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尴尬中的深圳——高房价下的制造业集体出逃

星之球科技 来源:熔财经2020-12-29 我要评论(0 )   

300多家上市公司,8000多家高新企业,直逼京沪,风光无限,深圳光彩的标签太多了。但也正是这样的深圳,在被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公司“抛弃”。

300多家上市公司,8000多家高新企业,直逼京沪,风光无限,深圳光彩的标签太多了。但也正是这样的深圳,在被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公司“抛弃”。

近日有则不怎么起眼的消息:日本知名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村田制作所宣布,将于2020年12月关闭其位于深圳的生产子公司升龙科技。

图片21.png

看似知名度不高,但在2019财年,村田制作所销售额157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96亿),纯利润206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1亿)。从数据上看,无疑称得上世界级。

就在11月,全世界最大的工具产品制造商之一的史丹利百得的子公司——深圳史丹利百得发布解散公告,当时的各路新闻报道堪称精彩,UC头条式标题信手拈来:

“美国制造业巨头败走深圳,年入20亿却付不起房租!”

一个月之内,两家大型制造业公司相继搬离和倒闭,重新提醒了人们制造业陆续出逃深圳的事实。

图片22.png

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是深圳抛弃了制造业还是制造业抛弃了深圳?抽丝剥茧之后,我们会发现这座用40年创造了神话的城市,如今正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在深圳“付不起房租”的村田刚跑去无锡等地建厂不久,12月,又一家企业“出走”了:

由中盛融创集团、德威精密公司投资的德威工业机器人和精密模具总部及研发生产中心项目近日正式在东莞茶山奠基。

图片23.png

这则消息细究之下非比寻常。深圳的外迁潮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从外资巨头飞利浦、三星电子、爱普生、奥林巴斯、霍尼韦尔,到本土的大疆、中兴、比亚迪、欧菲光,甚至是那个风行“狼性”的华为,全都放弃了深圳。原因非常简单:房价吃掉了利润,利润赶不上成本。

图片42.png

过去10年,深圳宝安区厂房租金涨了五倍,龙岗区涨了七倍。贵也就算了,很多房东还不签长期合同,续一次租金涨一次价。成本提升、利润变薄、发展空间被压缩,企业玩命赚钱的盈利还不一定够搬家的。

图片43.png

深圳2019年房价地图

10年的时间,足够人们对于制造企业流失见怪不怪:不过是一些相对低端的制造企业、是企业中的制造部分,而不是优质企业,更不是研发机构,也不是总部。

但德威不同。这是一家在深圳耕耘了20年、旗下3家公司、3年内能带动周边1万人就业的高新技术产业。无独有偶,今年6月,总部深圳、A股上市的智慧科技企业万兴科技也开始在湖南长沙进行第二总部的建设资金投入。


头顶创新光环的“中国硅谷”深圳,成本高到连高新技术产业都容不下了?

诚然,在深圳营商环境的吸引下,一些大企业还是不惧高地价、强竞争搬来了深圳,例如恒大。但即便如此,有两点仍是不争的事实:一是近年来深圳企业注销及外迁呈现出加速现象;二是存在部分规上企业、高新企业外迁,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比重很大,有损深圳的创新能力。正因如此,企业外迁风险不容忽视。

图片44.png

图片45.png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5年开始,深圳制造业年度注册企业数量逐年下降。2015年-2019年注册量分别为34034家、30970家、23540家、20107家、13536家。到了2020年,截至11月27日注册了10696家,只剩2015年的三分之一了。

图片46.png

这些工厂抛弃深圳后,一部分跑去了广东其他地方,一部分去了江苏、湖北等地,也有不少外企直接离开了中国。

对企业而言,盈利是天性。最近这几年印度、越南等吸引外企投资建厂的优惠政策层出不穷,尤其是越南,如果你常买日本服装代购,就会发现如今许多日本品牌都是越南制。

图片47.png

一个核心公司搬走了,连带着一堆产业公司也得搬家,深圳制造业的比例也就越来越低。有很多人就开始怕深圳走上香港“空心化”的老路子。

1999年香港GDP大概是新加坡的两倍,但2010年就被反超,靠什么?贸易、金融、地产这些,两地都有,但新加坡的工业比重远超香港。它有半导生产中心,也有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底部更扎实、增长更稳定。

图片48.png

你猜深圳愿意当下一个香港还是新加坡?

如今的深圳局面尴尬:曾经制造业带动了无数的就业,现下高额的土地成本和假大空的发展规划,又把无数实业逼走,留下一地鸡毛。早从2008年起,深圳制造业产值增长就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递减。一定程度上说,这就是产业空心化的前兆。

但至于很多新闻写的“深圳就是下一个香港”、“深圳没救了”之类的,也大可不必。

空心化这个概念,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接受采访时说过一个颇有意思的观点:

“防止空心化?那平安大厦那个地方就不能盖平安大厦,那个地方应该搞一个大型制造厂,那样就不空心化了对吗?显然不是的。

我们正走向数字经济时代,大量跟数字经济有关的创新内容,要集中在深圳,那么占地多的制造业就要出去了。不可能说这个城市又要靠制造,又要搞创新,既要金融,又不能放弃制造。”

事实也正是如此。城市飞速发展、生活成本上涨、土地资源有限,企业外迁也算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自发行为。深圳的空心化,可以说带着“宿命”的味道。

深圳并非高枕无忧,也尚未岌岌可危,而是处于转型的漩涡点。在这个节点深圳能做的,我认为可以用两点概括:控房价、重创新。

深圳的房价问题已是老生常谈。有人说深圳高企的房价,硬是把年轻人从逃离北上广,逼成了逃去北上广。

类似的成本难题,并不是深圳才有。曾经美国硅谷也出现过高科技企业外迁日本的情况,但那更多的是正常产业更迭,而非单纯的成本倒逼企业出走。老企业迁移到更低成本的发展区域,同时新兴产业在老企业原址开花结果,这才是良性循环。

你看现在来深圳的大公司们,第一诉求都是什么?买房买地。今年5月,字节在深圳后海花10.82亿元拿了块地。10月小米耗资5.31亿元也拿到深圳后海一块地。投资效益尚不清楚,但周遭房价肯定又要涨了吧。

11月25日,深圳华润城润玺一期开盘,均价13.2万元/平米。据说抢到一套房就立赚500万,巨大的套利空间吸引之下,抢购盛况犹如股票市场的“打新股”, 甚至出现众筹打新、代持购房的奇葩景象,遭到新华社炮轰。

图片49.png

炒房误国,实业兴邦。而现在所有过来深圳的大公司,甭管什么业务范畴,貌似都成了房地产公司。

几年前,华为还没彻底放弃深圳的时候,从南山区迁了一部分到龙岗。当时龙岗打出“为华为服务”的口号,承诺建设“华为科技城”。华为很高兴,产值一度占到龙岗区工业总产值的47%以上。但后来龙岗不地道了,借着华为的名气炒作周边房产。

再后来,华为选择了东莞。

图片50.png

2012-2019年华为年度营收

大企业尚可以选择搬迁,在别的地方谋求发展。可是小公司怎么办?

有这么一则旧闻,足够以小见大。

据报道,早年深圳一家小型公司破产,还欠下了数百万的债务。老板苦于无法还债,效仿前辈开始炒房。东拼西凑在深圳买了5套房子,结果不但一年就还清所有债务,还有数百万的利润。从此之后,这位老板再也没有碰过实业,一心炒房去了。

对于深圳这样一个以创新精神为对外标签的城市来说,此情此景,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据说,深圳新房代持的现象已经长盛不衰,所谓的限购看起来更像是表面功夫,因此还有人戏称:深圳政府才是炒房客最坚实的后盾。

放任房价上涨,是深圳必须重视的问题。任正非曾公开表示,深圳方面曾要求其搞房地产,他没同意。从这个细节来看,深圳在发展思维和定位方面是有一些问题的。

而深圳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窗口,窗口是不能出问题的。

回归到制造业本身,深圳要面临的就是产业升级。

有人说制造业外迁那就放弃制造业,过去10年深圳依靠的是互联网、金融实现高速增长。事实并非如此。

腾讯的明星效应给人留下深圳互联网强大的印象。事实上,截至今年11月25日收盘,上市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前10中,北京占4席、上海占2席,剩下的阿里在杭州、网易在广州,而深圳能靠得住的依旧只有腾讯。虽然还有迅雷、房多多、土巴兔可以勉强算作第二梯队,但小企业的融资发展基本上都迈不过去巨头这道坎,“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的确确是深圳互联网行业所处的生态环境。

图片51.png

再来看金融。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深圳的金融业GDP占比约28%,并不占绝对比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占比则更小。深圳真正的核心产业还是工业制造,这也是该城市长期以来的主要增长力、是深圳的基因。

图片52.png

来源:深圳统计年鉴2019

制造业有多重要?没了阿里,一堆电商企业等着上位。没了华为,我们在全球通讯行业就会竞争力大跌,甚至被他国牵制。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外部环境上,中兴、华为接连遭受美国制裁,一方面说明我们有技术优势令美国忌惮,另一方面说明还有不足而被美国牵制。所以我们要补足短板、掌握核心技术。

从内部看,中国制造2025、新基建、经济内循环的大方向,说明未来制造业需要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而新基建需要依靠5G、人工智能等高新产业来完成。经济内循环也需要制造业在覆盖面和技术深度上提升,才能满足内在需求。

图片53.png

一线城市制造业占经济比重

以上条件下,深圳是最具优势的城市之一。现在深圳要借着制造业升级的大趋势,向世界科技中心转型,逐步淘汰以劳动密集为基础的低端制造,重点保留研发、产品等核心职能,及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如医药、智能硬件、通信电子、汽车等。

图片54.png

创新,才是深圳的出路。

那么深圳的创新能力还在吗?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深圳可以和北上广齐名、跻身一线城市,而天津、重庆这些GDP相近的城市不能?

一线城市的标准,不是GDP也不是政治层级,而是在重要产业领域内是否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比如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而深圳不是直辖市,GDP也没明显优势,它的一线地位来自于一个定位:中国的科技产业中心。

图片55.png

深圳的土地上,基本每过十年就会诞生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上世纪80年代的华为、中兴、TCL;90年代的比亚迪、酷派;本世纪初的欧菲光、腾讯、迅雷、华星光电。这是怎样的创新土壤。

在中国产业创新的大浪潮中,深圳正处于时代的漩涡点。在产业转型、迈向创新之都的路上,一方面低端产业的淘汰不可避免,另一方面,管控房价、发展高端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也是深圳必须做出的应变。

历史上,深圳曾有三次制造业出走的危机:1995年上半年,台资、港资外迁;2003年左右,低端制造业外迁;2011年到2012年,制造业成本高带来的外资陆续撤离。这三次的制造业撤离,并没有使深圳崩溃,反而使深圳从陪跑,跃了到领跑的位置。

希望这次深圳也能交上同样精彩的答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制造业激光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