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席:姚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
刘蓉,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机械航空系教授
演讲主题:
司太立合金激光制造在耐磨中的应用
演讲摘要:
Stellite alloys are a range of cobalt-chromium alloys. It may also contain tungsten or molybdenum and a small (less than 3 wt%) but important amount of carbon. Therefore, Stellite alloys are generally strengthened by the precipitation of carbides in the cobalt solid solution matrix. Laser cladding with Stellite alloys has found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cross industries, for example, high pressure gas turbines, diesel engine valves, drainage plough blade, aerospace, deep drawing tool, mining support braces, hydraulic cylinder hardfacing, and stainless steel runners. Hardfacing of components may provide the best solution in situations where wear is localized or where the best material is difficult to cast. Various Stellite alloys and hardfacing processes enable producing a targeted coating approach to solve difficult wear problems. Laser cladding process offers many advantages to produce Stellite alloy hardfacing, which include minimal dilution due to low heat output, controlled energy supply possible, high heating and cooling rates for better microstructure, no tool wear, compact technology, providing superior results of hardness, homogeniety, purity, and microstructur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in producing desired Stellite alloy laser cladding. For example, Stellite 3 (30.5%Cr, 12.5%W, 2.4%C, in weight) with very high carbon content is promising for hardfacing material because of its high hardness and excellent wear resistance. It is commonly employed in severe wear conditions, for instance, it is a good candidate for the hardfacing of metaltometal sealing valves where high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are required, but it has a serious problem - cracking during laser processing, due to its extreme brittlenes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ttempt was made to create a mixed powder of major Stellite 3 with minor Stellite 21. Stellite 21 (27%Cr, 5.5%Mo, 0.25%C, in weight) has better ductility among Stellite alloys owing to its very low carbon content. It also exhibits good workhardening property from its cobalt solid solution since the carbide volume fraction of this alloy is very low. It was shown that no cracks and pores were formed in the laser cladding containing Stellite 3 (70 wt%) and Stellite 21 (30 wt%) on 316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This new alloy is expected to be applied for the sealing surfaces of valves.
个人简介:
Dr. Rong Liu is a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Carleton University, Canada. She received a Bachelor degre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in 1983; a Master degre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in 1990; a Master degree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from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Australia, in 1995; a Ph.D. degre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Deakin University, Australia, in 1998. She work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 as postdoctoral fellow from 1998 to 2000, and then joined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Carleton University, Canada, as assistant professor in 2000, promoted to associate professor in 2005 and full professor in 2012.
Dr. Rong Liu has established research programs in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as well as manufacturing of superalloys and their composit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Kennametal Stellite Inc. — the industry leader specialized in producing hightemperature wear/corrosion resistant superalloys and coatings, and with the Institute for Aerospace Researc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anada (NRC), since 2000. She received research funds from various programs of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NSERC) and from other sources including federal, ontario provincial grants and industry supports, in a total amount about $1.66 million. She has published 120 articles in journals an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he has also contributed a book chapter: Chapter 4 HighTemperature Wear/Corrosion Resistant Stellite Alloys and Tribaloy Alloys, in CRC Handbook on Aerospace and Aeronautical Materials,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July 2012. She is a member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ls (ASM), USA and a member of the Professional Engineers of ontario (PEO), Canada. She was awarded by Carleton University Research Works in 2009. She is also an overseas expert professor, award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in collaboration with Zhejiang Provinci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High-End Lase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傅戈雁,苏州大学教授
演讲主题:
激光熔覆空间成形异形结构的方法探讨与试验研究
演讲摘要:
现有技术中激光3D成形一般是对CAD模型进行平行分层,并采用均匀熔道的路径规划,对实体进行离散化堆积。 本研究所基于激光自由成形技术,提出非水平分层、非均匀熔道离散堆积思想,探索具有变高(宽)熔道、悬垂、空腔、扭曲等特征的空间异形结构3D成形方法工艺与控制。
个人简介:
傅戈雁博士,苏州大学激光制造技术所研究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激光增材制造,包括表面强化、修复、3D成形等。在中空激光光内送粉(送丝)成形理论与工艺等方向具有研究特色。
近年主持和完成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内外地方及企业项目十余项。主持项目曾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发表论文100余篇,SCI、EI收录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
徐国建,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演讲主题: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演讲摘要:
围绕激光增材制造装备、核心器部件、工艺组织及性能的研究成果,阐述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个人简介:
徐国建,出生于1959年12月,教授。 2005年4月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材料工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在名古屋大学期间被聘为副教授,在株式会社“LASER X CO., LTD”被聘为高级工程师,在日本期间参加了多项日本国家级重大研发项目(如:1.异种金属复合构造材料的激光-压接技术的研究及开发、2.最新激光利用生产成套设备及高强度高技能材料的开发、3. Al 合金板上的液相两层分离型Fe -Cu 系合金的激光堆焊技术、4.高质量固体激光远隔控制切割技术的开发、5.特殊激光冲击表面处理技术的研发、6.核电解体工程的激光水下切割技术的研发等),并是多个项目的主要完成者;在日本期间获得“日本溶解学会奖学赏”1项。 2009年1月回国,任职于沈阳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教授,继续从事激光技术的研发工作,参加了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项目,10余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2009年以来,在企业担任副总经理一职时,每年为企业创造约5000万元人民币的产值;到目前为止,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和EI检索;参加重大国际学术交流会议30余次;并获得日本国家专利1项,申请中国国家专利23项。 在2012年4月荣获了“沈阳市十大海外学子创业奖”,并获得了“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入选“2009年 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千人计划);2012年11月20日被聘任为“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防973项目)” 评审专家;2012年11月22日被聘任为辽宁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余勤跃,温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演讲主题:
直接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在表面改性与再制造中的应用
演讲摘要:
工业级大功率激光器类别中,半导体激光的电光效率最高,但光束质量较差,工业半导体激光器通常由激光阵列组成,通过传统的光束整形技术,光束质量有所改善,但受限于阵列本身的结构难以大幅度提高,多应用于熔覆、泵浦方面,而切割、焊接领域需由其泵浦的固体和光纤激光等做光源,其效率高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在工业加工中。
随着激光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制造难度的不断升级,迫切需要激光器输出大功率的同时具有高光束质量。另一方面低成本的激光器对拓展应用范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半导体激光器正是具备了这些潜在的优势,电光效率高,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一致性好,稳定可靠性高等众多优点,而然,目前半导体激光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光束质量差,工业用的半导体激光阵列光束质量更差,无法直接用于切割、焊接等场合,只能用做熔覆源和泵浦源,波谱集束技术利用色散外腔的反馈,锁定阵列发光点的波长,自动输出一复色光束。单阵列集束后的复色光束与阵列中单发光点的质量相同,而总功率却是各发光点的叠加。通过多阵列集束的组合,可以获得千瓦级工业半导体激光器,光束质量与光纤激光器相当,直接用于金属的切割、焊接和熔覆。
多阵列激光组合产生的半导体激光束,非常适合表面处理工艺,特别是经过波导匀化后输出的光束,在处理工艺中效果显著,激光器不易损坏,性价比很高,有望规模推广。
个人简介:
余勤跃,现任温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第九批国家长期创新“千人计划”专家,长期从事激光技术研究。
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仪系和物理系,后至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从事科研工作。所参与完成的项目有:“七五”攻关项目,激光铀同位分离中的光束合成传输及多程光学系统;“八五”攻关项目,激光铀同位分离中的光学传输自适应控制及光学工程系统;“九五攻关项目”,激光铀同位分离中的稳频染料激光器研究。
1999年赴美,首先在Apollo Instruments从事半导体激光光纤耦合及光纤激光器产品研发工作。2006年至2007年,在美国Intralase 公司从事LASIK 眼科治疗设备的研发。2004年,创办Laser Spectrum 公司,并从事半导体激光光纤耦合,超快激光产品开发。
2008年至2011年,与北京国科激光合作,并兼任首席科学家,同时出任国家重点工程“神光III”激光预放系统总设计师。
2012年担任温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后带领公司团队,从事半导体激光的波谱合束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先后推出了500W-4000W高亮度光纤输出半导体激光,3000W-8000W波导匀化直接输出半导体激光器。已申报、授权共计十多项专利。其中,超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技术水平国际领先。该技术大大地改善了半导体激光的光束质量,使得半导体激光可以直接用于金属的切割、焊接等工业场合。该项目的实施必将带动激光工业加工的革命,培养一批激光技术领域的创新领军人才。
张永康,广东工业大学教授
演讲主题:
激光喷丸校形及其工程应用
演讲摘要:
由于航空发动机支架结构复杂和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装配后存在很大的变形、疲劳寿命短,影响了飞机的安全性,其已成为我国研制某新型飞机的一个技术瓶颈,一直困挠至今。 本项目提出复杂空间结构支架激光喷丸长寿命校形的新方法,即首先反求测量其变形误差,然后通过激光喷丸逐点可控的方式施加一个反向残余应力场,产生反向变形,实现支架高效高品质校形。
个人简介:
张永康,男,1963年3月出生,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工学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工程系;理学博士后,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激光加工与检测、海工装备先进制造、激光冲击波强化、激光冲击成形、激光珩磨、非传统制造等方面的研究。
董世运,装甲兵工程学院再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教授
演讲主题:
激光再制造技术的理论和工艺方法现状
演讲摘要:
近年来,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激光器及其装备系统技术进步,材料激光加工技术在装备先进制造和再制造领域应用快速拓展。这也促使激光再制造技术理论和工艺方法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作者在介绍激光再制造技术内涵、工业应用以及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阐述了装备金属件激光再制造成形冶金规律、缺陷机理、热损伤机理及裂纹和变形机理等相关理论方面研究成果,介绍了激光增材再制造以及激光清洗前处理、激光冲击后处理与激光熔覆成形、激光焊接成形复合等多种激光再制造工艺方法,提出了激光再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人简介:
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学位。2012年-2013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激光加工研究中心作访学学者。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北京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一直从事表面工程、激光制造与再制造、无损检测评估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研项目等20余项。科研成果已获国家奖3项、部级科技奖6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撰写和参编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胡芳友,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
演讲主题:
激光焊接耦合超声处理对钛合金焊缝性能的影响
演讲摘要:
在对航空承力结构实施修理时,保持和提升修理结构的耐久性是十分重要的。为提升焊缝的疲劳性能,本文采用超声跨液固两态对激光焊接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对焊缝的硬度、冲击、拉伸、疲劳试验,获得了耦合焊接对焊缝性能的影响规律,工艺参数优化后,焊缝的疲劳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个人简介:
胡芳友,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航空结构修理教学与科研30余年,发表论文近百篇,20余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主要研究方向有:激光在线修理及其复合加工技术、复合材料结构快速固化修理技术、薄壁结构聚能切割等。
马文有,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主任
演讲主题:
激光熔覆和再制造专用金属粉末研究开发及典型应用
演讲摘要:
激光熔覆和再制造技术是以高能激光束作为热源,将高性能粉末熔覆于工件表面,提高材料的抗高温、抗氧化、抗磨损、抗腐蚀等性能。其中、粉末材料将直接决定涂层的冶金质量和力学性能,不仅要有优异的抗磨损、抗腐蚀、抗高温、抗氧化等性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单层、多层熔覆不开裂等工艺性能,对粉末的性能要求极高。本报告将系统介绍自主开发的高性能铁基合金粉末(包括自熔合金粉末、不锈钢粉末、专用打底粉末、液压支架专用粉末等),镍基合金粉末、钴基合金粉末,金属陶瓷复合粉末、纳米合金化陶瓷粉末等,测试了粉末的成型性能、裂纹敏感性及抗磨损、抗腐蚀等性能,给出了在钢铁、冶金、 石油钻探、矿石机械行业的典型应用案例,能够很好地满足产业化需求。
个人简介:
马文有,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激光制造研究室主任,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广东省 3D 打印产业创新联盟理事,广东省光学学会理事,主持广东省应用型科技专项重大项目、广东省重大专项、广东省产学研重点项目、广东省科学院重点项目 10 多项,撰写论文20 多篇,获授权专利 10 件。主要研究方向:激光 3D 打印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激光熔覆高性能粉末材料开发,激光表面强化关键技术及成果转化,开发了激光熔覆高耐磨 WC 金属复合涂层、激光合金化纳米陶瓷涂层,激光熔覆高温耐磨、耐蚀涂层等,应用于石油钻探,冶金轧辊、矿山机械液压支架等领域。
澹台凡亮,山东能源重装集团大族再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演讲主题:
激光熔覆再制造的大规模应用
演讲摘要:
激光熔覆技术已成功运用于工业中,这次的演讲将会专注于激光熔覆再制造技术以及目前主要的应用。
个人简介:
澹台凡亮现任山东能源重装集团大族再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矿山装备再制造技术研发、管理工作多年,致力于矿山装备激光再制造技术的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开发了矿用液压支架立柱表面激光熔覆技术、突破了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轴类零件表面加工技术及系统集成研究、激光熔覆材料以车代磨加工技术及其数控装备开发、煤矿机械关键零部件激光熔覆再制造工艺及装备的研究等多项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瓶颈,共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其研究成果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全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专利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于可鉴,利泽莱恩激光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经理
演讲主题:
高功率二极管激光器的最新发展及其应用
演讲摘要:
该演讲将就高功率二极管激光器的功率、光束品质以及配件和其他各种属性探讨其最新的发展趋势。此外内容还将涵盖高功率二极管激光器应用的最新领域,例如复合焊接、高速熔覆、增材制造最新应用以及30kW激光焊接应用。
最后该演讲还将对未来二极管激光器的发展及其应用做出展望。
个人简介:
于可鉴,男,1982年生于天津,2000年就读于天津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2002至2009年就读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主修应用光学与精密仪器,取得德国工程硕士学位。2010至今就职于德国Laserline公司,负责Laserline中国地区技术支持及激光器的销售工作。
杨高林,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讲师
演讲主题:
激光修复大型铸铁件工艺研究
演讲摘要:
目前,修复铸铁件的主要方法是焊接,但铸铁材料的可焊性差,焊接区域极易出现气孔和裂纹等缺陷。激光熔覆时,热影响区和基体变形小,该技术有可能会解决焊接中出现的缺陷。本报告针对铸铁激光再制造过程中的气孔产生机理与修复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气氛激光重熔铸铁实验发现析出性气孔是激光加工灰铸铁时气孔的一个重要来源。随后利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熔覆系统,对预制坡口的球墨铸铁件进行了修复,研究了不同工艺对铸铁修复的影响。最后研究了电磁复合场在控制铸铁激光修复过程中的气孔的影响,得到了更有效的气孔控制方法。
个人简介:
杨高林(1980-),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激光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
胡千,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硕士生
演讲主题:
激光表面改性3kW半导体激光器矩形光斑聚焦系统研究
演讲摘要:
针对3 k W半导体激光器应用于机器人表面改性系统,聚焦光斑不均匀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菲涅耳透镜对面阵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斑进行聚焦匀化的方法,设计出尺寸为10 mm×2 mm的均匀矩形光斑。利用Zemax和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菲涅耳透镜楞距和入射光发散角对聚焦系统焦斑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菲涅耳透镜楞距在1 mm以内时,焦斑均匀性最佳约为94.90%。随着楞距的继续增大,输出光斑均匀性会逐渐降低。焦斑的均匀性会随着发散角的增大有所提高,但是发散角太大会使聚焦难度增加,而且光斑均匀性也随之劣化。当菲涅耳透镜楞距为1 mm,入射光发散角在12.5~20 mrad范围内时,焦斑均匀性最好约为95.22%。
个人简介:
个人主要工作围绕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发与应用。
激光再制造及表面改性技术大会组委会
电话:0769-22035318/13728352002
邮箱:67345442@qq.com
联系人:王先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