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迭OLED屏幕手机的最大挑战:如何贴近使用者。2019年手机产业最热门的话题,非可折迭(foldable)屏幕手机莫属,这个被提出了近十年的概念,即将在今年成为现实。
虽然可折迭屏幕手机开卖在即,但整体而言,这项产品仍是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距离真正的成熟,还有一段路要走。然而,这最后的一段却是最关键的一段,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改良产品的体验,同时抓住消费者的喜好,谁就有可能主宰可折迭屏幕手机的市场。
目前台面上的两大玩家,三星和华为,各自皆已发表了旗下首款的可折迭屏幕手机,而销售的时间点则约莫都落在今年年中左右,因此,从2019下半年至2020上半年之间,将会是可折迭屏幕手机硬件竞争最白热化的时间,其不仅考验各家业者的系统设计能力,同时也考验着相关供应链的制造能力。
市场最关心的是,突破点在哪?关键零组件又是哪一些?然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却不是在硬件规格的数字上,而是要比谁能最接近使用者。
屏幕的保护是可折迭屏幕手机最大的挑战
图 : 可折迭屏幕手机的基本型式。
工研院电光系统所副所长李正中就指出,单就目前的可挠式AMOLED显示面板来说,曲面和可折迭设计在硬件规格上的差异并不大,就是曲率达到3mm或者1.5mm的差别。
「可折迭屏幕手机最大的挑战,反而是在屏幕的保护上。」李正中说道。
他表示,以往的曲面机是采用保护玻璃来防止OLED屏幕遭到外力损害,但到了可折迭式设计,则需要改采其他柔性的材质来作为保护膜或者涂层,而这些材料是否能提供足够的防刮与耐磨的能力,就成为面板供货商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李正中进一步解释,就物理特性来说,越厚的材质能提供越好的防刮与耐磨的性能,但其可挠的性能就越差;反之,薄的材质和涂层虽然有较佳的可挠性,但在防刮耐磨上就稍嫌不足。
因此,如何在屏幕保护层材料的厚度与抗性上做取舍,同时依据自身装置的设计来做优化便是关键所在。
此外,由于可折迭屏幕手机在折迭的设计上有分成「内折」和「外折」,各自的保护需求也不相同,其中外折的屏幕因为没有机壳保护,因此所需的防护需求较高,而内折的屏幕则会被收纳至机壳内部,因此需要的保护等级就较低。
另外,除了屏幕外的保护层需考虑外,整个OLED显示模块内的可挠机构也都有材质适性的问题,制造商都需将之考虑进入。
而除了防刮耐磨的需求之外,李正中也提到屏幕的防冲击性能则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关键。他表示,可折迭屏幕手机仍是行动装置,势必也会遭遇碰撞与挤压的情况,因此防冲击的性能也要在屏幕设计时就被考虑进去。
材质疲劳 屏幕「变形」的问题
保护膜与涂层是可折迭屏幕手机设计的第一个挑战,另一个则是可挠材质的疲劳问题,也就是屏幕「变形」的问题。
就如同所有的材质一样,一旦长期固定在某个形状下,材质就会因为应力而出现疲劳的状态,而产生变形的结果。
「就好像一张纸,你把它卷起来,它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李正中解释。
所以同样的,若可折迭屏幕手机一旦长时间未使用,久处于折迭的型态或者摊开的型态,它就有可能难以回到另一个型态之中,产生无法折迭,或者收合不完美的情况。
另一个材质疲劳状况就是「折痕」的出现,一旦屏幕会出现折痕,恐怕也很难会被消费者接受。
而针对上述的种种问题,包含防刮、耐磨、抗冲击,以及材质疲劳的性能,李正中则提醒设计者,不应该将它们分开来思考,而是要整体考虑,并搭配自身手机的折迭方式与装置的机构去判断,才能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
他表示,面对这些挑战,手机业者应该要与面板供货商、仿真软件公司等,大家一起进行跨领域的合作,共同去找出对的材质组合。而且这项工作并没有快捷方式,只能依赖时间与经验的累积。
铰链(hinge)设计,则是可折迭屏幕手机设计的另一大挑战,它扮演着可折迭屏幕收合紧密度与稳定度的重要角色,直接影响了手机设计的厚度与稳定性,更是使用者体验优化与否的关键所在。
李正中指出,目前推出的可折迭屏幕手机的厚度,其实仍无法满足消费者,至少都还要在缩减40%以上,才能算是符合现在要求的行动装置,而其缩减厚度的关键就在于铰链的设计上。但如何微小化铰链,同时又顾及材质因疲劳而松脱的问题,就是手机开发者需要突破的环节。
硬件需先克服 软件才能跟进
整体而言,可折迭屏幕手机仍有许多挑战待克服,无论在软件或硬件上皆是。但在初期,硬件组件的成熟和系统组成的稳定,会是首先要突破的环节,因为也只有在硬件成熟的基础上,后续的软件开发才能逐步展开。
「光是内折或外折没有确定,软件开发商就无所适从,因此就会采取观望的策略,因为对软件开发来说,不知道使用方法才是最困难的。」李正中说。
但他也强调,不管是内折或外折,终究是要消费者能接受才行。此外,还包含了故障率、维修能力、用户问题能否排除等,而这些问题大概上市后半年就会有答案。而业者大概需要1~2年的时间来厘清和应对,因此,可折迭屏幕手机大约要等到2021年才会有较成熟的风貌。
而针对目前的可折迭屏幕的高价位,李正中则认为,由于目前产品仍处在产量少与良率低的状态,因此产品本身的成本仍偏高,但随着产品成熟和供应稳定后,价格就会逐渐压低。
至于市场地位方面,则会是锁定同时拥有手机和平板的商务族群,由于他们对于价格较不敏感,又有大屏幕的需求,因此会是第一波的目标对象。而当产品价格落到3~4万新台币左右,则一般的消费者就会开始考虑可折迭屏幕手机了。
来自: 触摸屏与OLED网
延伸阅读:可折叠手机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难点在哪?(柠檬得小脾气)
近段时间,对可折叠手机的竞争也是非常的激烈,随着各路厂商对可折叠屏幕的应用,今年除了三星Galaxy F折叠手机将于近期正式发布外,目前曝光的还有华为、小米、摩托罗拉的折叠手机设备,还有不少厂家在研发配备可折叠屏幕智能产品。
而根据外媒CNET报道从官方渠道获得的设备渲染和专利图像文件,TCL内部正在开发至少5款装备柔性屏的设备,其中包括两款平板电脑、两款智能手机和一款可以弯曲成智能手表的柔性屏手机。TCL以生产高性价比智能电享誉全球,此前曾通过阿尔卡特和黑莓品牌涉足手机市场。TCL全球营销总经理则在接受采访时候表示:“可折叠技术受益的不仅仅只是智能手机”,并表示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器和电视都可以从可折叠设备中受益。
目前,有那么多家公司都推出了相关的可折叠手机,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实现量产上市。那么可折叠手机难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对于折叠屏手机,要求屏幕具有可塑性,屏幕和铰链是其量产的两大关键技术。屏幕材料变得更柔软更薄更轻,还要保持其功率和耐用度,甚至是显示出丰富色彩,如此复杂的要求对于量产来说并不容易。
折叠手机,顾名思义手机屏幕面板会经过频繁反复的弯曲。而在这个弯曲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金属的延展性问题,而且柔性屏幕如果多次弯曲加上长时间的使用,受到多次的压缩和拉伸应力后,屏幕中间可能会出现折痕损坏。另外电路板、元器件等手机内部设施在经受大量折叠弯曲后,也可能会导致受损等问题。
对于折叠屏手机寿命的问题,近期Google提出了三种方法:加入低拉伸纤维防止设备因多次弯曲折叠而造成永久性损害;加入柔性记忆合金Nitinol让屏幕在弯曲后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结构;加入泡沫或凝胶材料增厚在折叠时所需承受压力的部分。
除了可折叠屏幕之外,屏幕的弯折处目前基本都采用的是铰链来实现可折叠,而一款可折叠屏手机要商用,其铰链必须要足够的可靠和耐用,可能需要能够承受上万次的折叠,而不出现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折叠屏与铰链的贴合角度问题仍然是一个大难点。据相关研究人员表示,折叠屏与铰链贴死、不贴死都有问题,不贴死就会一直摩擦,贴死了中性面就会跑掉。而且现有铰链加工良率非常低,成本较高。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难点就是,传统的智能手机屏幕外都会有一层玻璃盖板,以保护屏幕,同样对应可折叠屏手机来说,其柔性OLED屏也需要柔性的盖板,但是玻璃是无法做到可折叠的,所以玻璃材质是没法用了,只能采用柔性的塑料类材质来作为盖板。柔性OLED屏需要非常牢固的被固定在衬底上,但是又允许其弯折,即使在数千次的弯折后,也不会发生脱胶,仍需要保持其原始尺寸和形状。同样也需要经受得住数千次折叠而不出问题的考验。
折叠屏在拓展屏幕面积同时意味着需要更优良的电池容量。电池弯曲的技术并不常见。据说三星折叠手机将会采用三星SDI开发的折叠式锂电池,V形弯曲电池容量如今的技术可以做到3000~6000mAh。
另外,硬件问题解决后,软件问题同时需要创新。可折叠设备的UI适配也是一个大问题,需要针对屏幕的不同形态来快速的做出最优的适配,以适应用户的交互需求。屏幕通过折叠变化,系统交互就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而且其分辨率也需要进行改进。原本手机屏幕的风格已经成为定式,无论是苹果iOS还是谷歌旗下的安卓风格很相似,但拓展到多个屏幕之后,需要系统开发商适配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在折叠和翻开时手机和平板界面状态可进行转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的办公和娱乐属性越来越凸显,作为内容窗口的屏幕在尺寸上也随之水涨船高,目前主流手机屏幕尺寸已经突破6.0英寸。
当然,手机屏幕也有边界,为了在单位面积内获得更大的屏占比,智能手机开启了一波全面屏升级。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面屏手机迎来爆发式发展,除了刘海屏、水滴屏等、挖孔屏等异形屏,还有滑盖,升降等通过机械结构打造的全面屏。全面屏手机的优势很明显,从用户体验上来说,全面屏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了更大的手机屏幕,可以呈现更为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全面屏手机依然要受限于手机体积,即使可以做到100%屏占比,我们也很难将一款7英寸手机轻松放入口袋,那么手机屏幕边界又该如何突破呢?
其实,手机厂商们已经开始在下一技术风口——折叠屏开始发力了。
2018年11月,三星在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向外界展示了其研发的可折叠屏幕原型机。这部原型机采用小屏幕加折叠屏设计,合起状态能使用小屏幕实现常规手机的的正常操作,而完全展开则可以获得一块7.3英寸的大屏幕。三星在大会上宣布准备在未来几个月做好量产工作,并于2019年正式将折叠屏手机推向市场。
国内的柔宇科技更是早于三星之前推出了折叠屏产品FlexPai。这款折叠屏手机采用柔宇自研的7.8英寸蝉翼柔性屏二代,比传统LCD、OLED显示屏更轻、更薄。在日常使用时可折叠到4.0英寸大小,如手机一般便捷,同时,在办公、影音娱乐等需要大屏幕体验的情况下,够完全展开实现7.8英寸平板的使用体验。
除了以上两家厂商外,华为、OPPO、小米也已经开始了折叠屏设备的准备工作。可见,折叠屏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屏幕折叠如何实现的?
正常形态下想要在机身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再想增大屏幕面积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就需要另寻他法。折叠屏概念开始初步成型,在折叠状态下机身尺寸足以塞入口袋,展开的状态下等于原折叠尺寸两倍的面积。
这一开一折,就要手机屏幕能足够实现180度弯曲,虽然曲面OLED屏幕能够弯折,但无论是曲面电视还是曲面屏手机,曲面屏弯折的角度都不大,主要原因是屏幕的元器件和结构设计问题,尤其是不可随意弯曲的玻璃作屏幕基底,自然无法实现大角度的对折了。
但如果用塑料代替玻璃就不一样了。塑料的特性使其成为可折叠屏眼下最适宜的基底材料,不仅使基底能够折叠,额外还提高了屏幕的抗摔性,同时也使屏幕更加轻薄。
除了基底,还有以有机物构成的导电层和发射层。目前业界通常将氧化铟锡(ITO)用作透明阳极,因为它具有高透明度,低薄层电阻和完善的制造工艺。然而,ITO是昂贵的,并且是脆性的,易受弯曲引起的裂缝形成的影响,可折叠屏幕或采用延展性和导电性俱佳的石墨烯材料。不仅如此,还有光学粘合剂等,都需要寻找全新的材料。
在结构设计上,三星在2017年8月份就已提交了折叠设计专利。第一种设计专利为了实现折叠后机身平整,而增大了OLED屏幕弯曲程度,屏幕在转轴处内部形成了一个大圆弧形,保护屏幕不被过度弯曲而受损。
而后面的专利比较像微软Surface Book上的铰链,折叠后铰链处宽度要高于其他部位,折叠处的空隙也比较大。
可以看到,“折叠屏”已经从“概念”产品向消费产品演进,而在这一过程中,折叠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论证。
折叠的屏幕会影响使用寿命吗?
柔性屏幕如果多次弯曲加上长时间的使用,即使物理性能优秀的塑料材质,在受到多次的压缩和拉伸应力后,是否会影响折叠屏的寿命,又会有多大的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
此外,铰链设计也有诸多难点。虽然笔记本电脑也采用了铰链技术连接主机和电脑屏幕,但可折叠手机的铰链使用率比笔记本电脑会高很多,甚至手机会采用三屏或者多屏幕,多层折叠。折叠屏与铰链的贴合角度问题仍然是一个大难点。据相关研究人员表示,折叠屏与铰链贴死、不贴死都有问题,不贴死就会一直摩擦,贴死了中性面就会跑掉。而且现有铰链加工良率非常低,成本较高。
如何轻量化处理铰链问题也是难题之一。折叠后手机厚度会增加,目前柔宇推出的折叠屏手机其折叠后的厚度达到15mm,重量为380克,但目前主流旗舰手机的厚度仅为7-8mm,这也就是说,现今折叠屏手机的厚度是一般手机的两倍,其屏幕的减薄也是未来需要考虑的。
折叠屏带来了更大的交互空间,同时也意味着交互逻辑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UI和App都需要重新设计。目前的方案是,在使用小尺寸屏幕时使用手机版本界面,使用大尺寸屏幕时自动切换为HD平板电脑版本。但这对于安卓版本的应用适配提出了挑战,短时间内为满足折叠屏手机的应用适配并不乐观。例如三星为折叠屏手机打造的基于Android 9.0打造的One UI,三星正在重新设计几乎所有的App,为的是让所有需要手指点击的UI元素集中到屏幕底部,方便用户点按。
总结
基于用户对于大屏的天生偏爱,折叠屏手机无疑是手机屏幕发展下一技术风口,但折叠屏并非像前几代屏幕演进,只是单纯尺寸和屏占比的提升,它对技术和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折叠屏手机今年可能只是崭露头角,明年或将正式迎来爆发,让我们一起来期待这个有望再次改变我们生活的产品吧。
来源:飞象网
作者:高靖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