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编辑推荐

车间被迫一年三迁 激光企业想有个“家”

来源:济南时报2017-10-12 我要评论(0 )   

一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员工操作激光焊接设备进行铜铝焊接 记者郭尧 摄  激光产业基础深厚,产业链相对完整,济南拥有让武汉

 一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员工操作激光焊接设备进行铜铝焊接 记者郭尧 摄
  激光产业基础深厚,产业链相对完整,济南拥有让武汉光谷羡慕的优势。不过,产业背后,因自身野蛮生长、外界忽视遗忘,累疾丛生,亟待关注。
  “野蛮生产成出口第一,五百企业为产业奠基,千亿产业触手可及,企业壮大竟无栖身地。”山东激光产业联盟发起人宋诏的一首打油诗,道出济南激光产业现状之忧和未来期许。

笑谈离奇
为接待外商考察简易厂房全铺红地毯
  在济南激光行业圈子内,一段笑谈几乎人尽皆知:外商看中金强激光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一台30万美元的设备后,提出实地考察企业。金强激光却“羞于见公婆”,原因是厂房条件简陋。最后灵光一闪,铺上红地毯“遮丑”,把事情“应付”过去。
  笑谈是否属实?10月9日,记者靠着导航,经过一段坑坑洼洼村路,在历城区小清河南岸找到金强激光。简易厂房里,摆着等待出口的设备。
  “当家人”侯秀金指着一台设备介绍,出口价120万美元。对于“红地毯笑谈”,侯秀金说:“我们经常铺红地毯,只要外商来参观,就铺红地毯。”
  还是在这样的厂房中,金强激光在接待外商方面总结出“套路”,也更有底气:“除了还铺上红地毯之外,我们给外商从专业角度去讲解。懂行的老外,一听就明白。”
  济南400多家激光企业,这种在“窝棚”里制造售价不菲激光设备的例子很多。有不少企业,只有一间房、两名工人,也能生产并出口价值十几万元的机器。好多外国人不相信高端的机器这样做出来。常有外商明明站在厂房里,却问车间在什么地方。
  一处民房大院里,有家给激光产业做配套服务的企业,拥有上亿元的年产值。看到企业“栖身”于村落民居的环境,人们禁不住生疑:“金凤凰为何待在鸡窝里?”
  记者了解到,很多激光企业正实现着翻番或倍增的成长,产业已到最需关注的时候。

诉求现实
渴望有安静生产的地儿迎合市场更迫切
  今年春节以来,不到8个月时间,济南秋瑞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厂址搬了3次:开始在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后来搬到黄河北,第三次搬到如今的高新区孙村街道张家庄。
  拥有良好产业基础的济南激光产业要发展,厂房已成为瓶颈。山东省激光产业联盟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400多家济南激光企业,拥有自己厂房的不超过5家。因为频繁搬家,无法持续生产,秋瑞公司今年仅出口订单的退单量就高达1000多万元。“80后”老总张安明痛心直言,“渴望有个安静生产的地儿”。
  因对激光产业缺乏重视和有效引导,几百家企业在迅速爆发的激光产业蓝海中,呈现“野蛮生长”态势:厂房经常更换,见缝插针栖身,发展十分迅猛,产值无法说清。在民居或临建中租赁厂房,受制于很多因素,拆违、环保都可能成为刚性迁址因素。因此,很多从业者呼吁,政府应该规划一片地,做产业园区,企业或租或购,保证持续生产。
  缺乏引导和规划,导致很多激光从业者只重视市场,不重视技术创新。一家年产值1.4亿元的激光企业,产品主要走外贸出口,没有专业的研发团队。
  济南耐刻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贵亮说,“迎合市场要比技术创新更迫切。企业要生存,员工要吃饭,市场才是第一位的。”他也强调,作为激光产业下游领域,应该更多致力于应用领域的拓展。
  很多“80后”、“90后”老板,靠做激光产业迅速发家,便小富则安。

生态矛盾
科研成果走不出实验室低端设备出口第一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1978年成立,隶属于省科学院,其历史比省科学院还早。研究所里产出真技术,多项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激光甲烷传感模块”,小小模块,能实现矿井瓦斯灵敏测试,感应时间2秒,测量范围超10公里,不单独设立电源,既安全又快捷。研究所主任成巍坦言,研究所有大量研究成果,但与产业企业接触机会少,很多科研成果走不出实验室。实验室与市场,有一步之遥。
  激光研究所、山大、济南大学等本地激光科研机构,都面临技术转化“坎”。靠自身转化,难度不小,“毕竟科研和市场还是两张皮”。目前,激光研究所成立4家企业,年产值加起来才1亿元,与济南很多纯制造激光设备企业相比,实力悬殊。
  庙堂归庙堂,市场归市场。往细里想,很矛盾的事,在济南发生着——济南存在科研成果与产业、市场对接难,但激光雕刻机出口额,却取得令外地羡慕的“全国第一”好成绩。阿里巴巴国际贸易平台激光设备出口量,济南连续多年排第一名。用行业夸张说法:世界70%的激光雕刻机来自中国,中国80%产自济南。
  位居出口首位的激光设备,让济南的中小企业活得挺滋润,但危机隐现:济南的激光设备产品,以中小功率加工器为主,靠价格优势换市场,弊端明显。武汉光谷、温州激光产业园等正在组团崛起。
  山东激光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丁兆迎说:“随着高端技术成本降低,设备价格下降,低端设备将失去优势。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企业将来才会有饭吃。从这个层面来看,给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更好的对接、转化的渠道、平台,提升综合竞争力,是济南激光产业的长远打算。”

断链可惜

好好的产业链不整合同行间相互提防
  在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中,熟练工正在生产激光外延片。外延片是“激光之芯”,是激光器核心器件。
  激光之芯能济南制造,这在激光设备生产和出口世界第一的济南鲜为人知。这家企业是内地少数拥有外延材料和芯片研发和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企业于2002年实现激光外延片量产,“中国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是国家“863”项目。如今,华光光电掌握全球最高功率的4000瓦级的叠阵激光器封装技术。
  如把激光器比喻成激光设备的头部,“激光之芯”就是大脑,华光光电明显处于激光产业上游。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秦鹏告诉记者,生产的外延片和芯片以高价卖给南方企业,由他们做中游的激光器加工,再被济南的下游企业买回来,作为核心部分,装在激光加工机床上。在华光光电看来“做激光器并不难”。
  激光产业下游企业,手里大多缺乏核心技术。10年前做雕刻机,如今做激光机床,扎堆于初级材料加工领域。在即将迎来爆发期的激光通信、医疗、美容、焊接、显示等领域,却较少开拓。
  “遗传”了雕刻机时代复制、雷同的弊病。产品相似、领域相同、技术传统,客户重合,让大多数企业“关起门来自己干”,最害怕同行去参观,产品被抄袭。企业小而散,缺乏产业链整合,上下游沟通少,更别说协同创新。
  秦鹏希望,在未来济南激光产业园区内,实现上中游全产业链闭环。激光外延片直接在济南加工成激光器,转到下游广阔的激光设备制造,济南激光产业实现量级突破。
  (济南日报记者盖幸福 济南时报记者王颖军 李永明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记者赵尚梅)
■产业若野草之生,却已呈盎然绿意,野蛮之解,已有探索。欢迎继续关注明日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