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独家报道
2018国际前瞻激光技术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johnny 来源:激光制造网2018-05-25 我要评论(0 )
5月17日ALAT 2018年国际(深圳)前瞻激光技术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菊花厅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激光分会、北方激光
5月17日ALAT 2018年国际(深圳)前瞻激光技术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菊花厅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激光分会、北方激光研究院(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广东省激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办,由《激光技术》编辑部、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承办,旨在围绕“前瞻激光、光子学技术”核心主题,探讨当前国内外激光与光电子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等热点问题,介绍相关领域最新技术发展状况,促进国内外前沿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会议邀请到十多位来自国内外的激光与光子领域知名专家做报告,他们在各自专长领域,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分享给听众,吸引了来自产业界研发工程师、高校科研人员、师生等众多听众参会听课。
会议特邀嘉宾合影
(左起:方少波、张宽收、周治平、钟敏霖、王浟、江绍基、范滇元、马云科、孔弘珍、张守进、刘峰奇、黄衍介、陈卫标)
本届会议主席、北方激光研究院研究员王浟教授主持会议
北方激光研究院科技委委员马云科做开幕式致辞
会议现场
国内外知名激光专家、清华大学钟敏霖教授作题为“超快激光器引起的纳米结构:先进性和应用”的技术报告。他认为,自然界拥有很多神奇的微纳层级结构,有时候一些日常的动植物微纳结构可以给我们微纳制备带来很大的启发。采用激光来制备微纳结构是近年热门的科研话题,由于衍射局限,一些微结构的生成能力未能达到要求,他所在的团队一直在努力探索新方法,他提出研究激光微纳结构制备,需要“基础认知+新思维与新方法”。
北京大学周治平教授讲解的话题是关于“硅光子学中的芯片极化控制”。硅光子学是对我国光通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他呼吁业界同仁必须更加重视这一领域的科研。在集成光子上,极化控制是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方法是采用独立极化的装置,第二个方法是引进芯片上集成极化差异的系统。
来自台湾成功大学的张守进教授讲题是“具有高外部量子效率的GaN基发光二极管”,他讲解了采用新的方法,可以有效克服LED效率下降的问题,甚至可以取得35%或更高光线输出功率,这比传统的LED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研究员陈卫标带来的话题是关于“单频窄线宽高能混合固体激光放大器的发展现状”。他是长期从事激光用于空间传感的知名专家,他提到,单频、窄线宽、高能量的全固态激光器是常常用于高光谱分辨率遥感,这种激光是基于OPO与OPA的非线性晶体。他进一步介绍了一种类似的基于光纤混合放大器与块状晶体的激光器,它可以输出多种波长,用于气体、云层、分子等的遥感探测,甚至可用作空间激光雷达。
台湾清华大学黄衍介教授的讲题是“离轴太赫兹参量振荡器”。他的报告介绍了一款普通的太赫兹参数振荡器,它在泵浦的单片晶体中以曲折的路径谐振太赫兹波。
韩国先进科技学院的孔弘珍教授讲题是“利用自相位调控的受激布里渊散射相共轭镜的高平均功率相干合束激光系统的发展”。在一款固体激光系统里,是很难同时取得高重复频率与高输出能量的,为了提高输出能量,激光获得介质的尺寸要改进,然而,来自大的获得介质的寄生振荡会导致输出能量的损失,这给激光系统带来很大的局限。如果相干合成可用的低功率光束,那么是可以取得所需要的输出功率,这种方法叫做相干光束合成。
中科院半导体所的刘峰奇教授所做讲题是“量子级联激光器:从中红外到太赫兹”。他介绍了半导体所关于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设计、生成、制造与应用。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佟存柱的讲题是“超越光束质量极限的光谱合束”。他说光谱合束是目前简单与高效地实现激光功率几何上升并保持光束质量的方法,比如达到8KW的直接半导体激光与万瓦级以上的光纤激光。他介绍了一种超越光束质量局限的光谱合束方法:基于选择性反馈与小角度V型腔的离轴光束合束。
原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魏志义研究员的演讲由方少波代讲,其讲题是“10W级1048nm飞秒激光的产生及其同步泵浦的钛蓝宝石激光与OPO研究”。方教授介绍了物理所近来关于飞秒激光的新研究,在一个安装了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的被动锁模Yb:KGW振荡器里, 976 nm光纤耦合的半导体激光实现泵浦,最大可取得7.6瓦的输出功率,泵浦功率是28.4瓦,关联转换效率是26.8%,激光脉冲最短可达160飞秒。
山西大学的张宽收教授演讲了关于“高功率稳定的连续输出的单频Nd:YVO4 激光器”的话题,固体连续单频激光器由于具有高输出功率、低噪音、良好光束质量倍受青睐,广泛用于冷原子物理、精密测量与量子光学等。
2018国际前瞻激光技术大会的成功举办,有效推动了华南地区对科研激光与光子学的重视,让更多人认识到激光科研工作与产业对接的重要性,为我国激光产学研与科研交流做出了一份贡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 条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服务与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