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制造业的未来-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工厂上班?

星之球科技 来源:供应链管理师2021-03-05 我要评论(0 )   

最近看到2021-03-02《大众日报》的一条新闻,“广州招工老板街头排队被工人挑”。海珠区一段3公里的小路上站满了招工的制衣厂老板。有老板说,之前是工厂挑工人,贴个广...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广州招工老板街头排队被工人挑”。海珠区一段3公里的小路上站满了招工的制衣厂老板。有老板说,之前是工厂挑工人,贴个广告就有人来,现在等在路边整天还都招不到人。

  目前仍旧在工厂做工的人,往往都是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很多传统以男工为主的加工业甚至早就变成了以大妈级的操作工为主,还有年龄更大的父母辈工人仍旧在工厂打工。然而,这其实并不是新鲜事,倒退二十年,在美国传统制造业工厂内看到的是类似的情形,车间产线上走动的至少是四十岁以上的人,曾经注意到一个机台上站着一位颤巍巍的老人,目测70岁上下,迟钝地拿着零件缓慢地走到下一个工位。

  有各种各样的分析,包括年轻人宁可去送外卖,也不愿到工厂。互联网新兴行业的冲击,固然是直观可见的一个因素之一,然而,在制造业持续发展,国家逐步迈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现有全球发达国家的一些通用大规律,仍然值得参考。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曾经在2012年出版过《制造业的未来 - 下一个全球增长和创新的时代》,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分析了全球发达国家和主要制造大国的制造业趋势。

  其中,关于制造业中人工/劳动力密集程度在不同产业的分布,以及制造业就业人数的趋势,很有借鉴意义!报告将制造业分为五个大的产业类别:

  1. 全球创新,服务于本地市场的产业类别,包括:化工;汽车、拖车、零件;其他交通设备;电气机械;机械设备和电器等。

  

  • 这一类别的研发强度大;贸易强度比较大;而人工/劳动力密集程度则相对较小。


  2. 区域加工的产业类别,包括:橡塑产品;加工金属制品;食品、饮料、烟草;印刷和出版业等。

  

  • 这一类别的人工/劳动力密集程度较大;能耗也不低,满足于区域市场因此贸易强度较小。


  3. 能源/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类别,包括:木制品;精炼石油、焦炭、核工业;纸和纸浆;矿石类产品;基础金属等。

  

  • 这一类别的能耗强度和资金强度要求很高,人工强度则差异较大。


  4. 全球技术/创新者的产业类别,包括:电脑和办公机械;半导体和电子产品;医疗、精密和光学设备等。

  

  • 这一类别的研发强度、价值、贸易强度都非常高,然而,人工强度相对较小,能耗强度最低。


  5. 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类别,包括:纺织、服装、皮革;家具、珠宝、玩具和其他等。

  

  • 这一类别的人工强度最高,贸易强度也是最高的,然而,价值度一般。


  

  根据1995年至2007年的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就业比重图可知,制造业整体就业人数在所有类别中均呈下降趋势,在劳动密集型可贸易的类别中下降幅度最大,当然,这是由于全球外包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潮流导致。

  

  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则呈上升趋势,以2010年美国就业人数的图表可知,服务类型的就业人数已经占到制造业就业人数的30-55%。在五大产业类别中,技术创新越强的产业,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越低,这也是一个趋势,即制造业越来越智能,使用到的纯劳动力密集的比例越低。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来看,当一个国家越来越发达时,制造业在总就业人数据中的占比,随着经济富裕程度提高而下降,呈现出倒U型走势。

  

  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往往随着经济发展而上升,峰值达到30~40%左右,然后,随着经济的富裕而下降,也是倒U型曲线,如下图。

  

  我们国家跟欧美国家不同,人多,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既有赶超欧美的发达区域,也有类似于亚非拉的待发展区域。因此,可以预计,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服务业就业的人数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如果发达城市的产业在国内待发展的区域转移成功的话,理论上应该可以吸纳更多的制造业就业。只是,当今现状似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地往东南亚、印度等转移,而非内地;而内地似乎更多的是引导旅游、农业电商等产业,制造业变得越来越空心化。

  邓小平曾在《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在美国围堵中国的大环境下,如果整体大产业链、工业供应链做到全国一盘棋,整体评估、合理规划的话,既能在全球贸易中发挥中国的优势,又能自成体系、自我循环,建筑强悍的制造韧性应对打压、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制造业激光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