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正在迎来一波“资本”风口。
继Velodyne、Luminar之后,第三家挺进上市公司行列的激光雷达公司诞生。
本周,Aeva Inc.公司宣布通过借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的方式,获得3亿多美元注资,上市后估值超过21亿美元。按照官方披露信息,整体交易上市预计在2021年一季度完成。
该公司由前苹果公司工程师Soroush Salehian和Mina Rezk创立,并与奥迪旗下的一家子公司签署量产协议,后者负责大众集团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按照计划,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将与Aeva合作,在2024年前实现激光雷达量产。
不过,和一些专注于汽车领域的同行“不太一样”,这家公司希望上市后,将激光雷达市场扩展到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苹果公司的新iPad和iPhone搭载激光雷达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目前消费级激光雷达的有效测距约为5米,Aeva公司计划在2024年前开发出有效测距为30米的产品,并将成本降至10美元左右。
一、汽车级“里程碑”
在宣布为Ibeo代工长城汽车量产车的激光雷达之后,采埃孚一个月前宣布,和硅谷初创公司Aeva合作研发一款基于FMCW(连续调频波)技术的激光雷达。
和目前主流的激光雷达技术路线不同,Aeva的传感器使用调频连续波(FMCW)技术,可以直接检测到远处物体的速度,区分静止的物体(如,树木)和移动的物体(如,自行车)。
按照计划,Aeva将负责核心感知功能、性能和算法。采埃孚将负责生产满足汽车制造商要求的“汽车级”传感器。
按照Aeva的说法,FMCW激光雷达可以使用标准的硅半导体设备和工艺制造,而不是使用更昂贵的方法。
而整个激光雷达的降本趋势,除了来自于下游汽车制造商和自动驾驶公司的需求带动,内部核心的组件集成化也是一大亮点。
接下来,激光雷达的“战场”无疑将聚焦于核心的芯片集成能力,这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Aeva公司推出的下一代调频连续波(FMCW)激光雷达系统,就是将所有关键核心元器件集成到一个微型化的光子学芯片中。
除了大大降低了整个设备的尺寸和功率,该技术同时实现了300多米的低反射物体的全范围探测性能,以及测量每个点的瞬时速度能力。
同时,光束的方向性控制在基于第二颗芯片,该芯片使用了一系列的微电子机械反射镜(MEMS)。整套系统还融合了摄像头,将数据流编译成单个图像,并将其关联到像素级。
此外,Aeva的激光雷达也不受其他传感器或阳光的干扰,其工作功率仅为实现远程性能所需的光学功率的一小部分,这增加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此前,Aeva公司表示,他们的芯片已经做到低于500美元的价格。与奥迪的合作,计划部署在e-tron自动驾驶车队上,另外还有大众旗下的I.D. Buzz(将于2022-2023年推出)。
不过,摆在Aeva公司面前真正的大问题是:能否最终提供承诺的价格合理、可靠的激光雷达,这才是关键。
“我们期待着将世界上第一款FMCW激光雷达提升到汽车级和规模化生产水平,”采埃孚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级”将成为一个里程碑标志,是自动驾驶真正商业化的门槛。
二、量产争夺战即将打响
不同的市场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对于L2+/L3系统,一个集成封装和成本优化的激光雷达是至关重要的。对于L4来说,重点在于距离和直接速度测量,因为边缘性能是感知软件堆栈的关键。
而对于Aeva来说,涉足消费类电子领域,也是激光雷达公司规避汽车前装周期长的弊端。短期现金流,对于激光雷达公司来说,就是“救命稻草”。
Aeva的技术也不同于其他FMCW方法的独特能力,打破最大范围和点密度之间的依赖。
Aeva公司的4D激光雷达集成了多束光束在硅片规模的芯片上。每一束都能在最大范围内每秒测量数百万个点,提供前所未有的数据保真度,显著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系数。
不过,车规级量产说起来容易,最终落地并非易事。
奥迪A8是全世界第一款使用量产的激光雷达车型,从2010年开始法雷奥与奥迪合作,到2018年完成了第一代车规激光雷达的SOP,时间跨过了漫长的8年,可见激光雷达量产商用的难度之大。
但有了量产经验的法雷奥,正在加快速度。比如,第二代Scala原计划将在今年底量产。性能上垂直视场角上提升三倍,线数也会升级至16线。
同时,法雷奥已经开始了第三代ScaLa激光雷达的研发工作,也是基于MEMS技术路径,在分辨率、视场角等参数上同样会大幅升级,预计将在2021-2022年前后投入量产。
此外,激光雷达降本量产的最关键两项技术是在发射和接收器上,而这背后考验的不仅是光学器件的能力,还有芯片的能力。
同时,还有配合量产的自动化产线的搭建,包括芯片分选、组装和校准、测试等环节。
目前,几家传统汽车零部件厂商正在和激光雷达公司合作进行量产前安全功能及测试验证,同时,供应链端也在降低成本并合作量产推进。
比如,大陆集团近日宣布,将收购激光雷达技术开发商AEye Inc.的少数股权,以便将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更快地应用于量产车。
“大陆集团的投资将有助于提供性能、可扩展性、包装、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些都是将新技术推向市场所必需的。”AEye首席执行官布莱尔•拉科特(Blair LaCorte)表示。
大陆集团选择与AEye合作,目标是补充已量产短距离Flash激光雷达的短板,实现长距离激光雷达的车规级量产(利用传统Tier1的量产经验和客户资源),时间点定于2024年底。
从目前的行业格局来说,阵营也越来越清晰:传统Tier1既选择自研同时又和初创公司合作互补;激光雷达初创公司则加紧融资或上市,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同时,一部分企业开始延伸赛道,从汽车到工业、安防、消费类电子市场,意图形成稳定的正向现金流,反向支持汽车行业。
除了目前海外的三家激光雷达通过借壳上市,国内几家激光雷达公司也在陆续筹备科创板上市。真正的战役,即将打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