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张宏霖介绍,根据国际第三方机构的统计和评比,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排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五。但根据我国现有的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各项产业政策的推进,他预计在短期内我国装备制造业将超过德国、日本和韩国,并将有更多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7月28日,全国海关信息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竞争力报告2016》。
装备制造业连续9年出口超过进口
报告称,2005年到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指数保持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0.072,一路攀升至2015年的0.0794,出口竞争力有了较大提升。报告同时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值也不断提升,2000年为140.76亿美元,2015年为2446.63亿美元,增长超过16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教授、公共管理学学院院长范黎波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向高技术领域迈进,以及适应全球消费市场的个性化制造将成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升级的重要路线。
高铁、电信、船舶出口抢眼
《报告》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在高铁、电信和船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出口抢眼。从产品上来看,以高铁技术为核心的轨道交通装备、以核电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装备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都已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热点和亮点。
其中,高铁建设领域,目前已和中国有战略合作协议或潜在合作意向的高铁计划累计达3.47万公里,占全球高铁建设计划规模的37.2%,其中“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高铁建设规模达到2.63万公里,占全球高铁建设计划规模的28.3%。
新兴产业和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报告》分析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和结构性的变化,从贸易方式上来看,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和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在贸易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接近持平。从产业依存度上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依存度已经超过进口依存度,从“由产品学习技术”到“出口技术产品”的发展过程,制造技术水平和贸易竞争力得到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由“大进大出”逐渐转向“优进优出”。2008年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超过进口,占比持续保持在5成以上。至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比重分别为46.03%和53.97%,出口高于进口7.94个百分点。
作为向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其进出口状况直接反映了国家核心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近年来全球经济状况转变,作为全球装备制造业第一大贸易国,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迅速攀升,部分产业“去产能、去库存”的任务仍然严峻;另一方面,周边新兴经济体的“供给替代”作用开始逐步显现,这一切都要求中国必须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的贸易方式转变,必须在新兴产业和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