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基础性、综合性核科研基地,在我国“两弹一艇”研制攻关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是我国低能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围绕国防核事业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有9个专业研究室,5个职能部门,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个集团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加速器、反应堆和激光器,开展核物理基础、核物理应用、核数据、加速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核物理研究所现拥有院士2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973首席2人,集团科技带头人1人,集团首席技师1人,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
自建所以来,已先后完成和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及其它重要奖项,对我国核科技、核工业的建立与发展起了先导性与基础性作用,为我国国防事业及核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获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二十三位专家中,就有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钱三强、彭桓武等院士曾在我院从事过核物理研究工作。
核物理基础研究方面,我所科研人员瞄准国际前沿课题,取得了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核物理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核技术应用研究和辐射效应方面,为国家资源、环境、材料、生命等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核数据测量与评价研究方面,按照“小规模,高水平,有特点”指导原则,为我国核装置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术保障,满足国家重大核工程急需求,为我国核产品研制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支撑;在中子散射研究方面正努力建设成为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国家级实验室,为我国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化工、地矿、环境、工程等方面提供先进研究测量手段,成为我国中子散射研究和应用及人才培养基地;在激光技术应用方面,力争在我国惯性约束聚变、激光核物理、安保检测及航天器空间防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作为我国核科学重要研究平台,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在串列加速器上开展了核反应与结构、核效应分析、放射性核素物理与核天体物理、辐射物理、加速器质谱、核数据测量等领域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核科技高级人才。中国核数据中心为国际主要五大核数据中心之一,与国际上主要地区与国家的核数据中心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核数据中心遵循“小规模、高水平、有特点”指导方针,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共同完成了我国重要核数据研究任务,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基础研究等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防科技工业抗辐照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抗辐照中心)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主要针对器件、材料等在辐射环境应用中重大、关键、共性等基础问题,重点开展地面模拟试验技术、辐射效应测试技术、加固性能评估技术、加固技术机理等研究开发、应用转化与综合服务。中子散射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高通量中子源,建成了具备规模的中子科学平台,整体建设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具备中子散射、中子成像和中子活化分析等多种研究技术,为我国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和核工业航空工作安全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核物理研究所学位与研究生教包含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物理学学科涵盖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原子分子物理6个专业;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涉及核技术及应用1个专业。现有研究生导师7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3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8人。
福利待遇
核物理研究所将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在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以及等同于职工的公费医疗政策的同时,学位(实验)科研阶段每月发放各类津补贴合计5000-8000元,其中包括每月发放4000-5000元和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的年终绩效奖金。奖励机制
根据研究生学位科研成绩及成果,设置包含优秀报告、优秀学位论文、科研成果/创新实践奖励等。就业情况
近年我所毕业研究生主要择优留所工作,其他就业单位(去向)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大国企等,最近五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100%。 有关复试(含调剂)问题可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等方式咨询,意向考生也可将个人简历PDF版(须包含本科院校及专业、一志愿报考院校及报考专业、国家英语四六级成绩、统考初试各科成绩及总分、联系电话)提前发至指定工作邮箱。
核物理研究所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含调剂)工作拟于3月中旬正式启动,具体情况请及时关注微信公众号相关公告
咨询电话:
010-69357133(张老师)
工作邮箱:
DNPHR@cia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