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产业资讯

站上卫星激光通信领域世界之巅

来源:黑龙江日报2017-10-17 我要评论(0 )   

日前,记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的办公室里见到博士生导师谭立英教授时,她刚从北京的试验基地飞回来,倦容写在脸上。一年前

D40132A5A117320374483731A8F74F06865609FE_size166_w669_h379_副本 
日前,记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的办公室里见到博士生导师谭立英教授时,她刚从北京的试验基地“飞”回来,倦容写在脸上。

一年前的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考察调研,来到哈尔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展厅参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时,马晶、谭立英夫妇都在现场,共同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人员语重心长的话语。他们因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科研成果“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让习近平总书记记住了这对夫妻科学家。

正是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为他们的科研人生完成了一次助力加速,同时,也阔步迈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征程。

再创新高,建起天地双向信息高速公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化作了拼搏的动力。2017年4月12日,载有谭立英教授团队制造的激光通信终端的卫星发射入轨,8月27日达到每秒5G的速度。从距离近4万公里的轨道上实现星对地、地对星,精度远高于针尖对麦芒的两束光相互牢牢锁定。三束信标光、三束信号光、一束接收光,七个光轴同轴度要达到微弧度量级,排除大气、温度以及风等影响因素,光束始终精确对准并实现通信!8月16日,如此高难度的任务实现“零误码”完成后,谭立英教授已是热泪奔流,她知道,这一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卫星激光通信这一航天战略尖端领域站在了世界之巅。

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意味着我们建立了一条上通天下对地的双向信息高速公路,使我国的信息技术实现了万里眼、顺风耳。谭立英介绍,从2012年立项、2013年批复,2016年10月把产品交付卫星单位,到2017年发射成功,历时近5年。“这个科研历程是非常耗心血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谭立英说,因为项目要求的精度特别高,所以每一步、每一环都需要特别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对待,甚至是一条线接得是否准确,螺孔转得是否合理,转的力度大小、螺丝拧得松紧都可能影响到这个系统的成败。

“5年中我们不断给自己加码,没人给压力,自己催着自己一定要快跑,因为我们要对得起国家给我们的经费和支持,使国家投资效益最大化。”回忆起项目攻关的2000个日日夜夜,谭立英可谓甘苦自知。测试成功时,激动不已的她挥笔而就一首“钗头凤”:涞水城,金山上,万里激光针对芒。天苍苍,雾茫茫,三辉同光,七轴同向,难!难!难!缜密想,细思量,两千日夜不眠床。天酬勤,神护航,万里眼通,顺风耳详,强!强!强!

二次创业,我国首个可年产百余台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企业拔地而起

在松花江北岸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一座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14层高的大楼已经封顶,这里就是马晶、谭立英夫妇带领科研团队共同创办的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从动工建设到主体封顶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今年底我们就可以搬进来,预计明年就能够投产,可年产百余台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这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首家。”说起产业化进展,谭立英疲倦的眼神中透出亮光。

“我们公司2016年注册,但那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还是不足的,因为作为知识分子,我们觉得做学问、做技术是我们的长项,做经营、生产不行,心里有畏难情绪。”谭立英说,直到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热情的鼓励,彻底改变了她和马晶教授的思想观念。“总书记当时讲话主要内容就是说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性,讲得特别清楚,他讲完后让你特别有信心了,觉得这事儿确实是对国家有利,对我省有利,对国民经济发展是个带动,我们应该干,而且可以放心大胆地干。”马晶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他们夫妻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吃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8月的一天,已经60岁的谭立英教授,来到封顶的公司大楼现场,从一楼到十三楼,她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看……“做我们这种高精度的产品,地基打得要很牢固,每层楼都要加厚,房子要更结实,只有这样,做测试时才能确保精度。”谭立英说,公司年产百余台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这个能力建立起来后,将为我国建立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奠定基础,使我国在空间战略信息领域走到世界前列。在这方面,她有信心,做全世界最好、最先进的。

“我常说我们不是科学家,是学者,是一辈子都要学习的人。技术成果转化和以前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是完全不一样的,又是一个新领域,涉及很多,要打什么样的地基,盖什么样的房子,都要学习,可以说这是我和马老师的二次创业。”谭立英说,他们要建立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是要建立一个空间激光通信产业园,培养起一个以光学、机械、电子学等为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带动我省光机电产业的发展。

心怀责任,将最宝贵的时间全部献给了科研事业

得体的着装、精致的短发、缜密的思维,一年多前,谭立英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个坚毅、干练的女强人,虽已年近花甲,但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一年多时间过去,记者再次与她相见时,明显感到谭老师消瘦了很多。当记者与她一起分享这一年多里科研和产业化两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的喜悦时,也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

当高轨星地双向高速激光通信成功的一刹那,积压在内心的所有情感都爆发出来。“当时的心情是悲喜交加,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失去父亲和婆婆两位亲人的悲伤与科研成功的欣慰交织在一起。”

说到自己的父亲,谭立英声音哽咽,这一年来,项目攻关处在关键阶段,虽然父亲生病,但她却没有时间去陪伴,直到父亲已经昏迷,家里人才不得不告诉她,于是她和马晶教授连夜冒雪开车赶到老家鞍山,才得以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失去父亲的伤痛还没有愈合,时隔两个多月,与她相处得亲如母女的婆婆也离开了人世。然而,项目处在攻坚关键期,夫妇二人强忍悲痛,继续奋战在科研一线。那段时间,她白天镇定地工作,晚上则自己偷着哭。

谭立英说,能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这是她人生最大的满足,尽管她为此牺牲了很多普通人的快乐。唯一的女儿说:“妈妈,我不要钱,我只想要你的时间,想让你多陪陪我。”从26年前,她选择了“卫星激光通信”这个世界空白的研究领域开始,为科研舍弃了所有的爱好。女儿小的时候,她为女儿做的连衣裙每件穿出去都是一道风景;她也下厨房,不仅饭菜的味道好,还讲究色彩搭配。当许多老同学都开始了安享退休时光,她也曾憧憬自己的退休生活,陪陪女儿,出去旅游,可是现在都放弃了。当别人劝她健身的时候,她只想能睡个好觉。

科研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高度,但谭立英却说:“还仅仅是刚刚开始,下一步的任务要比现在艰巨得多,我们还要付出10年甚至20年的努力,实现全球通、时时通,让我们国家整个信息能力、国防能力处于巅峰的地位,这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使命感在驱动他们,在奔跑的路上无法停下探索的脚步,在科技报国的路上,这对夫妻已不再属于自己的小家,而是全部身心献给了国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

卫星激光通信哈工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