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科激光作为湖北本土创立的光纤激光器龙头企业,创办11年来,填补了国内在光纤激光器的多项空白。如今,上市仅2个多月,公司又将创造一项国内第一,国内首台20000W光纤激光器研制成功,将万瓦级国产光纤激光器发展到又一个新的高度。
9月19日,《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锐科激光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卢昆忠,探访公司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
打破国外垄断
20000W光纤激光器待项目验收
过去,国外企业对激光设备领域实行技术封锁、价格垄断,导致国内企业不得不承受激光设备高昂的价格。锐科激光主要研发中高功率的脉冲激光器和连续光纤激光器,2007年创立至今,公司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25W脉冲光纤激光器产品,第一台100W、1000W、4000W、6000W和10000W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打破垄断,实现进口替代,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持续突破。
2015年至2017年,锐科激光迎来了业绩爆发期。据财务数据显示,这三年,锐科激光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3亿元、5.23亿元、9.52亿元。对于业绩的“三级跳”,卢昆忠说:“随着激光加工应用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对于光纤激光器的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而锐科激光的品牌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而2018年上半年,公司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实现营业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69.45%,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83.07%,其中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的销售收入已达到销售收入的75.91%。
“目前光纤激光器主要以切割应用为主,但是未来激光焊接会有更大的市场,光纤激光器能实现不同厚度,不同种类材料的焊接,既减轻重量不损失安全性,能满足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此外光纤激光器在激光清洗、3D打印等更多应用场景会催生光纤激光器的需求,而更高功率的光纤激光器也是我们的研发方向”,卢昆忠介绍。2018年上半年,公司承担的湖北省科技厅的20000W光纤激光器项目已经完成了工程样机研制和公司内部测试工作,正在按程序开展第三方测试和项目验收的准备工作。
整合激光产业链垂直领域
走向高端制造装备
“中国制造往往给人的印象就是低价、低质,要改变这种刻板印象,我们走向高端制造装备,一定要提升民族制造品牌形象,从产品质量上着手,要比国外做的更好。”卢昆忠说。事实上,锐科激光真正面向中国底层需要进行制造业转型的中小企业客户群,而这些企业对高端设备使用没有太多的经验,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使用激光设备的环境也不佳。这就要求锐科激光器在价格上更有优势,在产品质量上要比国外激光器承受更大的考验。
卢昆忠说:“品牌提升要靠质量,但也要做到价廉物美。公司创始人闫大鹏认识到只有实现垂直集成,激光器所有元器件自主研制,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才能实现成本与质量可控,不再受制于人”。
据记者了解,锐科激光早期以脉冲光纤激光器为切入点,主要面向打标市场,但由于核心元器件受制于人,功率和质量都不高。之后随着李成、卢昆忠两位博士的引入,并收购增益光纤厂商睿芯光纤,公司在泵浦封装、增益光纤等上游核心材料及器件上不断取得突破,中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业务占比逐步提升,下游应用结构逐渐向切割和焊接等领域拓展。
锐科激光研发领头人闫大鹏、李成、卢昆忠都是博士专家。“闫大鹏作为锐科激光的创始人,在脉冲光纤激光器方面及激光器整体有较强的专业背景,李成是连续光纤激光器及核心元器件方面的专家,而我是负责半导体激光器领域及泵浦源的研发,我们专业上有很好的契合点,虽然以前都不认识,但做技术的都是同类人,都是愿意脚踏实地干活的人,这种特质把我们吸引到了一起”,卢昆忠谈到三人走到一起的经历时,语气坚定。
正是这样的人才优势和创新精神,锐科激光自主研发了上游核心器件和材料,通过垂直整合拉长了产业链,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开发,一方面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毛利率。以核心器件泵浦源为例,以前其成本占整个激光器成本的60%-70%,实现自主研发后,在整个激光器成本下降的基础上泵浦源的成本只占整体的20%-30%;另一方面质量可控,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使得锐科激光对产品的质量管控更严。
“虽然目前我们与国外厂商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从产品质量上,已逐步赶上。未来锐科激光将研发更高功率的光纤激光器和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卢昆忠说。
相对于光纤激光器,直接半导体激光器效率高、成本低、用途广泛。锐科激光已具有中高功率直接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发能力,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直接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既可作为泵浦源,也可用于制造中高功率直接半导体激光器,公司目前已经全面掌握了半导体泵浦源技术,与光纤激光器具有大量的共用技术。
锐科激光上市募资11.19亿元,其中5.36亿元投向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及研发与应用工程中心项目,预计将达到年产8170台/套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生产能力,新建半导体激光器研发实验室,从而提升公司在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新产品研发及应用开发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