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断,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步入新时代后的一个崭新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的核心力量,快速的经济增长也为世界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同时,也呈现出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步入新时代后的崭新主题。
当前我国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要实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稳定社会就业大局,就必须发挥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作用。制造业具有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的明显特征,可以为经济发展提质提速带来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目前我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三分之一,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制造业不仅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领域,更是立国强国、稳定社会的坚实基础。相关国际经验也表明,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制造业往往会助推国家和地区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关键,又是重点。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坚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前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主题。要因地因时、采取不同的方式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向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制造业较落后的地区,仍应以加大创新力度、推动融合发展的方式,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质量;而对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则应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进数字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方式,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以创新推进制造业协调性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也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实现经济迅速发展和生产率稳步提升的过程中,创新赋能是制造业升级提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制造业空间分布主要聚集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制造业仍然以“内向型”“粗放型”的方式为主要的增长驱动,创新能力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因此,探索深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加大创新的方式推动西部地区和乡村地区制造业升级提质、实现制造业协调性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重点任务。
要采用“引进来”与 “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大力提高西部地区制造业竞争力。首先,应积极吸收和承接来自世界或东中部地区的高端化产业,逐步助推西部地区制造业创新升级转型。西部地区要优化自身政策环境,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等形成产业集聚的良好格局,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为降低制造业产品的传输成本,着力提高交通基建的发展力度,增强西部地区承接高端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相关配套能力,同时要严格审核产业转移类型,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进驻。其次,要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西部地区制造业参与创新型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制造业“走出去”的力度。促进本土的优势制造业与相关经贸业进行协作、参与各种国际会展等,促进具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本土制造业在海外上市融资或建设分支机构,着力提高制造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力。
要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挥区位优势。西部地区和乡村地区往往具有较为固有的发展模式,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据较大比例,主要以农副产品、金属冶炼产品等加工业为主要优势产业,产业层次低,高端制造业在全国具有较低占比且呈现衰退趋势,无法形成良好的竞争优势。因此,推动西部地区和乡村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现阶段亟需完成的重点任务。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地区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提升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宽创新发展的产业链条。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应该着重加强对资源型产业的优势提升,比如有色金属冶炼业、糖业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应该逐步跟进现代化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等创新型增值领域加快前瞻性部署,形成科学的布局规划,力争在全球化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以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数字时代,每一个产业皆不能独立地去创造价值,与更好的生产体系共生、与更多的产业联结,为各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意味着,制造业质量不再只在于分工,而依赖协同。信息不对称程度在互联网的外部性作用下显著降低,制造业销售和采购渠道在此影响下日趋互联网化,从而更加有可能发挥“1+1>2”的协同效应,让需求类型和需求层次引导产品生产;主观能动性下的互联网、大数据制造,能变“机械化”、“没有温度”的制造过程为充满想象力和个性化的智慧生产过程。目前我国制造业低成本比较优势日益下降,传统发展道路越发艰难,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望成为提高产业发展质量、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一剂良药。为此就必然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通过积极布局数字经济的新平台、新模式,完善和优化全球化产业链,推动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数字经济为制造业转型提供新思路并赋能制造业转型,由价值重塑走向价值创造,具体而言,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推进数字经济多维融合制造业。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必由路径在于数据驱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关键要融合发展。要积极引导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新兴服务业等各方面要素融合共生,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铺就道路,给予制造业转型迅捷动力。首先,互联网高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新潮流的底色,这要求制造业深入理解“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服务精准化、定制化,充分支持工业互联网的飞跃式发展。其次,必须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充分依托大数据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将数据要素作为制造业供给侧与需求侧联动运行的密钥。一方面,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提升”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发挥大数据驱动和创新力作用;另一方面,在力求“落地”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以消费者需求为立足点,去推进制造业吸纳服务业,促进融合发展。再次,新技术融合到制造业的过程也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领域,也极有可能成为大有作为的延伸之处。
探索数字赋能的制造业新模式。要领悟好、发挥好云计算在海量数据优化处理中的作用,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大数据已然成为未来制造业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首先,要着力于改进制造业的生产环节与工序,寻找制造过程升级的数字化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制造业不同硬件、软件系统与数据、网络的互联互通。加强信息技术与技术工艺、智能装备、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从采购与销售两端环节向全流程信息共享、实时交互和业务协同过渡发展。其次,要推进制造业实现要素横向高效组合,重组制造业内部各种要素,运用数字经济突破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垂直分布态势,进而打造拥有强劲竞争力的制造业商业运行模式。再次,必须提升数据资源的共享性,形成共生共享的新兴产业发展氛围,实现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探索制造业新的发展样貌。
培育数字赋能的制造业生态。在发扬工匠精神和推崇企业家精神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和使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其用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吸收互联网时代服务业定制化、个性化的理念,探索数字经济领域制造业多样化发展,突破时空界限,依托网络平台,培育制造业新业态。观察人工智能、软件科技、物联网、虚拟现实、集成电路等新兴科技领域发展态势,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把握制造业发展方向。要将技术基础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数字技术、信息技术、集成系统等方向科研投入,加强成果转化。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类发展要素,建立超越行业、地区界限的协同发展能力,最终构建开放式的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