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日要闻
汉诺威工业展观后感
星之球科技 来源:深圳市正弦电气2016-05-08 我要评论(0 )
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始创于1947年,是当今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盛会,被认为是联系全世界技术领域和商业领域的重要国际活动。自五年前该展会上德国政府主导展示了工业4...
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始创于1947年,是当今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盛会,被认为是联系全世界技术领域和商业领域的重要国际活动。自五年前该展会上德国政府主导展示了工业4.0概念之后,德国工业4.0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至本次展会,无论Siemens、SEW、Bosch、KUKA这些的德国本土大型企业,或是ABB,Danfoss,Schneider等众多传统工业巨头,还是诸多的欧美中小企业,多以实物或模型向参观者呈现数字化工业的各种解决方案。
人们可以看到智能生产线模型,可以看到机器人、传感器等反映工业4.0特点的硬件元素,也可以看到数据处理、智能控制等软件元素。
本届展会共有来自75个国家的5200家企业参展,其中中国参展商630家,数量仅次于德国本土参展商。但很遗憾的是,这些工业4.0类“高端”应用,或者是“大气”的展位,基本没有中国,甚至亚洲企业的影子。
笔者和众多到达现场的中国企业同仁闲聊,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中国展位只有一个“华为”,但是华为展示的内容大多为通信领域和能源领域的产品,与工业4.0相关产品甚少。大家传统认知中的国内工业龙头企业出现的很少,展示面积较大的多是电机厂,或是配套零部件厂商,极少个别厂家展出所谓的工业方案,在欧美产品的对比下形象暗淡。
今年是汉诺威工业展的“小年“,仅仅启用了一半的展馆,但此次的主宾国却是地球上另一个工业霸主——美国,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亲自前来为本土企业“站台”(去年是俄罗斯代表人普京前往),我们看到微软等传统意义上与工业不沾边的企业都推出了与工业4.0软件系统配套方案,利用有效的这些方案争取站到工业4.0的制高点。
此次展会除了感受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方案之外,现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现场中国人数占多数,和其它几个展商朋友简单分析了一下,中国参展商最多占四分之一,其余则都为参观展览的中国企业家或者政府人员,很多企业家是去探寻未来发展方向和合作机会,这个我们能猜到,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大部分政府官员都是被欧美大企业邀请去参观的,这意味着欧美等企业的工业4.0,很大的一个买主是中国政府,其背后的意义也许是另一种的探寻。
正弦电气作为国内老牌工业自动化方案提供企业,在国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口碑,是国内技术派企业的代表。我们此次参展,主要的展品都是在国内工业领域较为领先的变频器,伺服系统等,而国外企业在展示时,很少会以这类产品作为展示主体,更多的是行业方案性展示和定制的解决方案,我们展示的产品只是其整体方案中的执行环节,简而言之,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比较低,利润率也低。未来很有一个可能,老外们动嘴皮子,写方案定策略,再提供一个顶层的软件架构,然后国人们将其中所有执行部件落实,有点类似电脑制造业。
很早以前我们的联想长城学着IBM,惠普康柏造电脑,等学的差不多了,IBM把制造电脑这个利润率偏低的工序卖给了联想,然后去做方案。结果是虽然落实方案的过程中电脑仍然很重要,但仅仅是一个工具,而且是个传统工具,也就决定了其利润水平一定高不了,看看现在联想和IBM的利润报表就知道了。
其实在去年11月国内工博会,作为国内最高层次的工业展会上国内企业也展出了很多先进现代化的方案,但为什么这次没在德国展出,个人能想到的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是,国内的方案整体性差,大部分国内的企业都是在近20年成长起来,国外企业动辄百年,产品线不完整是难免的,在国内看到的先进方案可能很大一部分是用的国外的技术或者直接就是国外的产品。
二是,国内很多企业的成功是销售的成功,其产品的技术指标性能并不是很有优势,但这种销售的成功一到了国际市场很难复制,有些做的好的企业已经开始爬坡,但是更多的还在摸索。
三是,海外展出成本高,今年又是会展小年,企业在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情况下节省经费,国内的工业实体现在日子有多拮据,大家看看上市公司报表就知道了。
此次展会上,虽然看到了我们的很多短板和落后之处,但也看到了国内企业在整个世界制造地图上的位置。相比印度土耳其等大力倡导工业的非西方发达国家,其提供的产品还处于更低的一个层次,比如金属压铸件,我们的技术优势明显,此次参加展会的很多中国企业订单也是来自于此。另外,相比日韩等经济较发达工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他们提供的产品已经没有前些年那种追赶无力的感觉,有些企业甚至已经落到国内优秀企业的后面。
中国工业虽然在大的框架上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我们本土的工业完整性和市场巨大的容积可以给我们培养出很多专业性很强的具体行业,比如重工机械的发展就是跟随着国内基建市场成长起来的。
此次汉诺威展会,我们看到中国工控企业仍然和国外企业存在着巨大差距,在经历了工控行业快速发展的蓝海期之后,如何走出更加专业化的道路,摆脱工业4.0危机,是每个工控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 条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服务与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