想寄给我们。不久,接到王淦昌教授的电话,告诉我们他在1964年10月份曾经写了一份题为“利用大能量大功率的光激射器产生中子的建议”,现寄来建议的副本(注:“激光”和“激光器”词是在1964年12月份出现的词汇,先前是称光激射器),《中国激光》杂志把它安排在1987年11月份这一期刊出,同时配发了编者按。邓锡铭教授也对鉴定资料做了一点修改,明确指出王淦昌教授在1964年独立提出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新概念,开创了我国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历史。此后,王淦昌教授与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索夫同时独立提出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新概念的消息便在科技界传播开来,王淦昌的名字与激光光惯性约束核聚紧密相连。而我与王淦昌教授也成了朋友,到北京开会或者办事,会到他在木樨地的家中拜访他;我们研究所出版的“中国激光”、“激光与光电子进展”和“光学学报”,编辑部每期也会寄送给他;我对激光研究有什么想法,也会与他交流。一次,他半开玩笑地说:你是犯了一个有价值的错误。这话意味深长,它终于还原了我国激光发展历史的一个真相。
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
在宇宙中,核聚合反应是星体发光的主要能源,比如太阳能够长期发光和发热,靠的就是核聚变反应。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等离子体球,它的主要成分是氢。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几千万摄氏度,在这种高温条件下,氢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同时释放出巨大的光能和热能。核合反应产生的能量巨大,而且这种核燃料又非常“耐烧”。根据科学家的估算,太阳拥有的核燃料还可以足够它继续“燃烧”100亿年。
这个情况带给科学家极好的启示,如果在地球上也建立利用原子核聚合反应的反应堆,人类也将得到一个巨大能源,不必再担忧能源枯竭了。地球上1升海水含有0.03克氘元素,据估计地球上海水的量约为1.38x1018m3,意味着地球上的氘元素储量约有4×1013吨。地球上锂元素的储量虽比氘少得多,但估计也有2000多亿吨,用它来生产制造氚元素,足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利用目前估算出的氘元素、氚元素和锂元素的储存量,通过核聚变反应得到的能量,将比全世界现有能源总量还大千万倍,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水平计算,足够供人类使用上千亿年,真可谓终于找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从根本上解决了能源问题。另外,核聚变反应能源是清洁能源,不产生环境污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 条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服务与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