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激光产业价格战加剧行业分化 几大新增长点可期

激光制造网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2022-12-01 我要评论(0 )   

  最近在四川绵阳召开的中国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传出信息,今年以来持续进行的价格战,已让超两成的激光切割设备厂商亏损或倒闭,价格战或难以为继。同时,未来激光...

  最近在四川绵阳召开的中国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传出信息,今年以来持续进行的价格战,已让超两成的激光切割设备厂商亏损或倒闭,价格战或难以为继。同时,未来激光焊接、车载雷达与光通信等细分赛道被看好。

  上述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与国家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

  今年激光设备收入同比或增超6%

  激光是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中国激光技术和产业已迈入国际领先行列。目前,中国激光设备销售收入在全球占比超过60%。

  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长期研究行业发展。该中心区域发展与产业情报部主任叶茂在会上做了《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的报告。报告显示,受到疫情影响,预计今年我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延续上涨势头,将达到876亿元~900亿元,同比增长6.7%-9.6%。

  最近几年,激光设备核心部件光纤激光器持续进行价格战。2022年,价格战开始深刻影响到行业龙头的利润。今年第三季度,国内最大的激光器制造商锐科激光扣非后净利润为525.3万元,同比下降96.09%。

  随着利润逼近盈亏边缘,国外厂商的高端市场不断被中国企业抢占。前三季度,全球激光器龙头美国IPG在中国市场收入下滑14%。

  激光设备细分应用市场方面,今年,中国激光切割设备出货量增长迅猛,品牌厂商出口发力,国际市场多点开花。但受价格下跌拖累,叶茂预计,激光切割设备今年销售收入将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7.1%。

  另外,近几年,激光焊接在动力电池、汽车、消费电子等精细微加工领域应用显著增多。上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激光焊接设备市场销售收入将突破80亿元,预计增长20%左右。

  价格战或致超两成厂商亏损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激光市场,其中,激光切割设备占比最高。2021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激光切割设备厂商降价让利、延长保质期,导致行业竞争空前白热化。今年,预计超过两成的激光切割设备厂商将出现亏损甚至倒闭。

  同时,激光切割设备市场的马太效应更加显著,即行业呈现两级分化。叶茂认为,核心零部件光纤激光器价格战或难以为继。

  不过,企业仍有忧虑。在圆桌讨论环节,某激光公司不愿具名的高管透露,有的企业策略是核心部件不赚钱,但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土地、补贴等方式赚取利润,这种互联网思维,对行业没有好处。

  “低价竞争,内卷损伤太大,导致企业没办法持续投入,建议行业不要倡导低价竞争。”东莞盛雄激光先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陶雄兵在讨论时提出。

  “新兴产业降本是趋势,是提倡的。但现在的问题是,降价同时品质下降,激光器变成一个消耗品。”湖南大科激光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少峰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有关部门或机构牵头,制定一个行业标准,比如一年维修率。通过某种标准,来限制某些企业降低品质降价促销。

  激光焊接未来5年或增速最快

  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激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智能制造等领域。

  上述报告认为,工业激光设备市场有望恢复活力。其中,激光焊接设备处于红利期,市场规模继续快速放大,且龙头效应越发明显,或成为未来5~10年增速最快的应用领域。

  激光焊接技术与传统焊接方式有本质区别,可与其他众多技术融合、孕育出新兴技术和产业,这将有助于其在更多领域替代传统焊接。大族激光、华工科技、联赢激光、逸飞激光、海目星等在激光焊接市场持续发力。联赢激光、凯普林纷纷推出适合高反金属加工的蓝光半导体激光器。

  叶茂还预测,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将迎来发展窗口期。MEMS半固态激光雷达陆续通过车规级认证,并在前装市场少量量产。目前,国内外厂商均把技术重点放在成本低、车规级、可量产的固体激光雷达上,预计明年下半年会全面铺开。

  报告还显示,激光通信市场有望高速增长。同时激光设备核心器件的设计、制备、封测等技术不断被国内厂商突破。

  郭少峰等人看好连续激光器、飞秒皮秒激光器发展增速,并认为,激光设备在新能源汽车、碳化硅、医疗等领域,未来拓展空间很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光电,营收,激光,激光企业,上市公司,激光制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