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至12月24日,短短4天之内,已有8位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至此,我们今年已痛别48位两院院士。
据光明日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张友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张友尚,1925年11月2日生于湖南长沙。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
张友尚长期从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从粗产物中分离纯化结晶的重合成胰岛素,表明重合成分子具有天然胰岛素分子的三维结构;利用酶促方法合成结晶的胰岛素活力碎片;创立猪胰岛素制备的新工艺并研究胰岛素的分子进化;实现重组人胰岛素在酵母细胞中的高表达并研究胰岛素的蛋白质工程;用微
量酶促方法合成表皮生长因子类似物;早期曾研究烟草花叶病毒蛋白亚基的晶体结构。
据光明网消息,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龙驭球,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公开资料显示,龙驭球,192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194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助理研究员、助教、讲师、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驭球长期从事结构力学、有限元法、能量原理、壳体结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有限元与变分原理方面,取得多项国内外首创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卢强,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公开资料显示,卢强,1936年5月19日生于安徽无为。1964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1月起任清华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首席科学家。
卢强是我国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和非线性最优控制学科体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提出并组织了世界上第一座无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的研发。
生态学和森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逝世,享年90岁。
公开资料显示,李文华,1932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前身),1957年至1961年赴苏联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留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北京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
李文华开拓了我国森林生物生产力的研究,并率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量的制图上;参与领导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提出了青藏高原森林地理分布基本规律。此外,作为最早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科学家,他开辟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农业生态工程实践,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体系与应用模式;开拓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促进了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曾在多个国际计划中任职,领导了多项大型国际生态学研究,创建了全球生态技术网络。
12月24日,上海科技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发布讣告,著名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科道书院院长蒋华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15点54分在上海逝世,终年57岁。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方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蒋华良的病因与新冠无关,相关医院的结论为“心跳骤停”。
“蒋华良先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肩负重任、攻艰克难,把全部精力奉献于药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积极推动中国药物科学发展。他一生潜心科学、求实创新、奖掖后学,为创新药物研发和药学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上海药物所的讣告写道。
蒋华良最后一次公开活动上露面,是在12月10日举办的首届生命科学院士高峰论坛上,他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另据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介绍,除了在中科院药物所工作外,蒋华良院士曾长期在华东理工大学工作,并于2004年09月担任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
2022年11月,担任上海科技大学科道书院院长。
在武汉疫情暴发后,蒋华良做了关于中药疗法的临床研究。根据上海科协公众号2020年4月的报道,蒋华良谈及从西医角度来做中药临床研究的体会时说道:“中医药完全可以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临床实验,可以按照现代科技的方法来进行临床研究。中医药和西医药研究相辅相成。有了临床线索再回到基础研究。这样的循环往复能够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
医药界、科研界和临床医学界的众多知名人士都对蒋华良表达哀思。12月24日一早,上海某大型医院的知名医生在朋友圈中写道:“我们一起商量治疗的常州老乡已经快10年了,还依然健康地活着。还清晰记得一起吃饭,吃到开心处,您会唱老家的地方戏。”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在朋友圈中写道:“不敢相信,这样一位热爱生活、多才多艺、胸怀坦荡,年青有为。”
一位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在朋友圈中写道:“蒋老师多才多艺、真性情,是非常有vision(远见)的科学家和师长!蒋老师也是一个对弱势群体和地区有大悲悯的学者。”
至此,共和国今年已痛别48位两院院士——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终身荣誉,并称“两院院士”。
他们分别是:
1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无党派人士、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原机械工业部(局)科技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徐性初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潘自强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冶学家、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戴永年在昆明逝世,享年92岁。
1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农业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3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技术应用专家、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原研究员毛用泽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3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原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副所长陈敬熊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3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在青岛逝世,享年100岁。
3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学家张子仪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4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专家潘际銮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4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三立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5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巧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5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动力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黄文虎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6岁。
5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坦克车辆设计专家王哲荣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6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东华大学教授周勤之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6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感光材料专家、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专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邹竞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6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於崇文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6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半导体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梁骏吾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7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海福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发光学家徐叙瑢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7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风景园林学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孟兆祯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7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张兴钤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8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医学工程学家(医学电子学)、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王威琪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
9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变压器制造专家、沈阳工业大学教授朱英浩在沈阳逝世,享年93岁。
9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成形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德群在武汉逝世,享年78岁。
9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采矿工程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钱鸣高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9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力学专家张佑启在香港逝世,享年88岁。
9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病理学和肿瘤分子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顾健人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10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生物学专家王琳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0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与药物化学专家陈冀胜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0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电专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彭一刚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
11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解思深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智能制造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1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沈其韩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12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家、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黄克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通信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梓森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12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汤鸿霄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技术专家赵伊君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学专家顾真安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龙驭球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卢强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2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学和森林学家李文华逝世,享年90岁。
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张友尚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12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科道书院院长蒋华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15点54分在上海逝世,终年57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