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国际上通常用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来衡量机器人普及水平。目前,我国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为23台,日本、韩国则超过了300台。
据《2014-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显示,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世界主要国家都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机器人产业。美国发布了机器人发展路线报告,将机器人与互联网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欧盟启动了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我国也正制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与高档数控机床列为需大力推动实现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
我国对机器人需求将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人力成本上升,机器换人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长远看还能够节约成本。
近些年,我国的机器人需求大幅增长。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4年约占全球销量的1/4。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介绍,目前我国较大的机器人开发区、产业园已有30多个,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和机器人有关的企业已达上千家。
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
时下,我国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仅占约30%,且主要处于行业低端,高端机器人严重依赖进口。专家介绍,我国工业机器人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上。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成本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70%以上。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整体售价,这让国内企业很难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机器人产业的上游是核心零部件,相当于‘大脑’,该领域国内基本依赖进口。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也就是机器人的‘身体’。下游是系统集成商,目前国内95%的企业集中在这一环节。”曲道奎说,国内大大小小数百家企业在低端市场上同质化扩张。我国机器人产业迫切需要全面突破关键零部件与核心技术,夯实产业基础,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