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自妇女节诞生百余年以来,最初,节日庆祝对女性的尊重、庆祝对女性的爱,如今,节日发展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及社会各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当然,也包括妇女在科学领域的贡献。
说到这里,你一定想到了海蒂·拉玛、玛丽·居里、吴健雄等等杰出的女性科学家,而我想说,如果她们生活在中国,一定可以在今天得到“三八红旗手”这个荣誉称号。
值此佳节,小编整理出了几位获得过“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的光学界杰出女性科研人员以及她们对光学事业的一些感受,唯愿读者能领略她们的些许风采。
崔向群:2011年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大科学工程项目LAMOST完成时,一位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对作为项目总工程师的崔院士说:“向群,是因为你年轻,不知道害怕,才敢接这个任务,换我们都不敢接。”回忆往事,崔院士笑道:“那时我才明白,哦,一个人有了成就之后会背包袱。我的优势就是单纯、执着、没有包袱。我认为LAMOST原理上没有问题,肯定能做出来,就一门心思去做,没考虑到害怕。”
顾瑛:全国三八红旗手,2001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教授。
院士被视为我国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而顾院士申报院士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个人荣誉,她只希望激光医学这个学科能得到更多关注:“激光医学是交叉学科,需要有更多科学家的了解和支持。首次申报没想到会当选,只想为激光医学多呼吁,希望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与传统学科相比,我国激光医学起步于70年代,与国外差距不是很大。”
孙秀冬:2001年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微纳光学与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孙教授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简单的人。“在课题组里,什么意见都可以开诚布公地说出来,说出之后解决完了,也就都忘记了。”她不喜欢太复杂的环境,认为那样会让人感觉很累。
胡丽丽:2005-2006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13-201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每当回顾起在上海光机所的学习经历,胡老师便很感激导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放手。正是这样的求学经历让胡老师对科研有了自己的理解:“做科研和做其他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你可以思维活跃,一旦选择了一个课题,就要认真去完成,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老一辈科研人兢兢业业、追求科学技术的真谛、活到老学到老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迟 楠:2015-2016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我的从业心得就是兴趣驱动。美国光学学会2014年主席、斯坦福大学教授Prof. Philip H. Bucksbaum有次在复旦做报告时讲到选择职业一定要have fun,我非常认同。我对光学对光通信有兴趣,所以从事自己的职业就很快乐,这会增加生命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当谈到科研生涯中最开心的事情时,迟老师骄傲地说:“我觉得最开心的事情是学生学有所成。我在复旦带的第一个博士生,获得了IEEE PS student fellowship,是该奖设立16年以来中国大陆获奖的第一人,全球每年10人,今年又获得了马可尼青年科学家奖,全球每年4人。学生获奖比我自己得奖都开心,与有荣焉。”
她们是绽放在光学领域的铿锵玫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女科学家的魅力。
请记住,在科学领域,以及其它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女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