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聚焦九大重点领域,集中攻关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产业化,可以“补短板”,从而推动中国制造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面对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随后又发布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切实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任务紧迫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部分产品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形成了若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区。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同时我国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形势——从全球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步伐加快,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从国内看,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得以根本解决。
工信部副部长刘利华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在科技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等方面与美、日、德等制造强国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此外,支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在品种、性能、质量稳定性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
“制造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资本脱实向虚现象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融资难仍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人才队伍特别是高端、高技能人才不能满足制造业创新发展需求。”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我国制造业发展处于矛盾凸显期,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竞争加剧。
据统计,当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为21%左右,而发达国家约为35%至40%;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只有3000多美元,居全球第54位,仅为发达国家水平的三分之一;在我国企业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仅占11.9%,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少。
聚焦九大领域关键技术补“短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范围内创新资源快速流动,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也迎来了“由大变强”的难得机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说,目前,我国部分行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中已先行一步,取得成效。如在高铁、核电、电信、智能电网等行业已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在大规模市场化和建设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载人深潜、量子通讯等领域已取得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就。同时,出现了华为、海尔、中兴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为新一轮行动计划实施提供了基础。
国家发改委表示,上一轮行动计划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制造业培育了竞争新优势。这个周期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三五”末,轨道交通装备等制造业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创建一批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等。《计划》的产业化实施方案涉及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九大重点领域。
黄汉权说,通过聚焦九大重点领域,集中攻关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产业化,可以“补短板”,从而推动中国制造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舰也强调,九大重点领域均是“代表前沿、代表方向、代表未来”,也是对过去三年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继承。
李海舰介绍,过去3年,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价值链条上的升级,由制造区段向上游延伸,即向研发、设计、创意、标准环节推进,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二是价值网络上的升级,即使从事制造的,也由模块供应商上升为系统集成商,并进一步上升为规则设计商,如高端船舶、重大技术装备产业;三是价值整合上的创新,包括制造业的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人文化发展,都有重大突破,甚至发生了“换道超车、变道超车”效应,走在了世界前列,如智能机器人领域。
多方政策引导社会资源要素投入
政策扶持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黄汉权说,目前,我国从财税、金融、科技、土地、贸易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支持框架,对引导社会资源要素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国家发改委也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计划》提出,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积极运用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扶植创新发展的骨干企业和产业联盟,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
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都是由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牵头发起的,前者首期规模200亿元,二期规模800亿元,后者首期规模100亿元。黄汉权说,上述两个产业基金主要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体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并借此撬动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
国家发改委要求,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利用贷款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行动计划实施的信贷支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支持重点领域制造业企业产融结合,开展产品融资租赁业务,推进租赁资产证券化试点。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符合条件的行动计划实施企业在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吸收私募股权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