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近年来,温州大学激光研究院充分发挥科技平台与人才优势,利用温州大学机械工程浙江省一流学科、激光加工机器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全力打通政产学研用“任督二脉”,畅通科技资源要素流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这个切线和平面之间的夹角,反映它的超疏水性能,目前我们测出来是156度,因此大于150度,所以它的超疏水性能就非常好。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实验室位于温州市海洋科技创业园内。在实验室里,薛伟教授和他的团队正在开展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名为“面向海工装备的超快激光加工超疏水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它的灵感来源于“荷叶效应”。
温州大学副校长 薛伟: 荷叶它出淤泥而不染,实际上就是荷叶的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能,荷叶表面它有微纳结构,于是我们就想法,在金属表面通过超快激光加工也自备这样的微纳结构,因此就具备了超疏水性能。
薛伟告诉记者,他们用激光在金属表面切割出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小山”,使其表面构造类似荷叶,有助于锁住空气,防止水将表面润湿,被称为“超疏水表面”。这种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地防止被污水污染,从而实现金属的“自清洁”,有助于金属的防腐蚀防附着抗结冰等。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开始转化为生产力,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大到航空航天飞机发动机里的叶片,小到汽车玻璃。
温州光中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硕彦: 温大的话这块技术,我感觉非常有潜力,目前就是希望根据社会上还有产业上新的应用,开发更多顶尖的技术,因为时代一直在进步,科技要不断进步。
三年多来,温大激光与光电研究院围绕激光装备产业链在激光器、光路调制系统、扫描系统等“卡脖子”关键技术展开攻关,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包括联合奔腾激光攻克万瓦超高功率激光切割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的机器人激光在线测微与分选系统现已全面应用于三星机电、万宏集团、百岸科技等企业。同时,该研究院还依托温州大学机械工程一流学科以及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打造形成浙江省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为国家自创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目前该综合体已累计引进30多个激光与光电项目入驻,集聚了以奔腾、嘉泰、瑞浦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激光与光电行业关联企业28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超685亿元,温州已初步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激光与光电产业应用的创新创业高地。
温州大学副校长 薛伟: 这是我们的初衷,也就是高校要走出象牙塔,要使得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所以必须要通过这个平台,这种平台就体现“政产学研资”一个高度的融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