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5000亿元光电产业集群,光谷如何做到的?

激光制造网 来源:长江日报2023-04-14 我要评论(0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光谷因“光”而生,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近日举行的武汉产业基金投资座谈会上,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现场亮出光谷的“追光成绩单”——截至2022年,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光谷培育出7家百亿级制造业龙头企业、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集群总营收突破5000亿元。
追光35年来,中国光谷每每突破“追光路”阶段边界的,往往都是这样一群“当先锋打头阵”的人——卓越工程师。
不久前,从天南海北赶到光谷参加首届全球光电子信息卓越工程师大赛总决赛的工程师们,带来一个个前沿攻关项目,再次让光谷掀掉“天花板”。
初代工程师“以光为引” 凭硬科技赢得话语权
 “支持武汉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将光谷实验室打造为国家实验室。”“更大力度促进低空开发,推动我国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同为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锐科激光总工程师闫大鹏、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纷纷为光谷发声、为产业发声。
回望光谷发展历史,以马新强、闫大鹏、黄立为代表人物,一批工程师成长为企业家、引领者,带领着一支支工程师队伍,凭借一项项突破让光谷站上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
2022年10月,华工科技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装备在热成形行业交付破200台,这一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跻身全球前三;    
5年,提升6倍,锐科激光的多模块连续激光器的功率从2019年的6千瓦提升到2022年的4万瓦,正在向5万至6万瓦攻关;
10年时间的深耕,高德红外收获了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原材料制备工艺等全方位技术的掌握,研制出的我国首款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2020年,锐科激光联合华工激光等单位首次为激光产品制定国际标准。闫大鹏说:“中国的光纤激光器在跟跑多年后,终于能与世界并跑。”
阔步“世界光谷”征程,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人才基石必须夯实。身为湖北省制造业工程师协会会长,马新强说:“卓越工程师是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支撑力量。谁抓住了工程师红利,谁就能制胜未来。”
青年人才组团而来 托举“独树一帜”光电子信息产业
2005年,苏伟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加入校友黄立创办的高德红外,从基础电路工程师做起,到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坚,专注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冲。一路前行,苏伟成为高德红外常务副总经理、湖北省制造业工程师协会副会长。
让更多创新创造“出圈”,一批学子从高校投身光谷产业,逐渐壮大为一支卓越工程师队伍。
2009年,光谷被科技部批准为继中关村后的第二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当年,童维军萌发了围绕产业链上游光学材料创业的想法。
历经研发工程师、技术型职业经理人、懂营销的新业务带头人和参与企业资本运作的公司高管,童维军已是武汉市飞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回想往昔,他激动地说:“在中国激光、光通信兴起的光谷,一束光自高校院所发出,形成产业,并仍在从发源地获得滋养。”
以“光”命名,因“光”闻名,越来越多青年工程师“组团”而至。
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光谷累计留下大学生55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300余名大学生投身光谷。随着对大学生群体这一创新“动力源”的不断激活,将涌现更多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的卓越工程师。
全球英才 奔赴“世界光谷”
直面光刻机、汽车芯片等核心技术难题,聚芯微电子CTO柯毅2018年底回到家乡武汉,参与并见证了国产光学传感器从光谷出发,一步步走向世界。
廉政回国不到两年时间,就成为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带领研发团队研制出了微结构光纤,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量产,在中国光纤的新领域获得新突破。
工程师迟景茂带着丰富的光学设计与封装经验回国,成为华工正源公司的正高级工程师,在汉组织起团队,迅速解决华工正源在平面多通道光器件等领域设计、工艺难题。
通过不断人才招引,除战略科学家、大学生外,光谷面向全球招募卓越工程师的步伐从未停步。
2023年,中国光谷奋力吹响阔步迈向世界光谷的集结号,将出台世界光谷专项支持政策,围绕聚集全球顶尖人才队伍等重点,推动世界光谷建设开篇破题。一系列重大利好,也吸引了众多全球卓越工程师关注“世界光谷”。
带着“微电机产业化”项目赶到武汉参赛并层层闯关摘得首届全球光电子信息卓越工程师大赛总决赛创业赛一等奖的工程师罗亮,是清华大学博士,曾留学海外,并准备将研发中心落户武汉,逐步在汉建设产线。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的李春江,走过深圳、成都,最终将研发成果带到光谷,已在光谷考察产线用地,积极推动高端滤波器产线落户光谷,“此前我们在省外做合作产线,受到卓越工程师大赛的召唤,我们这家注册在光谷的武汉企业决定,回家!”
一束“光”能走多远?光谷卓越工程师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追上它,我再回答你!

转载请注明出处。

5000亿元,光电产业集群,光电,激光,激光企业,激光制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