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市场研究

5年目标产业规模翻番 广东未来高端制造离不开“这束光”

激光制造网 来源:南方都市报2021-01-15 我要评论(0 )   

1月14日,2021年第一期湾区创新论坛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举行。 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900亿的产业规模已是国内领先,而目标到2025年将实现1800亿规...


1月14日,2021年第一期湾区创新论坛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举行。 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900亿的产业规模已是国内领先,而目标到2025年将实现1800亿规模再翻一番。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在政策支持的持续引领下,正把握机遇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1月14日,在广州举办的2021年首期湾区创新论坛发送出上述规划信息。新一年的首期论坛主题为“光耀世界 增创未来”,聚焦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前沿技术与应用展望。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院指导,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南方都市报社共同承办。来自全国激光与增材制造业领域的院士专家及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广东已成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大省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海涛在本次论坛致辞时指出,广东作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大省,也是我国最大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目前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产业链比较完整。2019年,全省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占全国30%以上,相关企业营收超900亿元,累计拥有10余家上市企业,年营收超亿元的企业90余家;有效专利量4.4万件,约占全国17%,居国内首位。

  郑海涛介绍,近年来,广东省科技厅为有效推动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从2014年以来组织实施了6批次激光与增材制造相关重大科技项目,共立项100个项目,财政投入资金6.93亿元,在原材料、器件、软件、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二是建立了一批激光与增材制造领域的高端创新平台,提高了广东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三是持续做好科技服务工作,为创新型企业培育保驾护航。

  郑海涛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在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企业、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平台载体、加强应用推广、深化开放合作等方面不断努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与企业、高校、院所及社会各界共同为推动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政策引领产业腾飞

  产业链上游有待补强

  在论坛“科创速递”环节,《2020年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据蓝皮书主要编制单位之一,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刘敏介绍,蓝皮书全面阐述了全球和中国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状况,系统分析了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情况,明确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激光产业规模近3000亿元,中上游产业超900亿元;2019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达到157.47亿元,占全球28.3%。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超900亿元,是国内最大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规模、企业数量、有效专利等均居全国首位。

  蓝皮书总结了当前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高端产品较少,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尚待提高;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集群效应不强;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此外,当前高水平的激光与增材制造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基地较少,产-学-研连接不通畅,以及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匮乏等不足依然是广东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亟待强化的几个方面。

  针对以上问题,蓝皮书提出了4个方面的解决途径,包括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驱动,大力支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应用推广,优化区域布局,助力产业全面发展;建设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平台载体,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引育同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论坛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杨中民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会长杨永强分别就“3D打印+”、“光纤激光”、“金属增材制造”三个激光和增材制造前沿技术和应用领域进行了主题分享。卢秉恒院士指出,3D打印可以应用到诸多关键制造业,包括航空、造船、电池、无人机等等,也可以应用到医疗等民生相关领域。未来3D打印在中国制造业领域相关的市场前景可能达到10万亿元,这是非常诱人的数字。

  多个技术领域已实现全球领先

  “再翻番”要在这些方面突破

  在论坛“科创对话”环节,5位学界、业界嘉宾与主持人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刘敏就广东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中外差距以及市场化应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会长杨永强表示,当前激光产业发展大尺寸/高效率、高精度、多材料的大趋势比较明显,但在朝这些方向迈进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这些也是产业界和学界研究努力的方向。例如关键器件里的激光振镜存在“卡脖子”的情况;能够实际大规模应用的新材料目前还较少,多数处于研究阶段,高端材料不足;还有工艺和软件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晓认为,广东非常重视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基础很好,优势也很明显。他建议,激光产业要加强顶层设计。国内激光产业在科技创新支持、金融支持、政策支持等链条上整体较为薄弱。他表示,希望广东省可以很好地进行产业链+服务链+应用链的探索,形成激光产业体系。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物理学院副院长、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颜学庆认为,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规模目前是900亿元,未来想尽快翻一番,甚至是更高,某种意义上需要挖掘新的元素。他认为,广东有巨大的需求,巨大的生产力,需要把全国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在广东,把各种要素集合在一起,让更多的高端人群聚集在一起,从而提升产业创新发展驱动力。

  对于激光和增材制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市场前景,论坛现场的两位重要企业嘉宾进行了分享。大族激光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吕启涛表示,激光器是激光智能装备最核心的部件,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他认为,高端激光器并不存在国外技术垄断,主要需要解决工程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国内激光行业发展迎来飞跃的黄金十年,目前在一些领域与国际比较已不存在落后,在一些市场已经实现了全部国产替代,有些技术实现了全球领先。他认为,目前国内产业较国外的差距可能更多体现在市场上,国内激光企业主要市场90%面向国内,在海外市场的开拓还需要推进。

  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龙则认为,国内目前相关产业激光器核心器件方面跟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尤其在工艺、稳定性和软件方面。他认为,产业界需要更多的高端专家参与技术研发。同时他也表示,在激光产业中也有很多核心器件,例如高功率光纤领域等,他认为国内企业的理论技术水平不亚于海外,在一些领域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也超过了国外公司。

  对于疫情对中国激光产业市场的影响,吕启涛认为,由于中国控制疫情较好,基本没有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从国内产业相关的十几家上市公司的销售情况报表来看,2020年销售额基本上都有明显的增长。王兴龙也认为,受益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在国外激光行业受冲击较大的情况下,其实产生了一些海外市场机会,对于国内激光产业发展来说是一种机遇。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切割焊接清洗高功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