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时报社论
自中美贸易战开打后,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势将大受影响的看法,备受媒体关注。于是,当1月底中国官方公布2018年经济成长率降至6.6%,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低后,不少专家与媒体更直接将中国经济急遽降温归咎于中美贸易战,研判是贸易战导致中国出口放缓、企业投资与消费者信心减弱。毕竟,中国近30年来仅在1989年及其后的国际制裁冲击下,导致经济成长率大幅下滑(1989、1990年为4.2%、3.9%),1990~2010年平均成长率超过10%,即便在2008~2009年金融海啸期间,经济成长率也能撑在9%的高点。
然而,若仔细检视中国经济数据便不难发现,要将2018年中国经济成长趋缓均归因于中美贸易战之过,有些过于牵强。
首先,就出口而言,2018年美国经济表现强劲,使中国对美国出口大幅增长11.3%,达到4,784亿美元,贸易顺差更增长17.2%,达到3,233.2亿美元,稳居中国各贸易顺差国之冠,且连续2年刷下新高纪录。再加上在关税调升的预期下,中国出口商急于在美国贸易限制措施生效前发货,大量抢出口订单,更带动中国对美出口大增。所以,若干人士直指2018年中国经济表现欠佳乃美国关税壁垒所致之说,不尽真实。
其次,虽然2018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增率降至5.9%,为2000年以来新低,但主要是受到基础建设投资由2017年的年增19%,大幅降至3.8%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年增率仍高达9.5%,创下近3年来新高,显见贸易战导致中国企业信心回落、投资大幅趋缓,进而冲击整体经济的论述,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那么,究竟拖累2018年中国经济表现的主因为何?前述的基础建设投资大幅下滑,与实质消费快速回落,实为两大关键,并与中国过去长期透过“信用扩张”(credit expansion)支撑经济成长,脱不了关系。
众所周知,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该年11月中国推出4兆投资计划救市,力挺2009年经济成长再度冲上9.1%,顿时成为稳住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岂料,欧债危机接踵而来,令依旧脆弱的全球经济再受打击,成长陷入停滞。美国为首的全球主要央行遂相继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大量热钱涌入经济维持高度成长的中国,为其带来经济结构扭曲、制造业大量产能过剩、债务杠杆快速累积的巨大苦果。
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显示,中国非金融体系总债务对GDP比已从2008年底的141.4%一路攀升至2016年底的241.4%。虽然2017年在官方去杠杆政策下,总债务对GDP比未再明显增加,但因中国政府出手打击网络借贷平台(P2P)等民间影子银行,反倒使非金融体系总债务对GDP比于2018年第2季末再度回升至253.1%。同时,2008年后中国家庭债务快速上升,至2018年第2季末达到6.58兆美元,对GDP比更达50.3%,远高于2008年的18.6%,房市泡沫明显扩大。
为了避免中国爆发系统性债务危机,习近平在连任国家主席与中共总书记后,更确立了2018~2020为期三年的“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并将防风险、去杠杆列为首要目标。在此政策方针下,2018年中国中央政府让基础建设投资力道增长放缓至3.8%,与2014~2017年平均年增长率20.4%的水准,差距颇大,足见中国对民间庞大债务风险的恐惧,以及推动去杠杆的急迫性。
问题是,对中国而言,既不能让房市泡沫与杠杆持续扩大,却必须避免房价崩盘引爆中国版的房市风暴,危及社会安定。今年1月广发银行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中国家庭资产配置有77.7%集中在房地产,远高于美国家庭的34.6%,代表中国房市崩盘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将远高于西方国家。因此,中国以“房住不炒、房价不涨”为房市调控政策指导方针,加以经济成长趋缓,过重的房贷压力自然会对民间消费产生排挤效应,成为2018年中国消费成长减缓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言之,2018年中国经济大幅趋缓,实非中美贸易战的偶然,而是长期“信用扩张”政策的必然。更麻烦的是,现正进行的中美贸易谈判,虽时而传出正面的讯息,给予金融市场些许信心,但对“务实的”美国而言,在好不容易有牵制中国的工具(关税),且效果颇佳后,怎会轻言放弃?在可预见的未来,双方纵能谈出些许共识,美国顶多将去年调升的关税税率略为降低,做为谈判红利,却不太可能会完全解除对中国的关税枷锁。而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只怕在2019年才正要体现。再加上中国政府持续推动“三大攻坚战”,意欲拆解偌大的债务地雷下,消费及投资亦将快速减缓,导致企业利润萎缩,进一步压低民间投资意愿。由此可知,2019年中国面临“内外交逼”的挑战甚大,各界实应密切注意相关的情势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