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企业新闻

锐科激光:血战外资的“长津湖之战”近尾声

星之球科技 来源:金融界2020-05-26 我要评论(0 )   

引言【1】华为事件再次把进口替代推向风口浪尖经济发展有着其内在规律,中国经济从要速度变成要质量是必然选择。因此进口替代也并不是一个新潮的概念,而老调重弹是由于...

引言


【1】华为事件再次把进口替代推向风口浪尖


经济发展有着其内在规律,中国经济从要速度变成要质量是必然选择。


因此进口替代也并不是一个新潮的概念,而老调重弹是由于华为事件让进口替代变成全民共识。映射到股票市场,最近莫过于半导体板块的大起大落,乐观者觉得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国产化是国运所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悲观者认为这是一场持久战、并非一城一池之功。


站在当下的时间点,我们不妨重新理解“进口替代”的准确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归纳:


从0到1,这种领域的突破就是从没有到有,行业特点就是难度高、不确定性极大,但一旦突破增速极快。典型的代表就是半导体,市场往往给这种领域极高的估值,同时波动一定巨大。


从1到10,这种领域国产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行业特点就是由于国产化突破,产品价格下降,国内品牌份额提高,市场会给这种板块相对较高的估值,也同时因为始终存在的质疑也存在较大的波动。大部分成长板块都具备这个特征。


从10到100,这种领域中,国产品牌已经在国内成功拿下头把交椅,市场不再质疑其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股性也相对白马,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国内进一步提升份额,甚至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代表性公司有比如万华化学(46.600, 1.53, 3.39%)、潍柴动力(13.210, 0.09, 0.69%)。


当聊进口替代的时候,可以将相关公司分为这三类,则会比较明确应该给的估值范围,面对的潜在波动,最后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下注。


【2】激光属于从1到10的赛道


首先说激光属于绝对的高科技行业。


激光概念由爱因斯坦提出,后诞生过诸多诺贝尔奖得主,经过100年时间的发展成为现代工业的基石之一,比如半导体的核心设备—光刻机,本质上就是激光设备,最贵的一台可以达到1.2亿美元,再比如光纤通信靠的也是激光,还有最近兴起的激光近视眼手术、激光美肤等等。


不同于半导体领域,国内激光的发展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太多,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比如在制造业中的使用比例上,可以达到海外强度的70%,且国内规模最大的大族激光 和华工科技 收入体量都达到海外龙头公司的量级。


锐科激光——从1到10的关键战略


仅从关注度而言,锐科激光(SZ:300747)跟去年被外资买爆后来又暴雷的大族激光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国内激光设备的竞争力已经相对很高,基本完成了从1到10的发展阶段,而激光设备的心脏——激光器,还处于加速进口替代的环节,锐科激光无疑在这个环节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所以实际上,锐科是有更好的行业位置和成长性的。


【1】市占率跳升


2008至2016年,是国内激光器的从0到1之路,2008年时,锐科激光的收入仅仅179万元,利润为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后,2016年公司收入达到5.2亿元,在国内的市占率达到个位数,算是在这个尖端领域站稳脚跟,下游企业也终于在只能买外资如IPG等之外多了个国产化的“备胎”。


实现0的突破后,锐科激光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2018年达到17.8%,而其最新年报披露,其2019年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4.3%。而这靠的就是快速挤占美国公司IPG的蛋糕。


【2】和IPG的血战


激光器由于技术难度大,行业曾经高度垄断,全球龙头美国公司IPG也因此享受极高的盈利能力,毛利率常年维持在50%-60%,净利润率20%-30%,这一水平甚至要高美国的苹果公司。而IPG的赚的盆满钵满,基本靠的就是中国市场,2010年IPG的中国区销售收入占的比重不到20%,2017年达到45%。


但是,令人感到难过的是,IPG在中国区域的员工人数仅仅200多人,只占全球员工的4%。技术垄断带来的议价能力、产业链控制能力可见一斑。


锐科激光的出现,再次验证了“一旦中国人把什么高端东西做出来了,就白菜价了”。锐科激光2018年完成上市后,随着羽翼丰满、口袋变深,为了快速提高市场份额开始挑起血腥的价格战。可以看到上图中,IPG在中国的收入占比从2017年开始逐年下滑,2019年更为明显,盈利能力开始跳水,净利率一年内直接狂掉14个点。


而锐科激光这个战略无疑是杀敌一百,自损八千的做法,在维持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盈利能力跳水,毛利率从45%下降到30%以内,只看财务数据根本想象不到这是一个高科技赛道。这也成为市场对于这个公司最大的分歧所在,牺牲短期盈利能力是否能够获得长期回报?


笔者是愿意相信这种战略能够帮助他实现“从1到10”的发展的,因为国内的制造业成本优势仍在,激光器的价格战显然是比技术战更合理的选择,只要IPG在国内没有工厂、人员仍然短缺,等到锐科激光市场份额稳定后,具备定价权的龙头企业盈利水平仍然将恢复到40%以上的行业均衡态,只不过股东要忍受短期不赚钱的苦日子。


从短期来看,随着今年疫情影响,锐科的市场份额达到3成,价格战有可能在近期就将接近尾声。


如何看待投资机会


进口替代无疑是2020年的投资主线之一,从“1到10”的赛道也值得高度关注,聚焦到锐科激光,由于短期盈利能力的快速弱化,加上地处武汉2020年1季度基本没有开张,因此PE估值将显得畸高,笔者认为可以从PS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经过上市2年多的估值消化,锐科激光的PS已从20倍下降到10倍以内,如果按照其2021年收入32亿元计算,现在194亿元市值对应的PS为6倍,已经基本低于成熟期IPG的估值水平。而且一季度疫情相当于给公司的股价做了一个压力测试,当时低位在80元左右,底部夯实。


从长期的角度,假设锐科能够在3-5年内达到IPG曾经在中国的市场地位,IPG2017年中国区收入42亿元,考虑到市场增长,假设锐科收入达到50亿元,按照8倍的PS估计,市值有可能达到400亿。


总结来说,在短期向下波动空间相对可控的前提条件下,这个“从1到10”的向上弹性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锐科激光激光技术光纤激光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